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農(nong) 曆大年初四,就職於(yu) 深圳一家保險公司的張麗(li) 一大早就來到福田口岸,為(wei) 的是去香港買(mai) 奶粉。[英國注冊(ce) 公司]自從(cong) 寶寶6個(ge) 月大斷奶後,去香港買(mai) 奶粉和尿不濕就成了這個(ge) 新媽媽周末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去年10月份以來,孩子吃的美素奶粉在香港一直缺貨,她也經常空手而歸。
麵對愈演愈烈的“奶粉荒”,本月初,香港特區政府宣布將出台限製奶粉出境的新政——每人每次最多可帶1.8公斤奶粉出境,以一罐900克換算,這相當於(yu) 兩(liang) 罐奶粉。
對此,張麗(li) 喜憂參半。喜的是,新政也許能緩解已經困擾她兩(liang) 三個(ge) 月之久的奶粉荒,讓她去香港“拖粉”時不至於(yu) 空手而歸;憂的是,這會(hui) 大大增加她去香港買(mai) 奶粉的時間和交通成本。對家裏1歲多的寶寶來說,兩(liang) 罐奶粉,頂多吃上半個(ge) 月。
香港奶粉荒威脅深圳寶寶口糧
“我兒(er) 子一直喝的是美素奶粉”,張麗(li) 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這個(ge) 牌子是同事推薦的,兒(er) 子也很喜歡。然而,去年10月以後,美素奶粉在香港就一直缺貨,無奈之下,她又給寶寶換成了產(chan) 自新西蘭(lan) 的“牛欄”奶粉,可沒想到的是,到了年底,“牛欄”奶粉也很難買(mai) 到了。
隨著擁擠的人流過關(guan) 後,張麗(li) 直奔[注冊(ce) BVI公司]她熟悉的萬(wan) 寧、屈臣氏等連鎖超市,在九龍塘的一家萬(wan) 寧店裏,她終於(yu) 買(mai) 到了自己想要的“美素佳兒(er) ”3段奶粉。
張麗(li) 說,春節前那個(ge) 周末,她也來香港買(mai) 過一次奶粉。那時,這些連鎖超市的貨架上,不管“美素”還是“牛欄”都隻有一個(ge) 空罐子,價(jia) 錢牌上寫(xie) 著提示:暫時缺貨。
春節前夕,中國青年報記者在香港一些連鎖超市看到,雖然雅培、惠氏等品牌奶粉仍有銷售,但像“美讚臣”、“美素”、“牛欄”等深圳市民比較喜歡的牌子都沒貨。店裏的營業(ye) 員說,這種供應緊張的狀態已經持續了兩(liang) 三個(ge) 月,她們(men) 也不知道什麽(me) 時候能恢複正常。在各超市奶粉櫃台前,失望而去的內(nei) 地顧客絡繹不絕。
持續了兩(liang) 三個(ge) 月之久的奶粉荒,不但影響到了像張麗(li) 這樣來港買(mai) 奶粉的深圳市民,也給香港本地市民帶來了不小的困惑。不少香港家長也不得不加入搶購奶粉的隊伍,一些藥房則趁機坐地起價(jia) ,甚至出售奶粉時強製配售尿不濕和藥物等商品。這幾日,香港的報紙、地鐵上的電視屏幕裏都在長篇累牘地報道奶粉事件。
2月1日,港府宣布出台限製奶粉出境的新措施,規定每人可帶走淨重不超過1.8公斤的奶粉,據悉,這一新措施將提交行政會(hui) 議討論,一旦獲得通過,最快於(yu) 本月底正式實施。
另據媒體(ti) 報道,此輪奶粉荒不僅(jin) 限於(yu) 香港,已經蔓延到澳門、台灣等地區。為(wei) 了保證當地居民對奶粉的需求,澳門特區政府甚至宣布接受本地居民登記買(mai) 奶粉,協助在澳門出生的1歲以下嬰兒(er) 每月購得5罐暢銷品牌的奶粉。
深圳港貨店供應充足
在香港買(mai) 不到想要的奶粉,張麗(li) 隻好把目光轉向她家附近的一間港貨店,在這裏,無論是“美素”還是“牛欄”,香港市場上那些緊俏的品牌都能買(mai) 到。但這裏出售的各品牌港版奶粉(專(zhuan) 供在香港地區銷售的奶粉),[注冊(ce) 開曼公司]每罐要比她去香港買(mai) 的平均貴上30到60元。以“美素”3段為(wei) 例,在香港隻要160多元人民幣,這裏賣到220多元。
