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5%~25%的綜合貸款收益率的誘惑下,商業(ye) 銀行受高額利潤的趨勢,2008年以來將信貸資源大量投入到鋼貿行業(ye) ,由此引發的不良貸款的噩夢才剛剛開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獲悉,[注冊(ce) 塞舌爾公司]滬上某股份製銀行上海分行2012年下半年成立的鋼貿風險化解小組近一個(ge) 季度的人員激增,由成立初期的十幾個(ge) 人擴張至四十餘(yu) 人,主要工作是對鋼貿貸款進行風險排查和預警、對問題鋼貿授信進行清收化解等工作。
據不完全統計,類似的鋼貿風險化解小組在其他銀行也以不同的名義(yi) 存在。比如,另外一家股份行上海分行此前便設立有鋼貿授信監測小組、鋼貿行業(ye) 評審中心和鋼貿金融部。
在巨大的風險隱患下,上海市銀行同業(ye) 公會(hui) 密集調研,近期發布《商業(ye) 銀行動產(chan) 質押業(ye) 務現狀及發展建議》報告,指出銀行動產(chan) 質押登款業(ye) 務模式存在問題,一些業(ye) 務模式在法律上存在著比較大的漏洞和風險。銀行應有針對性地對現有業(ye) 務模式進行修改完善,確保業(ye) 務模式能獲得法律保護。
上海市銀行同業(ye) 公會(hui) 建議,銀行總、分行相關(guan) 管理部門對授信業(ye) 務中的風控薄弱環節進行全麵梳理,查缺補漏。在條件允許情況下設立專(zhuan) 職部門或指派專(zhuan) 職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對經營機構的操作流程進行抽檢和監督,並加強對宏觀經濟、產(chan) 業(ye) 經濟、地域經濟的趨勢預判研究。
一位消息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銀行貸款逾期90天以內(nei) 被歸入關(guan) 注類貸款,90天以上就是不良貸款。為(wei) 了防止關(guan) 注類貸款向下遷徙導致不良貸款激增,其所在銀行由支行行長帶隊清收鋼貿逾期款。
銀行成立鋼貿貸款“救火隊”/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cong) 某股份製銀行上海分行內(nei) 部人士處獲悉,該銀行成立了專(zhuan) 門的鋼貿風險化解小組,負責對鋼貿貸款進行風險排查和預警、對問題鋼貿授信進行清收化解等工作。
據消息人士透露,受宏觀外圍因素的影響,鋼材價(jia) 格下跌,銀行鋼貿貸款成重災區,上述鋼貿風險化解小組於(yu) 2012年下半年應運而生,成立初期隻有十幾個(ge) 人,近一個(ge) 季度人數急劇擴張至四十餘(yu) 人。
“目前,銀行的不良貸款中鋼貿行業(ye) 比重較高,處理不好會(hui) 影響銀行業(ye) 績,進而對員工的收入造成直接影響。”據上述人士透露,由於(yu) 清收過程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該行領導準備嚐試多樣化的不良資產(chan) 處置辦法,例如將不良資產(chan) 整體(ti) 打包出售,不過,對不良資產(chan) 如何估值以及誰來接手都是問題。
上述消息人士透露,銀行貸款逾期90天以內(nei) 被歸入關(guan) 注類貸款,90天以上就是不良貸款。為(wei) 了防止關(guan) 注類貸款向下遷徙導致不良貸款激增,[注冊(ce) 薩摩亞(ya) 公司]該行由支行行長帶隊清收鋼貿逾期款。
為(wei) 了化解鋼貿貸款危機,該行支行行長感覺“壓力山大”。“有的鋼貿貸款雖然逾期了,但還能正常還利息,對這種情況的貸款盡量采用延期、展期,借新還舊的方法先拖個(ge) 一年半載,隻要不在報表上體(ti) 現出來。”上述人士稱。
“如果不提早清收化解風險,一旦不良貸款超過一定規模和比例,支行行長會(hui) 被就地免職,每月隻拿一兩(liang) 千元的基本工資,專(zhuan) 職討債(zhai) 。”上述人士透露,“按有沒有過錯,銀行內(nei) 部還會(hui) 有相應的經濟懲罰措施,無過錯的罰不良貸款的5%,有過錯的罰款比例高達20%,交完了罰款才能離職。”
據上述人士透露,該行現在對鋼貿貸款是“隻出不進”,能收回的盡量收回,不再擴大鋼貿貸款的規模。
來自上海法院網公布的開庭公告信息顯示,2013年7月16日至8月16日一個(ge) 月間,有數百起銀行起訴鋼貿商的案件開庭。
鋼貿貸款綜合收益率較高/
據悉,上海商業(ye) 銀行主要通過流動資金貸款、銀行承兌(dui) 匯票、信用證等授信業(ye) 務產(chan) 品向鋼貿企業(ye) 發放質押融資授信。
某城商行負責信貸審批的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銀行對鋼貿融資的綜合貸款收益率高達15%~20%。
該人士指出,該行對鋼貿貸款的利率是按基準利率至少上浮40%,按目前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6%計算,名義(yi) 利率8.4%。同時,銀行還會(hui) 要求借款人存至少30%的保證金,或者貸後返存一定的比例。此外,銀行還會(hui) 收取2%的財務顧問費作為(wei) 中間業(ye) 務收入。
