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音樂產業大變局起底:付費下載虛晃一槍

在YouTube上,十個(ge) 最受矚目的視頻中有九個(ge) 與(yu) 音樂(le) 有關(guan) ,但在免費模式大行其道的互聯網世界,付費下載卻一次又一次重複著狼來了的故事。[英國注冊(ce) 公司]

6月5日,“狼”仍然沒有來。

據阿裏巴巴集團旗下蝦米音樂(le) 網COO王小瑋的說法,從(cong) 這一天起,包括蝦米音樂(le) 網、百度音樂(le) 、QQ音樂(le) 、酷狗、多米、酷我等知名音樂(le) 網站將試行全麵收費。不過,蝦米音樂(le) 網隨即辟謠,“搞技術的”王小瑋,可能存在表述錯誤。

“關(guan) 於(yu) 音樂(le) 網站收費計劃,我們(men) 尚未收到任何政府相關(guan) 部門的正式通知。”騰訊(0700.HK)旗下QQ音樂(le) 對記者表示。而前文提及的一眾(zhong) 傳(chuan) 聞將進行收費下載的音樂(le) 網站,目前亦仍向網友提供免費下載。

虛晃一槍的收費

2012年6月,知名音樂(le) 人、前太合麥田CEO宋柯辭職開烤鴨店,被廣泛解讀為(wei) 數字時代的音樂(le) 悲歌。

曾幾何時,街頭巷尾的唱片店一家家地改頭換麵,盜版碟從(cong) 業(ye) 者也在需求萎靡麵前不得不另謀他就。事實上,隨著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唱片業(ye) 界傳(chuan) 統的通過發行有形唱片牟利的商業(ye) 模式幾近消亡。鼠標一點、指尖一觸,就可以從(cong) 互聯網上免費下載音樂(le) ,還有多少人會(hui) 執著地去買(mai) 唱片?

然而,當渠道從(cong) 實體(ti) 唱片轉移到互聯網時,音樂(le) 公司並沒有在免費模式大行其道的這塊新大陸[0.00% 資金 研報]上找到棲息之地。一位音樂(le) 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在目前的版權環境下,純音樂(le) 版權公司很難生存下去。

盡管目前宋柯已經以加入恒大音樂(le) 的方式重返音樂(le) 圈,或者按照他自己的說法,“一直就沒有離開過”,但傳(chuan) 統音樂(le) 在數字化時代的版權尷尬仍如鯁在喉。

北京海蝶音樂(le) 副總裁劉鑫此前表示,目前國內(nei) 音樂(le) 公司的收入主要包括三個(ge) 方麵:與(yu) 藝人分成的經紀收入;來自電信運營商的無線版權收入;[注冊(ce) BVI公司]來自在線互聯網的版權收入,三者之間的比例約為(wei) 30%、40%、30%(當然由於(yu) 各公司經營模式的不同會(hui) 有很大差異)。

其中,無線版權收入主要是移動、聯通、電信等三大運營商的彩鈴收入分成。這部分收入的總體(ti) 市場規模約為(wei) 300億(yi) 元,看似很大,但音樂(le) 公司最終拿到手的隻有約2%。“彩鈴功能費歸運營商,隻是下載內(nei) 容費進行五五分成,由於(yu) 運營商會(hui) 通過包月、會(hui) 員等方式打折,真正到音樂(le) 公司手上,每次下載隻有一兩(liang) 毛甚至幾分錢。”劉鑫說。

至於(yu) 來自百度、騰訊等在線互聯網公司的版權收入,盡管此前幾年完全收不到錢的情況相比有了一定改善,但劉鑫認為(wei) ,互聯網公司給的“少得可憐”,而且分配數據不透明,試聽和下載的定價(jia) 極為(wei) 不合理,完全不足以彌補歌曲的製作費、企劃費、宣傳(chuan) 推廣費等成本。

