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印刷業:十萬企業爭過獨木橋

“產(chan) 能過剩、結構失衡是國內(nei) 印刷業(ye) 亟待解決(jue) 的頑疾,行業(ye) 整體(ti) 盈利能力大幅下降與(yu) 之有密切關(guan) 聯。”中投顧問輕工業(ye) 研究員朱慶驊在接受[英國注冊(ce) 公司]《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

印刷業(ye) 內(nei) 部細分行業(ye) 多,僅(jin) 從(cong) 中國印刷即設備器材工業(ye) 協會(hui) 分工看,就有書(shu) 刊印刷、包裝印刷、快速印刷等幾大分會(hui) 。本報記者采訪獲悉,在上述多個(ge) 行業(ye) 門類中,產(chan) 能過剩的現象在傳(chuan) 統書(shu) 刊印刷領域尤其嚴(yan) 重。受此影響,相關(guan) 企業(ye) 的盈利能力出現大幅下降,並轉投包裝印刷等其他領域,造成印刷業(ye) 的內(nei) 部產(chan) 能惡性承壓。

朱慶驊認為(wei) ,出現這一問題除了與(yu) 政策指引不利有密切關(guan) 係,同時還跟傳(chuan) 統印刷業(ye) 轉型過慢不無關(guan) 聯。

產(chan) 能過剩拖累盈利

在近期舉(ju) 行的兩(liang) 岸三地“印刷未來之趨勢”論壇上,中國印刷技術研究所所長陳彥公開表示,中國印刷業(ye) 2012年呈現了逆勢而上、蓬勃發展的勢態,但也麵臨(lin) 著一些亟待解決(jue) 的問題,其中之一是產(chan) 能過剩導致行業(ye) 無序競爭(zheng) 。

新聞出版總署發布的《中國印刷業(ye) 發展情況2012》顯示,截至2011年底,中國印刷業(ye) 共有各類企業(ye) 102484家,印刷工業(ye) 總產(chan) 值8677.13億(yi) 元,資產(chan) 總額9256.66億(yi) 元。其中,出版物印刷企業(ye) 有6821家,印刷總產(chan) 值占行業(ye) 總產(chan) 值的15%,為(wei) 1313.94億(yi) 元。

6月14日,一位長期跟蹤印刷業(ye) 的券商分析師向本報記者表示,目前國內(nei) 逾十萬(wan) 家印刷企業(ye) 中,小廠、作坊式企業(ye) 比較多,競爭(zheng) 激烈,“因為(wei) 這個(ge) 行業(ye) 沒有什麽(me) 技術壁壘,進入和退出都比較容易,屬於(yu) 輕資產(chan) 的一個(ge) 行業(ye) ”。

印刷業(ye) 生產(chan) 力過剩帶來的是不合理地降低工價(jia) 來爭(zheng) 取印刷業(ye) 務的現象。北京印刷協會(hui) 有關(guan) 人士曾向本報記者稱,由於(yu) 產(chan) 能過剩,[注冊(ce) BVI公司]目前的印刷工價(jia) 已經跌落至1991年~1994年的水平。

對此,朱慶驊則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產(chan) 能過剩、結構失衡是國內(nei) 印刷業(ye) 亟待解決(jue) 的頑疾,行業(ye) 整體(ti) 盈利能力大幅下降與(yu) 之有密切關(guan) 聯。”

而在上述券商分析師看來,印刷行業(ye) 的產(chan) 能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出在需求端,“做印刷的很大程度還要看印刷市場的增量,但目前的需求起不來,看不到增量。”

轉型之困

值得關(guan) 注的是,在出版印刷市場份額日益萎縮的同時,利潤更高的包裝印刷成為(wei) 不少書(shu) 刊印刷企業(ye) 轉型的方向。據悉,與(yu) 傳(chuan) 統書(shu) 刊印刷相比,包裝印刷已然成為(wei) 中國印刷業(ye) 增長的支柱,截至2011年,國內(nei) 包裝裝潢印刷企業(ye) 47377家,印刷總產(chan) 值6318.77億(yi) 元,占行業(ye) 總產(chan) 值73%。

但記者發現,書(shu) 刊印刷企業(ye) 和其他外來投資者涉足包裝印刷領域,為(wei) 包裝印刷產(chan) 業(ye) 埋下新的發展隱患。

根據媒體(ti) 報道,此前,遼寧省包裝印刷行業(ye) 商會(hui) 就曾發布產(chan) 業(ye) 預警稱,該省包裝印刷行業(ye) 的產(chan) 能已經嚴(yan) 重過剩,但“以沈陽為(wei) 中心相距很近的範圍內(nei) 竟出現了三個(ge) 功能相似的產(chan) 業(ye) 園,其原因在於(yu) 當地政府各自為(wei) 政,不了解市場需求,盲目決(jue) 策”。

朱慶驊表示,國家層麵也曾出台過有關(guan) 印刷業(ye) 的扶持政策和引導政策,但所取得的效果並不太理想,“地方政府、相關(guan) 企業(ye) 受經濟利益的驅動盲目上馬新產(chan) 能的做法有失妥帖,造成了產(chan) 能過剩、結構畸形等不良問題的出現”。

而當更多的“外來戶”湧入包裝印刷行業(ye) 後,原本一些印刷包裝企業(ye) 也開始轉型。

據悉,以包裝印刷業(ye) 為(wei) 主業(ye) 的界龍實業(ye) [-1.63% 資金 研報](600836.SH),在2010年就著手產(chan) 業(ye) 結構的調整,將房地產(chan) 項目也列為(wei) 主業(ye) 之一。2012年,相比其彩印包裝裝潢主營業(ye) 務,其房地產(chan) 板塊業(ye) 績更加耀眼,主營業(ye) 務收入比2011年同期增加3.51億(yi) 元,同比暴漲228.41%。

朱慶驊認為(wei) :“部分上市公司轉投房地產(chan) 等非印刷業(ye) 務的做法無可厚非,但印刷企業(ye) 若想長期在印刷業(ye) 生存,革新技術、更新設備、進軍(jun) 新興(xing) 印刷領域乃必然選擇。”

但目前來看,國內(nei) 印刷業(ye) 在產(chan) 能過剩的同時,核心技術方麵卻缺乏突破,大部分仍靠進口印刷設備來實現技術升級,“很多企業(ye) 都標榜自己的技術好,[注冊(ce) 開曼公司]但實際還是沒有什麽(me) 話語權,因為(wei) 國產(chan) 的設備印出的東(dong) 西確實質量沒國外好,一般做大型包裝的話要進口德國機器,而要精細化的印刷進口日本機器。”前述券商分析師如是說。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