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建築行業資質升級腐敗黑幕浮現 打個招呼兩輛車

一起涉及住建係統受賄窩案,[美國注冊(ce) 公司]近期在北京市司法機關(guan) 陸續審理,建築行業(ye) 資質升級腐敗黑幕也逐漸浮出水麵。

名表、股份、房產(chan) 、現金、汽車……數名涉案人員利用分管審批、掌握信息、參與(yu) 評審等便利,暗中進行“權利交易”,嚴(yan) 密的程序和規定屢屢被輕易突破,給人警示、發人深省。

資質升級“藏貓膩”,條件欠缺“走後門”

我國建築行業(ye) 實行資質審查和等級管理製度,建築企業(ye) 必須在資質許可範圍內(nei) 從(cong) 事施工。為(wei) 提高資質“競爭(zheng) 力”,建築企業(ye) 紛紛“各顯神通”。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建築市場監管司原副司長劉宇昕就被其“糖衣炮彈”擊中。

2000年,北京一家工程公司董事長桂某找到劉宇昕幫忙辦理一級資質。事成後,劉宇昕收受了桂某1萬(wan) 美元、30萬(wan) 元股份,並低價(jia) 從(cong) 桂某手中購買(mai) 一套公寓。

2011年,劉宇昕接受請托,幫一家“條件有些欠缺”的大型建設集團獲得房建工程總承包特級資質,收受價(jia) 值33.38萬(wan) 元的百達翡麗(li) 手表一塊。

直到案發,劉宇昕在11年間至少牽扯10起受賄,非法收受款、物折合人民幣超過288萬(wan) 元,大部分與(yu) 建築企業(ye) 資質升級有關(guan) 。

辦案人員表示,資質升級既關(guan) 乎建築工程企業(ye) “實力”,也是地方主管部門“政績”,一些幹部樂(le) 於(yu) 為(wei) 走後門“牽線搭橋”。[注冊(ce) 英國公司]由於(yu) 資質審批權力過於(yu) 集中,且缺乏有效監督,導致資質評審隨意、程序混亂(luan) ,給權力尋租留下可乘之機。

辦案人員建議,應建立健全企業(ye) 資質現場審核和抽查複查機製,對重點崗位和關(guan) 鍵環節的幹部實行定期輪崗和一崗多人負責製。同時,安裝“權力監控器”,將評審全過程轉化為(wei) 可追溯、可監督信息。

協會(hui) 管理漏洞大,打個(ge) 招呼兩(liang) 輛車

司法機關(guan) 在辦理這起案件過程中還發現,有的幹部還借“打招呼”幫助承攬項目進行權錢交易。

因為(wei) 有關(guan) 部門將監理師繼續教育業(ye) 務委托給中國建設監理協會(hui) ,2008年,一家公司為(wei) 承接監理師網絡教育業(ye) 務而找到劉宇昕。“按慣例這個(ge) 項目應該招投標,但劉宇昕打了‘招呼’,所以沒招投標,業(ye) 務就給了劉介紹的公司。”中國建設監理協會(hui) 有關(guan) 負責人案發後表示。

為(wei) 表示感謝,這家公司在征求劉宇昕意見後,購買(mai) 了一輛豐(feng) 田凱美瑞汽車,“借給”他使用。2009年5月,劉宇昕把車撞壞了,這家公司又購買(mai) 了一輛價(jia) 值近25萬(wan) 元的豐(feng) 田RAV4車,繼續“借給”劉宇昕用。

“劉宇昕案暴露出目前行業(ye) 協會(hui) 管理疏漏。”辦案人員告訴記者,對於(yu) 大額項目既不通過招投標程序采購,也不經協會(hui) 領導集體(ti) 決(jue) 策,劉宇昕正是鑽了這一漏洞,利用職權便利,要求協會(hui) 負責人將相關(guan) 業(ye) 務直接交予指定單位承攬,並與(yu) 協會(hui) 負責人共同收受賄賂。

保密信息“跑冒多”,滴漏一次值幾萬(wan)

在北京市司法機關(guan) 查辦的多起涉及住建係統的受賄案件中,提前透露評審信息也成為(wei) “尋租利器”。

辦案人員告訴記者:“建築企業(ye) 資質評審有嚴(yan) 格紀律和保密規定,不允許評審專(zhuan) 家互通評審信息,不允許向評審企業(ye) 透露。但掌握信息的人卻將其當成‘商機’。不管通沒通過,提前透露一條消息就能值幾萬(wan) 塊錢。”

因工作原因,住建部建築市場監管司綜合處原調研員羅曉傑能提前知道資質審查情況。2007年有人向她提出“提前透露評審信息”合作要求,她同意了,先後收了45萬(wan) 元。

作為(wei) 建築企業(ye) 資質審查專(zhuan) 家庫專(zhuan) 家,北京市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委員會(hui) 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頡建瑋也曾將消息透露給羅曉傑。羅曉傑為(wei) 表示感謝,分三次共匯給她8萬(wan) 元。此外,頡建瑋還利用職務之便,對有的企業(ye) 存在的“借證”等“蒙混”情況給予“放行”[英國公司注冊(ce) ],並提前透露相關(guan) 信息,收受“好處費”4萬(wan) 元。

辦案人員告訴記者,雖然對於(yu) 評審信息有規定,但管理過於(yu) 寬泛,不夠嚴(yan) 格,相關(guan) 人員不按規定執行,導致評審保密信息“跑冒滴漏”現象嚴(yan) 重,有的專(zhuan) 家還相互“串通”信息。對此,應建立完善保密製度,嚴(yan) 格治理“瞎打聽”“亂(luan) 泄露”問題。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