•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八城市醞釀限購 車市生態分化加劇

國內(nei) 車市的回暖,並沒有帶動自主品牌市場份額的回升。

來自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以下簡稱中汽協)[美國注冊(ce) 公司]的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汽車市場份額仍然走低,在乘用車市場的占有率為(wei) 41.2%,同比下降0.2個(ge) 百分點。這是自2011年開始自主品牌市場份額下降趨勢的延續。

中國汽車工業(ye) 協常務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董揚表示,中國品牌(自主品牌)的寒冬期仍在持續,短期內(nei) 並沒有向好的趨勢。另有分析人士告訴記者,中國汽車品牌正在麵臨(lin) 洗牌的過程,未來幾年這一過程將加速。

更為(wei) 嚴(yan) 峻的是,隨著汽車限購城市的增加,自主品牌受到的影響最大。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的統計數據顯示,限購直接導致消費者所購車輛平均單價(jia) 大幅增加,也就是說,價(jia) 格區間處於(yu) 下遊的中國品牌在限購城市的生存空間越發艱難。

自主品牌受限購影響大/

中汽協副秘書(shu) 長師建華介紹,以北京為(wei) 例,限購之後,實施限購政策前後,銷售車輛的平均單價(jia) 提高88%,1.6升及以下排量的轎車占有率下降17%,消費者更加趨向於(yu) 買(mai) 大尺寸車、大排量車、高價(jia) 車、進口車。

而從(cong) 2011年汽車補貼政策退出之後,自主品牌在北京市場的整體(ti) 表現已經趨於(yu) 邊緣化。多家自主品牌企業(ye) 坦言,北京、上海、廣州等實施限購的一線城市,已經不是其主要市場。而近兩(liang) 年,在收縮銷售網絡的大背景下,自主品牌企業(ye) 普遍縮減一線城市網絡,重點下沉三線以下城市。

“限購之後,對於(yu) 自主品牌的影響最大。”根據中汽協發布報告顯示,中汽協統計顯示,北京、上海、廣州三個(ge) 城市限購政策實施後,自主品牌乘用車(不含微車)市場占有率降幅近半,僅(jin) 維持在10%左右,遠低於(yu) 全國32%的水平。

限購之後,汽車工業(ye) 產(chan) 值比例同樣下降。數據顯示,汽車限購政策直接縮小了市場規模,對消費的抑製作用明顯。北京限購政策實施後,新車銷售減少了52萬(wan) 輛。

中汽協發布的報告顯示,天津、深圳、杭州、石家莊、重慶、青島、武漢8個(ge) 城市均存在實施限購的可能,一旦實施,將造成當地汽車銷量25%左右幅度的下降,直接減少汽車銷量40萬(wan) 輛左右,約占年全國汽車銷量比重的2%。

據悉,汽車產(chan) 品在全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中比重超過一成,僅(jin) 車購稅和消費稅就超過3000億(yi) 元,占全國稅收的3%,在消費中所占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主車企尋機突圍高端/

“限購(政策實施)之後,A級以下細分市場明顯萎縮。”北京北辰亞(ya) 運村汽車交易市場總經理遲亦楓向記者表示。

在上海、廣州等限購城市,由於(yu) 車牌價(jia) 格、置換車輛排量等條件限製,以自主品牌為(wei) 代表的低價(jia) 位、小排量車型市場空間甚微。

因此,在市場和產(chan) 品利潤的雙重驅動下,自主品牌高端車開始加速投入市場。今年上半年,在政府采購進入實際階段的背景下,自主品牌高端車型紛至遝來。以集團為(wei) 代表的自主品牌高端車型一汽紅旗、北汽紳寶、長安睿騁開始搶占中國品牌高端細分市場。

“此前毫無市場積澱的自主品牌,以高端化起步,風險不小。”汽車行業(ye) 分析師賈新光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些產(chan) 品是自主品牌的方向,但是短期內(nei) 市場接受程度難以提升。