“例如銀行發放100萬(wan) 元的貸款,企業(ye) 真正用上的隻有70萬(wan) 元,但利息仍然按照100萬(wan) 的本金支付8.4萬(wan) 元,再算上2%的顧問費2萬(wan) 元,企業(ye) 的融資成本是10.4萬(wan) 元除以70萬(wan) 元高達15%。”該人士稱。 而上海市銀行同業(ye) 公會(hui) 近日發布的《商業(ye) 銀行動產(chan) 質押業(ye) 務現狀及發展建議》報告也稱,部分銀行對鋼貿企業(ye) 采取以貸轉存、存貸掛鉤、以貸收費、浮利分費、借貸搭售、一浮到頂等手段造成企業(ye) 信貸資金成本高達15%~25%。
該報告指出,為(wei) 彌補高昂的融資成本,鋼貿企業(ye) 將資金挪用到股市、期貨、房地產(chan) 等高風險、高回報的行業(ye) 。
報告稱,2008年四萬(wan) 億(yi) 刺激計劃啟動,銀行資金供大於(yu) 求,銀行受利潤驅使,一擁而上地投入到資金需求大、規模效益顯著、回報豐(feng) 厚的鋼貿領域,忽略了多頭授信的隱患,過度授信擴大了企業(ye) 的財務杠杆,已超過企業(ye) 真實生產(chan) 經營所需的資金。
上海市銀行同業(ye) 公會(hui) 在報告中指出,激進的營銷策略和粗曠的信貸管理是引起鋼貿風險的重要原因。
報告指出,銀行績效考評以“規模、利潤、時點”為(wei) 重,催生了營銷人員短期逐利行為(wei) ,驅使營銷人員選擇能迅速增加規模的鋼貿授信,放大行業(ye) 風險,忽視了風險防控。
此外,銀行係統內(nei) 風險防控體(ti) 係不健全,遠遠未達到預防係統性風險的水平。缺乏對重點行業(ye) 的分析、預判以及應急措施,導致風險全麵爆發之後束手無策。“個(ge) 別銀行搶先集中收貸,打亂(luan) 了部分鋼貿企業(ye) 資金安排,導致資金趨緊,甚至斷裂。其他銀行競相效仿,收貸、抽貸、查封等行為(wei) 導致鋼貿行業(ye) 風險惡性蔓延。”
動產(chan) 質押模式有待完善/
公開數據顯示,上海鋼貿企業(ye) 在數量和經營規模上均為(wei) 國內(nei) 最大,2012年上海鋼鐵貿易行業(ye) 對上海地區生產(chan) 總值貢獻超過3%。上海市銀行同業(ye) 公會(hui) 認為(wei) ,[薩摩亞(ya) 公司注冊(ce) ]鋼鐵貿易產(chan) 業(ye) 作為(wei) 上海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產(chan) 業(ye) ,仍將長期存在。
上海市銀行同業(ye) 公的報告認為(wei) ,鋼貿企業(ye) 通過定量采購及控製合理庫存量,可較好緩釋鋼材市場價(jia) 格頻繁變動給上遊鋼廠和下遊用戶所帶來的部分市場風險。同時,通過鋼貿企業(ye) 的資源再分配,可以確保下遊用戶的鋼材原料供給保持穩定。但近年來鋼貿行業(ye) 出現的一些不規範現象和信貸風險對這個(ge) 行業(ye) 的正常發展產(chan) 生了較大衝(chong) 擊。
據悉,目前鋼貿融資的業(ye) 務模式主要有三種,一種是以螺紋鋼、板材、線材、卷材等動產(chan) 質押;一種是聯保貸款,追加個(ge) 人、夫妻雙方、聯保小組、倉(cang) 儲(chu) 企業(ye) 連帶責任擔保,金額大的追加鋼貿市場管理公司及其股東(dong) 、配偶等的連帶責任。還有一種是常規的不動產(chan) 抵押貸款。實際操作中,有時三種模式會(hui) 混合使用。
上述城商行負責信貸審批的人士表示,其中動產(chan) 質押模式有很多違規操作空間,該模式涉及借款企業(ye) 、銀行、第三方監管公司、倉(cang) 儲(chu) 公司四方,先由借款企業(ye) 將存放於(yu) 倉(cang) 儲(chu) 公司的貨物質押給銀行,再由銀行將質押物交由指定第三方監管公司進行監管,銀行確認質押物已被第三方監管公司實際監管後,按設定質押率給企業(ye) 以一定信貸額度。
“在業(ye) 務操作過程中,質押物不易實現轉移占有,由於(yu) 有些質押的貨物始終處於(yu) 流動狀態,如鋼材等貨物進出頻繁,很難保證貨物的價(jia) 格、數量、規格、質量等和質押合同所簽訂的目標貨物完全吻合一致,銀行很難判別自己的貨物是哪一部分。”上述城商行負責信貸審批的人士稱。
此外,鋼貿融資缺乏同業(ye) 交流平台或信息公示平台,由於(yu) 信息不對稱,給部分鋼貿企業(ye) 提供了可乘之機,而消息閉塞也為(wei) 重複質押提供便利。
目前看來,銀行動產(chan) 質押登款業(ye) 務模式存在問題,一些業(ye) 務模式在法律上存在著比較大的漏洞和風險。銀行應有針對性地對現有業(ye) 務模式進行修改完善,確保業(ye) 務模式能獲得法律保護。與(yu) 此同時,對於(yu) 不能適當履行職責的第三方監管機構和倉(cang) 儲(chu) 公司應加強追貴力度。
上海市銀行同業(ye) 公會(hui) 建議,銀行總、分行相關(guan) 管理部門對授信業(ye) 務中的風控薄弱環節進行全麵梳理,查缺補漏。條件允許情況下設立專(zhuan) 職部門或指派專(zhuan) 職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對經營機構的操作流程進行抽檢和監督,並加強對宏觀經濟、產(chan) 業(ye) 經濟、地域經濟的趨勢預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