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著快件私賣疑雲(yun) 再度暴露快遞業(ye) 內(nei) 控亂(luan) 象,監管模糊地帶尚待厘清。
誰動了我的快遞?
因為(wei) 一則私賣無著快件(找不到發件人或收件人)的報道,[注冊(ce) 新加坡公司]屢陷信任危機的快遞業(ye) 又一次坐上了輿論的火山口。
近日,央視曝光了一些快遞企業(ye) 的內(nei) 幕,稱一些快遞公司處理無人認領快遞郵件的方法是私下變賣。
昨天,一些快遞公司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就其處理無著快件的處理作了辯解,但依然澄而不清。比如,對於(yu) 加盟商的擅自處理以及員工的鑽空子行為(wei) 存在監管盲區。
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在目前快遞丟(diu) 失賠償(chang) 標準尚不統一明確的背景下,不排除快遞工作人員惡意造成快件“失蹤”。事實上,對於(yu) 無著快件的處理有章可循,但留有疑問的是,快遞公司是否在盡職尋找客戶無果之下再“便宜行事”的。
快遞物流谘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快遞包裹量的爆發式增長掩蓋了行業(ye) 內(nei) 的種種弊端,監管懲罰機製需盡快建立或升級細化。
模糊地帶
韻達廣州分公司的一名快遞員告訴本報記者[注冊(ce) 新西蘭(lan) 公司],在快遞行業(ye) ,問題郵件是指麵單破損、快遞物品損壞或者外包裝破損的郵件。其中,無頭郵件一般指發件人、收件人信息都沒有的郵件。
上述快遞員說,快遞員處理無著郵件的方式都差不多,就是將手上的郵件返回到上一級的中轉站。據其稱,無著郵件一般會(hui) 在中轉站保留3~6個(ge) 月,這段期間內(nei) ,發件人或者收件人可以聯係中轉站,認領郵件。
某快遞企業(ye) 高層人士稱,每年快遞行業(ye) 的無頭郵件大概能占到快遞行業(ye) 遺失郵件的20%~30%。假如以每家快遞公司每天產(chan) 生八單無頭郵件的量計算,半年下來,需要占據不小的庫房。
據國家郵政局的監測數據,今年11月11日至13日,也就是網購“雙十一”的高潮期間,全國快遞日處理量突破了3000萬(wan) 件。
國家郵政局2007年發布的《快遞服務》郵政行業(ye) 標準明確,若聯係不到收件人和寄件人,除不易保存的物品外,在對快件保存至少3個(ge) 月後,快遞服務組織可以按照相關(guan) 規定處置快件。
而對於(yu) 快件丟(diu) 失的賠償(chang) ,上述行業(ye) 標準稱,購買(mai) 保價(jia) (保險)的快件,快遞服務組織按照被保價(jia) (保險)金額進行賠償(chang) ;沒有購買(mai) 保價(jia) (保險)的快件,按照郵政法、郵政法實施細則及相關(guan) 規定辦理。
本報記者查詢郵政法實施細則發現,相關(guan) 的說法是“應當按照規定予以賠償(chang) ”。
徐勇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對無著快件和消費者遺失快件,都沒有相關(guan) 法律法規的細則規定懲罰措施,消費者如果發現快件丟(diu) 失,隻能通過打官司來解決(jue) ,而對丟(diu) 失快件的賠償(chang) 標準也沒有具體(ti) 的法律規定,法院隻能依據合同法來判決(jue) ,各地甚至同一地方的不同法院的判決(jue) 結果可能都不相同。
他稱,對於(yu) 快遞企業(ye) 內(nei) 部員工偷盜快件等行為(wei) ,企業(ye) 一般也隻能通過開除處理,如果要移交公安,則需要達到一定的標準才能作為(wei) “職務侵占”立案。
一些快遞公司人士告訴本報記者,有的企業(ye) 規定,走貴重物品通道郵寄的物件遺失後,快遞公司按原價(jia) 賠償(chang) ;走普通通道郵寄的快件遺失後,賠償(chang) 金額由快遞公司與(yu) 客戶協商解決(jue) ,賠償(chang) 金額1000元封頂。
有業(ye) 內(nei) 人士稱,這些賠償(chang) 金額封頂的規定可能會(hui) 被快遞員鑽空子,特別是一些價(jia) 值超出賠償(chang) 封頂額度的快件,快遞員偷竊後謊稱丟(diu) 失。
行業(ye) 弊病
快遞業(ye) 已成為(wei) 消費領域投訴的重災區,無著郵件“私賣門”則是這個(ge) 快速發展行業(ye) 暴露的又一個(ge) 問題。
對於(yu) 無著郵件的處理,被稱為(wei) “四通一達”[注冊(ce) 塞舌爾公司]的國內(nei) 民營快遞企業(ye) 中的一家公司高層告訴本報記者,公司的規定是如果幾個(ge) 月後沒有人認領,加盟商可自行處理,至於(yu) 怎麽(me) 處理,並沒有明確的規定。
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在我國的民營快遞市場,除了已經擁有自己貨機的順豐(feng) 速運,包括“四通一達”在內(nei) 的民營快遞都是依靠加盟壯大,這樣的模式優(you) 點是投資少,擴張快,但缺點也明顯,就是對加盟公司的管理控製力度較小,由於(yu) 加盟體(ti) 係相當於(yu) 無數個(ge) 利益體(ti) ,總部的協調和管控能力麵臨(lin) 挑戰。
這裏所說的總部隻能稱得上是一個(ge) 鬆散的管理機構,主要根據運單的數量向地方網點和加盟商收取費用,比如每單1元。對於(yu) 旗下加盟商以及快遞員及其服務的監管,則有心也無力。
成本控製及其延伸出的快遞員隊伍管理則是另一個(ge) 內(nei) 控挑戰。
有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快遞行業(ye) 爆發的問題層出不窮,最大的症結在於(yu) 快遞行業(ye) 的競爭(zheng) 導致快遞行業(ye) 價(jia) 格過低。企業(ye) 為(wei) 了保證利潤,無法保證操作的規範性。
該人士認為(wei) ,操作不規範加大了無頭郵件出現的概率。以從(cong) 廣州發往上海的郵件為(wei) 例,大多數民營快遞公司取件的價(jia) 格為(wei) 10~12元,假如在每個(ge) 操作環節快遞公司都加大監督力度,肯定會(hui) 虧(kui) 本。
近幾年快遞包裹遞送量爆發式的增長,也使從(cong) 業(ye) 人員疲於(yu) 奔命而很難有精力關(guan) 注質量的提升。一家民營快遞的快遞員告訴本報記者,他上半年一般一天能收200件~300件,下半年因為(wei) 節日多,一天可以收到400~500件。
“目前郵政管理局對快遞企業(ye) 的監管,更多集中在進入許可,而缺少對快遞服務質量方麵的監管規定和懲罰標準。”徐勇對本報記者說。
“快件延誤率、遺失率、破損率達到多少要被懲罰都沒有量化,使得行業(ye) 現在陷於(yu) 重視量輕質量的低價(jia) 惡性競爭(zheng) 。”他說。
近期,快遞行業(ye) 並不平靜。10月份,圓通、韻達等4家快遞、貨代企業(ye) 因違規托運貨物,造成南航一航班起火。對此,中航協開出曆史上最重的罰單,注銷韻達、圓通等公司的二類貨運代理資質。此後,又有媒體(ti) 曝光快遞單號被大麵積泄露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