“產(chan) 品向上是企業(ye) 的必經之路,”賈新光告訴記者,但是,由限購政策帶來的自主品牌被動調整,本身也是一個(ge) 加速淘汰的過程。

北京欲提高外埠車進京門檻地方限製政策扼殺自主車型消費

每經記者楊海豔發自上海

來自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的消息,北京將進一步提高外埠車進京證的辦理門檻。

針對上述消息,中國汽車流通協會(hui) 有形市場分會(hui) 副會(hui) 長蘇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政策對北京車市影響應該不會(hui) 產(chan) 生大的影響,因為(wei) 本地居民在北京購車後上外地牌的比例並不大。”

然而,中國汽車流通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羅磊卻認為(wei) :“地方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幹預車市,無疑會(hui) 對車市消費結構的良性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地方限購風聲四起/

7月12日,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副局長劉恕在“2013年度第三次群眾(zhong) 座談會(hui) ”上表示,為(wei) 應對外地進京車輛的快速增加,北京市將進一步提升進京證的辦理門檻,以本市戶籍申請長期進京證,將不予辦理。

對北京本地消費者來說,“本市戶籍申請長期進京證的不予辦理”,無疑是在“搖號”的緊箍咒之上,再加上了一把大鎖。

自2010年12月23日,《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正式實施後,消費者購車的難度大幅提升。數據顯示,2011年1月,搖號政策實施當月,北京市小客車購車搖號中簽比約為(wei) 10:1;到今年6月,北京市小客車購車搖號中簽比已經達到83.2:1。

私人購車難度增加,令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的勢頭有所放緩。按照規定,北京市每年發放的小客車配置指標約為(wei) 24萬(wan) 個(ge) 。而在此之前,據交管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自2007年5月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突破300萬(wan) 輛後,僅(jin) 用了兩(liang) 年零七個(ge) 月時間,機動車保有量便猛增至400萬(wan) 輛,年平均增長量接近40萬(wan) 輛。

在國內(nei) 的城市中,北京並不是第一個(ge) 對汽車實行限購政策,10餘(yu) 年前,上海市就采取了“新增機動車額度拍賣政策”,采取無底價(jia) 競價(jia) 的方式,調控機動車保有量的過快上漲。北京之後,廣州也於(yu) 2012年7月加入了限購行列。

不少二線城市也開始醞釀汽車限購政策。日前,據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董揚透露,“天津、深圳、杭州、石家莊、重慶、青島、武漢等8個(ge) 城市均存在實施限購的可能性。”

扼殺中低端入門車型/

“地方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幹預車市,對車市的整體(ti) 需求增長和消費結構的良性發展都造成了不良影響。”中國汽車流通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羅磊認為(wei) 。

以上海為(wei) 例,近幾年來,隨著新增機動車數量的快速擴容,該市車牌拍賣價(jia) 格也日趨高漲。數據顯示,2010年上海市車牌最高價(jia) 格不超過4.5萬(wan) 元,而到2012年,一個(ge) 車牌價(jia) 已接近7萬(wan) 元。

車牌價(jia) 格飛漲深刻影響著上海車市的消費結構。一組由上海市信息中心汽車產(chan) 業(ye) 研究室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在上海市新增的19.72萬(wan) 輛上牌機動車中,微型車和A級車型的數量均有上漲,上漲幅度分別達到67%和30%。而在2012年上牌的21.34萬(wan) 輛新車中,微型車和入門級車型上牌量卻出現下滑,下滑幅度分別為(wei) 25.86%和2.43%,而豪華車、中高級車以及中級車的上牌量卻同比上漲,其中豪華車的漲幅達到14.05%。

在上海2012年新增的上牌車型中,中級及以上車型上牌總量達到16.98萬(wan) 輛,在上牌總量中占比80%;入門級以及微型車的上牌量,僅(jin) 占20%左右;相比2010年,中級及以上車型上牌量在總上牌量中比重為(wei) 76.8%,入門級車型占比約為(wei) 23.2%。入門級車型的上牌比例不斷下滑。

