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nei) 紡織服裝出口形勢欠佳,國外棉價(jia) 遠低於(yu) 國內(nei) 價(jia) 格,雖有國儲(chu) 托底,占據我國棉花總產(chan) 量半壁江山的新疆棉區情況如何?由於(yu) 近期新疆棉田基本收獲完畢,記者借此時機,走訪了當地棉農(nong) 、棉麻公司、紡織企業(ye) 和研究機構,探尋該產(chan) 業(ye) 鏈冷暖及未來趨勢。
棉農(nong) 受益國儲(chu)
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南緣的綠洲,一望無際的棉田隨處可見。今年,棉農(nong) 老鄧種植了70畝(mu) 棉花,畝(mu) 產(chan) 330公斤左右。老鄧粗略估計了一下,[注冊(ce) 開曼公司]棉花平均售價(jia) 7元/公斤,每畝(mu) 成本2000元左右,今年大概能掙2萬(wan) 多元。如此收益其實並不算高。談起明年的打算,老鄧還準備接著種棉花,他說,棉花價(jia) 格相對穩定,收入有保障。隻是他的地已經連續10多年種植棉花,病蟲害嚴(yan) 重,需要輪作。這兩(liang) 年,他騰出部分土地種植飼料玉米、小麥來保養(yang) 土地。
據自治區發改委調查測算,2012年,新疆棉花種植麵積達到2470萬(wan) 畝(mu) ,棉花產(chan) 量有望超過320萬(wan) 噸,同比略增,預計可占國內(nei) 棉花總產(chan) 量的一半。
作為(wei) 全國最大的棉區,新疆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生活著許多和老鄧經曆相似的棉農(nong) 。他們(men) 近年來一直選擇種植棉花而非別的農(nong) 作物,就是看中棉花相對穩定的價(jia) 格,加上他們(men) 已經熟練掌握了棉花栽培技術。也許,他們(men) 並不知道近年來棉花價(jia) 格相對穩定是國家臨(lin) 時收儲(chu) 棉花政策所致。
每年秋季,是新疆軋花廠和棉麻公司最繁忙的時候。為(wei) 了保證棉花質量,軋花廠和棉麻公司都抓緊生產(chan) ,盡可能趕在打霜和降雪之前收購、加工棉花。6日,記者走進了烏(wu) 魯木齊一家中等規模的棉花收購企業(ye) 新疆新賽棉業(ye) 有限公司。作為(wei) 新賽股份[5.19 -1.52% 股吧 研報](5.19,-0.08,-1.52%)(600540,股吧)的子公司,這家公司於(yu) 2007年收購了北疆8個(ge) 軋花企業(ye) ,其控股公司在今年夏季又收購了5家軋花廠。問及原因,公司稱目前看好棉花市場行情,認為(wei) 國儲(chu) 托底效應明顯。公司分析,由於(yu) 內(nei) 地棉花畝(mu) 產(chan) 低於(yu) 新疆,畝(mu) 均效益隨之低於(yu) 新疆,未來幾年內(nei) 地的植棉麵積將逐步減少,新疆植棉麵積將逐漸穩定,在國儲(chu) 政策支持下,在新疆做棉花有一定的盈利空間。公司稱,今年新棉上市前,公司就製定了“快收購、快加工、快交儲(chu) ”的經營基調,截至目前,已競拍國儲(chu) 棉合同1.2萬(wan) 噸,還將繼續競拍。[注冊(ce) 馬紹爾公司]公司表示,如果公司收購的棉花都能順利交儲(chu) ,今年公司將盈利。
不過,記者了解到,在南疆重要的棉區阿克蘇,部分小型軋花廠已經停止收購棉花甚至停產(chan) 。這些廠主認為(wei) ,2.04萬(wan) 元/噸的國儲(chu) 棉價(jia) 格固然誘人,但沒有把握將所有的棉花都交儲(chu) ,加之下遊的紡織行業(ye) 不景氣,采購棉花意願不強。
