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強龍鬥不過地頭蛇。不過,對正迫切希望通過“大魚吃小魚”這一戰略重組提升牛奶行業(ye) 產(chan) 品質量安全、提升國產(chan) 奶品信心的中央政府和龍頭企業(ye) 來說,[美國公司注冊(ce) ]顯然不希望“地方性奶企”過多、過於(yu) 分散的市場局麵再延續下去。
“這一次國家出台的奶粉新政,表麵上影響主要在奶粉相關(guan) 企業(ye) ,實際上卻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產(chan) 生的影響是對整個(ge) 奶製品企業(ye) 。最終,一些全國性或跨區域性奶業(ye) 龍頭企業(ye) ,肯定會(hui) 借助政策東(dong) 風,拉開整個(ge) 奶業(ye) 洗牌大幕,眾(zhong) 多地方性奶業(ye) 品牌消失已不可避免”。
日前,來自廣西、陝西等地的奶業(ye) 企業(ye) 告訴《中國企業(ye) 報》記者,如果說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延緩了一些全國性奶業(ye) 龍頭企業(ye) 跨區域並購重組的步伐,給一些地方性品牌留下了幾年的生存空間。那麽(me) 隨著這一輪政府“奶粉”專(zhuan) 項整治行動,對於(yu) 小企業(ye) 而言,除了兼並重組,最糟糕的結果就是關(guan) 門停業(ye) 。
虧(kui) 損企業(ye) 占比已接近40%
地方性奶企的日子,正變得越來越難過,市場淘汰率或超過70%。
即使是在這一輪的“奶粉新政”沒有出台之前,上述地方性奶企人士就透露,“市場規模上不去,中高端的新品開發不出來,但原料奶、人工、營銷等運營成本卻在持續上漲。同時,大企業(ye) 的廣告投入和營銷攻勢,還在不斷加強。我們(men) 原本擁有的‘本地、安全’等優(you) 勢,近兩(liang) 年也不再明顯”。
來自艾格農(nong) 業(ye) 的統計數據顯示,由於(yu) 市場競爭(zheng) 激烈和原料漲價(jia) 造成產(chan) 品成本上升,2012年全國726家乳品加工企業(ye) 中,虧(kui) 損企業(ye) 占比已接近40%。[美國注冊(ce) 公司]進入2013年,奶業(ye) 洗牌還將繼續加速。
隨著這一輪“奶粉”新政,政府不再審批新的奶粉企業(ye) ,同時鼓勵並推動大企業(ye) 對中小企業(ye) 的兼並重組。這也被不少地方性奶企認為(wei) 是,“政府出手推動全國性龍頭奶企業(ye) ,展開新一輪的奶製品行業(ye) 重組”。
一位來自陝西的地方奶企人士則指出,“大企業(ye) 的衝(chong) 擊體(ti) 現在兩(liang) 頭夾擊,在上遊原料奶的搶奪,通過價(jia) 格和規模優(you) 勢搶奪了一大部分優(you) 質奶源。同時,還利用自身龐大的資金,在全國優(you) 質奶源地開始建立高規格的奶牛工廠。在下遊市場上,通過大量的廣告投入,特別是這幾年來包括伊利、蒙牛都在大打品質牌、安全放心牌,同時搶占各大商超的醒目位置,讓地方奶企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可以預見,這一輪由中央政府掀起並推動的“奶企整頓”浪潮的推動,2013年下半年我國奶製品行業(ye) 將會(hui) 掀起新一輪的“重組洗牌”浪潮。來自廣西的一家奶品企業(ye) 負責人則透露,“今年下半年,地方性奶企的生存空間會(hui) 被進一步壓縮,預計明年會(hui) 出現一些地方性牛奶企業(ye) 的關(guan) 門歇業(ye) 潮,除了被並購隻能自己停業(ye) ”。
有業(ye) 內(nei) 人士預測,“對於(yu) 地方性奶企來說,洗牌出局已不可避免,而且這一輪的淘汰率不會(hui) 低於(yu) 50%,最高可能會(hui) 突破70%。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地方性奶企會(hui) 最先消失,全國性企業(ye) 的品牌優(you) 勢已經建立起來。而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小企業(ye) 可能還得益於(yu) 產(chan) 品口碑、人脈等因素,還將擁有2—3年的生存時間”。
強龍借政策再出手
做大做強,正在成為(wei) 中國奶業(ye) 新的產(chan) 業(ye) 規則,也將加速幾大奶企龍頭領跑格局出現。
上市公司年報顯示:在2012年,伊利、[注冊(ce) 英國公司]蒙牛、光明三家奶製品企業(ye) 的營收總合已超過900億(yi) 元,占據奶製品市場銷售近八成份額。盡管受到外部市場經濟環境的影響,過去一年間包括伊利、光明企業(ye) 在經營規模之外的中高端產(chan) 品結構調整、經營利潤提升等方麵的新增優(you) 勢,得到全麵確定。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奶製品行業(ye) 的“強者恒強、寡頭壟斷”格局已經形成,大企業(ye) 的市場份額和占比還在進一步加大,未來行業(ye) 三強企業(ye) 的份額達到90%,很多地方性小品牌會(hui) 消失。
在這一格局的背後,則是政府一直在中國奶製品產(chan) 業(ye) 整合過程中扮演著“主導者”角色,而那些大企業(ye) 無疑一直都是政府眼中的“好孩子”:早在2010年,國務院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乳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整頓乳品市場。此後,國家質監總局下發了乳品企業(ye) 生產(chan) 許可資格重新審核與(yu) 換證的通知。到2011年初,在申報受理的1176家乳品企業(ye) 中僅(jin) 有643家獲得通過審核,市場淘汰率接近五成。
在奶業(ye) 專(zhuan) 家王丁棉看來,“按照中乳協原先的統計,2010年的這一輪洗牌,被淘汰出局的企業(ye) 遠遠超出1000家。這其中有500多家企業(ye) 擁有自知之明,根本就沒有申報換證,主動關(guan) 門”。
不過,對於(yu) 目前擁有600多家企業(ye) 的中國奶製品行業(ye) 而言,近年來不斷走低的“國人對國產(chan) 奶製品消費信心”,並沒有達到當初政府整頓奶業(ye) 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