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yu) 中國擔保行業(ye) 而言,2012無疑是極為(wei) “煎熬”的一年。
年初爆發的中擔、華鼎、創富三家擔保公司違規事件給這個(ge) 新興(xing) 的行業(ye) 帶來了沉重的一擊。
一方麵,受上述事件影響,銀行開始收緊甚至中斷與(yu) 民營擔保機構的合作;另一方麵,不斷顯露的行業(ye) 風險令監管部門開始了大規模的清理整頓。
由於(yu) 傳(chuan) 統的融資性擔保業(ye) 務主要倚賴於(yu) 銀行授信,[英國公司注冊(ce) ]銀擔合作業(ye) 務收縮的負麵效應很快便顯現出來,擔保行業(ye) 業(ye) 務量出現急劇萎縮。
根據北京信用擔保業(ye) 協會(hui) 對北京134家擔保機構的統計,2012年上半年,北京擔保機構新增擔保額582.99億(yi) 元,同比下降28.07%。
接近年底,盡管2012年全年的數據還未最終統計,多省市擔保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均向本報記者表示,下半年的情況並未好轉,擔保業(ye) 今年或將首現“負增長”。
北京地區某中型民營擔保機構負責人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銀擔合作的關(guan) 係中,銀行本就處於(yu) 強勢地位,經過這一波風險事件之後,銀行對與(yu) 擔保機構的合作必然會(hui) 更加審慎,合作規模恐怕難以恢複到2011年的水平。
“在這樣的大趨勢下,未來有實力的國有擔保機構規模將會(hui) 越來越大,而大量實力較弱的民營擔保機構則將麵臨(lin) 著轉型與(yu) 退出。”該負責人稱。
而對於(yu) 擔保機構未來轉型的方向,該負責人認為(wei) ,非銀行擔保業(ye) 務,如保函;直接融資擔保業(ye) 務,如私募債(zhai) 、集合信托,私募基金等;非融資擔保業(ye) 務,如工程擔保、司法融資擔保、商業(ye) 擔保等;創新型擔保業(ye) 務等都會(hui) 是擔保機構的選擇。
不斷暴露的行業(ye) 亂(luan) 象不僅(jin) 讓擔保機構成為(wei) 了眾(zhong) 矢之的,也令其成為(wei) 監管部門重點清理整頓的對象。
今年年中,北京、[英國注冊(ce) 公司]廣東(dong) 等地都曾對擔保行業(ye) 進行過全麵的風險排查和清理整頓。通過現場調查、專(zhuan) 業(ye) 審計、客戶約談等方式,檢查包括公司資本金、是否挪用客戶保證金等內(nei) 容。
而根據本報記者獲得的一份“銀監會(hui) 2012年融資性擔保監管工作會(hui) 議文件”(下稱《文件》)顯示,銀監會(hui) 也已要求各地銀監局加強對銀擔合作的風險預判和排查,對於(yu) 股東(dong) 背景複雜、關(guan) 聯企業(ye) 較多的融資性擔保機構給予重點關(guan) 注。
除此之外,《文件》還指出,部分地區融資性擔保機構數量增長過快導致市場的過度競爭(zheng) ,進而使得擔保機構放大倍數難以提高,盈利能力持續弱化,不利於(yu) 形成可持續的商業(ye) 模式。
在此背景下,“未來監管部門將嚴(yan) 格準入新的融資性擔保機構,對於(yu) 個(ge) 別風險隱患較大的區域或將暫停審批。”《文件》稱。
事實上,今年以來,已經有多地監管部門明確表示將大幅縮減擔保機構數量。
例如,河南省融資擔保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楊盛道在年中表示,至7月底,河南省1383家擔保機構將減少到839家。有近四成的擔保機構將通過移交、重組、變更、注銷等方式退出擔保領域。
而浙江省則在今年5月發布的一份《融資性擔保行業(ye) 發展五年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16年末,浙江省的融資性擔保機構總數將從(cong) 目前的676家精簡到400家左右。
某省金融辦主任也向本報記者表示,[注冊(ce) BVI公司]未來對於(yu) 擔保機構要做“減法”,原則上不會(hui) 再新增機構了。“對於(yu) 實力較強的擔保機構要鼓勵做大,而實力較弱的則按規定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