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業(ye) 三大運營商基站升級引發境內(nei) 和境外電池製造商“覬覦”,分析人士指出,中國150萬(wan) 個(ge) 基站升級及擴建給電池製造業(ye) 帶來千億(yi) 元商業(ye) 機會(hui) 。[英國注冊(ce) 公司]而本土燃料電池技術,也有望借助通信運營商基站升級實現商業(ye) 化破冰。
日前,上海恒勁動力有限公司生產(chan) 的首批八套通信用燃料電池在江蘇聯通安裝和商業(ye) 化運營使用,這是中國本土公司燃料電池轉變成商業(ye) 化應用的首例。資料顯示,江蘇聯通此次八套燃料電池的應用可大幅提高其基站備用電源的保障時間,並可替代柴油機應急發電從(cong) 而達到抵禦多種災害性停電的要求。
2009年中國提出通信業(ye) “村村通”目標後,基站數量大幅提高,基站自身也因網絡運營性能要求而實施升級改造。在核心的電池保障部分,湖北、江蘇等省已啟動了燃料電池替換鉛酸電池的工程。工信部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約為(wei) 150萬(wan) 個(ge) 通信基站,其中3G基站總數約104萬(wan) 個(ge) ,南京、上海等城市已開始試運行4G網絡。
“以每個(ge) 基站電池升級費用20萬(wan) 元計算[注冊(ce) BVI公司],全國150萬(wan) 個(ge) 基站升級就是3000億(yi) 元的市場規模,這還不算基站數量每年20%的增長。”上海恒勁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業(ye) 務發展總監陳旭徵對本報記者表示。
龐大商業(ye) 機會(hui) 引發境內(nei) 與(yu) 境外公司角逐,目前加拿大巴拉德公司、意大利電動係統公司紛紛進入中國,試圖從(cong) 中“分一杯羹”。而本土傳(chuan) 統鉛酸電池公司,[注冊(ce) 開曼公司]則在壓力之下轉型燃料電池開發和製造,其中包括江蘇雙登集團、浙江南都電源[-1.09% 資金 研報](300068.SZ)等。但截至目前僅(jin) 有上海恒勁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實現商業(ye) 化破冰,行業(ye) 競爭(zheng) 格局仍未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