記者在深圳南山區後海片區走訪了幾家港貨店發現,在香港斷貨的幾種品牌奶粉基本都可以買(mai) 到,且都是港版的。銷售人員表示,由於(yu) 最近香港奶粉緊張,部分港版奶粉的價(jia) 格較前段時間漲了10%左右。
“每次去香港都能看到一些人拖著整箱的奶粉過關(guan) ”,張麗(li) 說,她在香港買(mai) 不到的奶粉,其實都被深圳的港貨店通過水貨客帶進來、囤起來,然後高價(jia) 轉賣了。
一家港貨店的老板坦承,他店裏的港版奶粉確實是雇人從(cong) 香港帶過來的,每罐支付了10至15元人民幣不等的帶貨費。
香港此次出台限製奶粉離境的政策其實也直指水貨客,正如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官員在電視上表示的,迫不得已出台這一措施,是因為(wei) 水貨客搶購造成的衝(chong) 擊已令香港奶粉零售供應鏈失效,若不采取這些措施,奶粉荒問題短時間難以得到解決(jue) 。
張麗(li) 希望香港政府此次出台限製奶粉離境的新政能起到打擊水貨客的效果,以緩解目前奶粉難買(mai) 的情況。在她看來,新政對像她這樣持有“一簽多行”港澳通行證的深圳戶籍居民影響不大,無非是多跑兩(liang) 趟而已。
但也有深圳市民認為(wei) ,新政並不能真正打擊水貨客。“水貨客最慣常用的就是化整為(wei) 零、人海戰術”,在港貨店裏購買(mai) 奶粉的吳先生分析道,以前雇一個(ge) 人帶奶粉,過關(guan) 一次至少可以帶4罐,假如現在隻能帶兩(liang) 罐的話,那原來4罐的人工成本就要分攤到兩(liang) 罐裏麵,因此,限製奶粉出境的政策隻會(hui) 繼續推高港貨店裏港版奶粉的價(jia) 格。
內(nei) 地奶粉重樹品牌形象任重道遠
拎著4罐奶粉,張麗(li) 的心裏踏實了好多,至少一個(ge) 月內(nei) ,寶寶的口糧有了保障。但她不知道,春節過後奶粉緊張的局麵會(hui) 不會(hui) 再次出現。
這已經不是香港第一次出現奶粉供貨緊張的情況了。早在2008年國慶期間,香港媒體(ti) 就曾經報道過當地奶粉短缺的新聞。這一年的9月,國內(nei) 奶粉行業(ye) 曝出“三聚氰胺”醜(chou) 聞,內(nei) 地奶粉品牌形象由此跌入低穀。而發生在去年底的香港的奶粉荒也並沒有給內(nei) 地奶粉帶來利好。記者在深圳的家樂(le) 福、吉之島等多家大型超市了解到,內(nei) 地奶粉包括一些合資品牌的奶粉無論是銷量還是價(jia) 格均未出現大的波動。
香港媒體(ti) 的數據顯示,2011年,香港奶粉的進口量較2006年相比已經增加了10倍,但同期,香港嬰兒(er) 的出生率卻呈下降趨勢。顯然,隨著自由行範圍擴大及“一簽多行”政策的實施,特別是網絡代購業(ye) 的興(xing) 起,香港市場上的嬰幼兒(er) 奶粉已經成了很多內(nei) 地媽媽的首選。
一位國產(chan) 品牌奶粉的代理商分析,表麵上看來,香港出現奶粉荒是因為(wei) 水貨客的泛濫和港貨店囤貨,實際上反映的是國人對國內(nei) 乳品行業(ye) 普遍的不信任。雖然自三鹿奶粉事件後,國家對嬰幼兒(er) 奶粉的監管措施已經非常嚴(yan) 格,但內(nei) 地乳品企業(ye) 仍麵臨(lin) 著信用危機,仍要實實在在地從(cong) 奶源控製、加工技術、產(chan) 品檢測和經營誠信等諸多環節做好產(chan) 品,重新樹立令人信任的品牌形象。
隨著奶粉荒的愈演愈烈,部分香港奶粉商宣布在農(nong) 曆新年前增加供應,美素奶粉的供貨商表示,該公司預計春節前及假期需求將增加,供貨量會(hui) 較去年同期增加一倍至100萬(wan) 罐。
或許,這也是張麗(li) 這次去香港順利買(mai) 到奶粉的一個(ge) 原因。“香港買(mai) 不到的話就繼續在港貨店裏買(mai) 了”,張麗(li) 說,她寧可在港貨店裏買(mai) 高價(jia) 的港版奶粉,也不會(hui) 考慮更換成內(nei) 地品牌。過去幾年,發生在國產(chan) 品牌身上的“三聚氰胺”等事件讓她心有餘(yu) 悸,她不敢拿自己兒(er) 子冒任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