廣州也如此。據威爾森谘詢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自2012年7月實施限購以來,廣州市16萬(wan) ~25萬(wan) 元價(jia) 格段車型銷量份額上升了2.4個(ge) 百分點,達到26%,取代8萬(wan) ~12萬(wan) 元的入門車型,成為(wei) 最熱銷車型。16萬(wan) 元以下車型的份額合計47.3%,同比下跌3.4個(ge) 百分點;25萬(wan) 元以上各細分市場的份額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

記者發現,12萬(wan) 元以下的入門級市場是自主品牌的主戰場。因此,各地限購政策的推行,首當其衝(chong) 的受害者便是自主品牌。

北京亞(ya) 運村汽車市場副總經理顏景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自搖號政策實施後,目前自主品牌在北京的市場份額已由之前的30%下降至10%。

新車效應促A級車銷量增長德美係發力蠶食日係份額

每經記者黃琳涵發自上海

作為(wei) 最大的乘用車細分市場,在新車效應帶動下,[注冊(ce) 英國公司]A級車的銷量還在不斷增長。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hui) (以下簡稱乘聯會(hui) )數據顯示,今年6月,國內(nei) 汽車廣義(yi) 乘用車銷售突破128萬(wan) 輛,同比增長12.3%。其中,A級車市場則呈現出高於(yu) 平均水平的增長活力,並成為(wei) 帶動企業(ye) 銷量增長的“重頭戲”。據乘聯會(hui) 不完全數據統計,今年6月,A級車共銷售超過48萬(wan) 輛,同比增長15%,而其在乘用車市場的占比也已經上升至41.3%。

德美係A級車增長迅猛

A級車市場的增長苗頭,在去年就已有顯現。數據顯示,2012年全年,A級轎車市場累計銷量為(wei) 507.5萬(wan) 輛,累計同比增長12.5%,高於(yu) 狹義(yi) 乘用車市場7.6%的累計增幅,也高於(yu) 行業(ye) 整體(ti) 4.3%的累計增幅。

在此背景下,幾乎所有主流車企都紛紛發力A級車市場。

“雖然各車企之間的競爭(zheng) 激烈,但A級車市場的總量還會(hui) 不斷上升。”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hui) 副秘書(shu) 長崔東(dong) 樹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數據顯示,今年1~5月,A級車市場銷量累計275.71萬(wan) 輛,同比增長20.3%,高於(yu) 國產(chan) 轎車其他細分市場,其銷量占國產(chan) 轎車市場總銷量的56.6%,同比上升3.8個(ge) 百分點。

在新車效應的帶動下,歐美係車型在A級車市場中的份額也隨之攀升。數據顯示,今年1~6月,凱越累計銷售147315輛,在A級車市場中累計市場份額已經由去年的22.9%上升至23.3%,而新福克斯的市場占有率也已經達到22.7%。

在德係車型中,朗逸上半年共計銷售25610輛,累計市場占比由去年的15.9%上升至19.4%;新桑塔納上半年銷售66139輛,累計市場占比達到10.5%。

對手蠶食日係車份額

伴隨A級車市場的不斷擴容,其銷量分化苗頭也開始顯現。目前,以大眾(zhong) 、通用為(wei) 代表的車企已經掌握了一定優(you) 勢,而此前在A級車市場具有一定話語權的日係車卻呈現頹勢。

乘聯會(hui) 數據顯示,6月份A級車排名前十的車型中,德係車占據了四個(ge) 席位,其中大眾(zhong) 朗逸、速騰、寶來分別位居第一、第二、第四名。而通用凱越則以22483輛的銷量排名第三;通用科魯茲(zi) 銷售19965輛,排名第五。與(yu) 此同時,美係福特福克斯也繼續保持熱銷態勢,其兩(liang) 廂車型和三廂車型均在前十榜單之中。

相比之下,進入前十排名的日係車型,隻有一款日產(chan) 軒逸。該車6月銷售18323輛,排在第六位。而諸如豐(feng) 田卡羅拉、日產(chan) 騏達、日產(chan) 陽光等在去年同期還榜上有名的車型,均跌出十名以外。