這還是針對一些規模稍大的音樂(le) 公司而言,至於(yu) 那些中小型的音樂(le) 公司,由於(yu) 要仰仗互聯網企業(ye) 的推廣平台,能收到的版權費就更加少。

“目前國內(nei) 的音樂(le) 公司很難完全靠音樂(le) 生存,要麽(me) 做全產(chan) 業(ye) 鏈,要麽(me) 背靠電視台,一些歌手基本上不指望版權收入,隻能成立工作室尋求演出收入。”劉鑫當時說。

音樂(le) 行業(ye) 與(yu) 互聯網公司之間關(guan) 於(yu) 音樂(le) 版權的交鋒從(cong) 來就沒有停止過,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幾大唱片公司與(yu) 百度之間的連番訴訟。

不過,由於(yu) 避風港原則,音樂(le) 行業(ye) 麵臨(lin) 較高的維權成本。我國《信息網絡傳(chuan) 播權保護條例》為(wei) 四種類型網絡服務商分別規定了侵權賠償(chang) 責任的免責條件,即通常所說的避風港規則。其中第23條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為(wei) 服務對象提供搜索或者鏈接服務,在接到權利人的通知書(shu) 後,根據本條例規定斷開與(yu) 侵權的作品……鏈接的,不承擔賠償(chang) 責任。”

在“通知—刪除—免責”的邏輯下,免費音樂(le) 借助互聯網在消費者中間落地生根。劉鑫表示,由於(yu) 音樂(le) 公司很難舉(ju) 證互聯網服務提供者的後台數據,獲取真實的下載量,一旦發生侵權訴訟,將麵臨(lin) 判賠標準低、訴訟成本高的問題,比如參照國際上通用的或是移動運營商現有的一次下載1-2元的標準,原本是幾千萬(wan) 次的試聽下載量,可互聯網服務提供者提供的數據往往隻有幾百、幾千次,那麽(me) 一場訴訟下來即使勝訴,音樂(le) 公司可能隻能獲得幾百或是幾千元的賠償(chang) ,與(yu) 實際侵權的金額相差甚遠。

另一方麵,由於(yu) 互聯網企業(ye) 可以低成本、零成本獲得歌曲版權,他們(men) 也就沒有了在數字音樂(le) 上尋求更多商業(ye) 模式的動力,這樣能分給音樂(le) 公司的錢就越少,形成惡性循環。

尷尬的數字音樂(le) 生態麵前,行業(ye) 性的全麵付費下載屢屢隻見雷聲、不見雨點。一位網絡音樂(le) 公司高管對記者表示,對於(yu) 網友來說,數字音樂(le) 的免費午餐在短期內(nei) 不會(hui) 結束;而對音樂(le) 網站來說,付費下載早已存在,並不是什麽(me) 新鮮事,隻不過是比例有多大的問題。

騰訊方麵對記者表示,QQ音樂(le) 目前提供免費在線試聽和綠鑽的商業(ye) 模式。其中,10元包月的綠鑽用戶的權益中就包括下載高品質音樂(le) ,實質就是收費下載。在百度音樂(le) 中,標準品質的歌曲可以免費提供,高品質、超高品質的則需要登錄,無損品質的歌曲下載要開通會(hui) 員特權,包月費為(wei) 5元,包年15元。此外,酷我、酷狗、多米、蝦米等數字音樂(le) 企業(ye) 也相繼推出以正版付費音樂(le) 為(wei) 目標的產(chan) 品組合。

“免費依舊通行,付費早已存在。”前文提及的網絡音樂(le) 公司高管總結說,傳(chuan) 聞中的6月5日全行業(ye) 收費下載,最終證明又是虛晃一槍。

影視版權之鑒

根據國際唱片業(ye) 協會(hui) (IFPI)於(yu) 今年2月發布的《2013數字音樂(le) 報告》,全球錄製音樂(le) 產(chan) 業(ye) 的收入在2012年上漲了大約0.3%,達165億(yi) 美元,是自1999年以來第一次出現增長。其中,數字收入連續兩(liang) 年增長加速,漲幅達9%,這些數字收入來源包括下載、訂閱和廣告等,下載占到了整體(ti) 數字音樂(le) 收入的約70%。2012年,全球音樂(le) 下載的銷售額增長了12%。