“在最主流的細分市場,日係車還在下滑通道中,一方麵是由於(yu) 日係車總體(ti) 反應得不夠及時,另一方麵則是因為(wei) 多個(ge) 競爭(zheng) 對手都在發力。”崔東(dong) 樹分析指出,在去年日係車銷售遭遇下滑的同時,很多車企都借勢加快推出新品,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培育,部分消費人群的目標已經逐漸從(cong) 日係品牌轉向了其他品牌。

豪華車規避降價(jia) “懸崖戰”變換營銷模式增速超6%

每經記者劉衛琰發自北京

我國豪華車市場在持續多年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長之後,今年上半年增幅明顯放緩,首次低於(yu) 中國車市的整體(ti) 增幅。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銷售規模達到1078萬(wan) 輛,同比增長11.2%。然而,來自2013上半年全國汽車信息發布會(hui) 的數據顯示,今年1~6月豪華車品牌的增速僅(jin) 為(wei) 6.2%。為(wei) 了進一步擴展份額,各豪華車品牌間的激烈競爭(zheng) 在所難免。

在豪華車市場過去6個(ge) 月的鏖戰中,奧迪和寶馬暫時成為(wei) 最大贏家,上半年的銷量增幅明顯高於(yu) 豪華車市場的平均增幅。另外,凱迪拉克、捷豹路虎、沃爾沃等美係、歐係豪華車品牌也出現了明顯的增長。

相比之下,日係車正麵臨(lin) 著巨大壓力。謳歌、英菲尼迪、雷克薩斯等主流豪華日係品牌的銷量增幅,明顯低於(yu) 市場平均增長率,部分品牌甚至出現負增長。

“德係豪華車今年上半年之所以能保持較高的增幅,和產(chan) 品價(jia) 格的優(you) 惠幅度放大有著必然的聯係。”北京亞(ya) 運村交易市場副總經理顏景輝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相對於(yu) 去年,今年上半年雖然沒有出現價(jia) 格‘懸崖戰’,但是價(jia) 格營銷依然是銷量提升的主要因素。”

來自國家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豪華車優(you) 惠加大的車型比例從(cong) 5月份的23%增至7月份的38.46%,優(you) 惠幅度減小的車型比例從(cong) 5月份的34.6%降至7月份的23.08%。從(cong) 降價(jia) 車型的價(jia) 格和車型級別來看,此輪降價(jia) 集中在百萬(wan) 元級別的進口車陣營,以豪華轎車和跑車為(wei) 主。

另據記者了解,除了讓利促銷外,德係豪華車企今年也啟動了營銷變革戰略。就寶馬而言,營銷手段前移;進一步細分市場,推出小眾(zhong) 車型,針對個(ge) 性化市場推出定製服務,這些均是其營銷手段的突出變化。

今年上半年,寶馬首先推出了“未來零售計劃”,品牌體(ti) 驗中心的建設是該計劃中重要的一部分,對此華晨寶馬高級營銷副總裁萬(wan) 博瑞表示:“品牌體(ti) 驗中心並不是買(mai) 車,而是讓大眾(zhong) 消費者接觸到寶馬,為(wei) 寶馬聚集潛在消費者。”

在營銷手段前移的同時,寶馬還針對個(ge) 性化和小眾(zhong) 人群推出了3係GT等小眾(zhong) 車型,並且產(chan) 品製定服務全麵啟動。

奧迪今年則將二手車置換業(ye) 務提升到新高度。“今年力爭(zheng) 將這一板塊的業(ye) 務在單店銷量中所占的比例提升至20%。”奧迪的一位經銷商向記者表示。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奧迪在華累計銷售22.8萬(wan) 輛,[英國公司注冊(ce) ]同比增長17.7%;寶馬共銷售18.28萬(wan) 輛,同比增長15%。

在德係豪華車增長的同時,美係和歐係豪華車品牌表現也較為(wei) 突出。其中美係豪華車凱迪拉克今年上半年共銷售19658輛,同比增長34.5%;歐係豪華車的代表捷豹路虎以及沃爾沃上半年分別累計銷售42155輛和28703輛,同比分別增長15.6%和34.3%。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