由Ipsos MediaCT發布的一個(ge) 消費者研究顯示[注冊(ce) 開曼公司],62%的互聯網用戶(年齡在16至64歲之間)在過去的六個(ge) 月中使用過正版音樂(le) 服務。而在更年輕的消費者中(16-24歲)這一數字躍升至81%。

不過,國際唱片業(ye) 協會(hui) 在這份報告中也坦承,音樂(le) 產(chan) 業(ye) 進一步增長的障礙中,最大的就是來自未經授權的音樂(le) 服務的不公平競爭(zheng) 。該機構並將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的希望寄托於(yu) 政府,稱“政府的作用十分關(guan) 鍵”。

前文提及的網絡音樂(le) 公司高管對記者表示,在中國,政府部門對盜版音樂(le) 一直維持打擊態勢,“去年文化部多次就下發了查處通知,也對數百家網站進行了查處”,下載收費等模式已經成為(wei) 網絡音樂(le) 市場的增長點,但從(cong) 整體(ti) 上來看,免費音樂(le) 依舊是主流。

有消息稱,國家版權局今年確實正在加大對正版音樂(le) 版權的保護力度,一直在推進音樂(le) 網站收費的工作,但具體(ti) 時間表不得而知。

該網絡音樂(le) 公司高管認為(wei) ,除了政府監管部門的推動外,數字音樂(le) 產(chan) 業(ye) 內(nei) 部的競爭(zheng) ,也可能承擔正版推進、收費下載等商業(ye) 模式嬗變的另一驅動力,“影視內(nei) 容這幾年走過的版權之路,可資借鑒”。

2005年後長達8年的大浪淘沙過程中,版權戰成為(wei) 視頻網站之間的重要競爭(zheng) 砝碼。優(you) 酷、搜狐、土豆、樂(le) 視網[7.10% 資金 研報]等網絡視頻企業(ye) 為(wei) 了在競爭(zheng) 中勝出,紛紛投入巨資購買(mai) 影視節目版權。這在客觀上推動了影視節目的正版化,並為(wei) 內(nei) 容提供商提供了未曾預料的獲利機會(hui) 。

56網副總裁李浩對記者表示,2008年,堪稱熱門的一部《武林外傳(chuan) 》的版權價(jia) 格在10萬(wan) 元區間。2009年,酷6、搜狐、優(you) 酷等挑起版權爭(zheng) 奪戰,到2010年,影視內(nei) 容的版權價(jia) 格平均增長了幾十倍,部分內(nei) 容有100倍的增長。“目前獨家分銷的熱播劇價(jia) 格在10萬(wan) -100萬(wan) 元/集不等,注意是集,不是部。”李浩說。

目前,在數字音樂(le) 行業(ye) ,騰訊、阿裏巴巴集團、百度等排名前三的互聯網企業(ye) 均悉數入場,巨頭之間的市場份額之戰很可能成為(wei) 未來付費下載的催化劑。一位公開身份的知名網絡音樂(le) 企業(ye) 高層對記者表示,目前上述三巨頭中已經有企業(ye) 正謀求與(yu) 唱片公司簽訂獨家合作,包括到台灣地區洽談合作等。

而阿裏巴巴集團對蝦米音樂(le) 網的收購,也給網絡音樂(le) 的版權爭(zheng) 奪平添想象。本次有關(guan) “6月5日全麵收費”的傳(chuan) 言,其源點亦正是來自蝦米音樂(le) 網。

國內(nei) 音樂(le) 公司收入:與(yu) 藝人分成;無線版權收入;在線互聯網版權收入,三者之間的比例約為(wei) 30%、40%、30%。其中,音樂(le) 公司無線版權收入約60億(yi) 元。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