由於(yu) 國際棉價(jia) 低於(yu) 國內(nei) ,江蘇、浙江和廣東(dong) 等地的棉紗市場更青睞采購印度、巴基斯坦、印尼的棉紗。
紡企 腹背受敵
為(wei) 了衍生產(chan) 業(ye) 鏈,近年來,新疆通過招商引資,吸引了一大批內(nei) 地紡織企業(ye) 落戶新疆,形成了石河子、阿克蘇兩(liang) 個(ge) 紡織工業(ye) 城。一位落戶新疆的紡織企業(ye) 高管以盡量平和的語氣告訴記者,2010年以前,10月是紡織行業(ye) 的傳(chuan) 統旺季,紡織企業(ye) 加班加點趕訂單的景象隨處可見。聖誕節需要大量中國出口的布娃娃、服裝和襪子等商品,一般每年9月這些廠家就會(hui) 給紡織企業(ye) 下單了,可今年幾乎沒有什麽(me) 動靜。“內(nei) 地很多小型紡織企業(ye) 都撐不住了,2012年市場不會(hui) 好轉,至於(yu) 2013年,現在還不太好說。”
據最新數據,由於(yu) 國際市場持續低迷,1至9月份我國紡織服裝出口總額1926億(yi) 美元,同比增幅僅(jin) 1.04%。
作為(wei) 中間環節,紡織企業(ye) 的上遊是棉花,下遊是服裝、布藝玩具和鞋帽企業(ye) 。 上遊棉價(jia) 高企,下遊出口清淡,這些紡織企業(ye) 可謂腹背受敵。在無利可圖的現實下,一些企業(ye) 紛紛限產(chan) 。
麵對同行限產(chan) 行為(wei) ,新疆一家中等規模的紡織企業(ye) 高管告訴記者,公司目前滿負荷生產(chan) 以降低單位成本,然後適當降低產(chan) 品價(jia) 格來吸引客戶。該高管說,公司也是盡力堅持,以期度過難關(guan) ,如果采取限產(chan) 來應對市場低迷,意味著公司的生產(chan) 規模會(hui) 逐漸縮小,單位能耗增加,成本上升,愈加失去競爭(zheng) 力。這位高管坦言,公司之所以能夠堅持,是因為(wei) 在和上遊的棉麻公司、下遊的製衣廠抱團取暖。多年合作的棉麻公司今年以相對較低的價(jia) 格給公司出售棉花,以“回報”公司在前幾年棉花價(jia) 低賣難時以較為(wei) 合理的價(jia) 格采購了這家棉麻公司的棉花的“仗義(yi) 之舉(ju) ”。而長期與(yu) 公司合作的製衣廠今年也沒有“落井下石”,而是體(ti) 諒公司的難處,基本按照往年的數量采購公司棉紗。
專(zhuan) 家 產(chan) 業(ye) 需升級
從(cong) 植棉、生產(chan) 皮棉到紡紗、印染,出售棉紗,在新疆這個(ge) 全國最大的棉花生產(chan) 基地,一個(ge) 棉花產(chan) 業(ye) 鏈早已形成。但上遊“暫獲溫飽”與(yu) 下遊的“淒風苦雨”,反差甚大,恐難持續。
石河子大學棉花研究中心的一位專(zhuan) 家分析,國儲(chu) 收購短期內(nei) 還將對棉花市場價(jia) 格提供支撐,但隨著收儲(chu) 量不斷增加,未來拋儲(chu) 的壓力也不斷增大。從(cong) 今年市場形勢看,國內(nei) 外棉花市場供大於(yu) 求,預計全球供求過剩棉花超過100萬(wan) 噸,期末庫存將超過1500萬(wan) 噸,創曆史新高;國內(nei) 棉花(含進口棉)供求過剩將超過90萬(wan) 噸,期末庫存將達700萬(wan) 噸,預計收儲(chu) 結束後國內(nei) 儲(chu) 備棉將達到600萬(wan) 噸以上,對2012年度國內(nei) 棉價(jia) 形成壓製。“市場在短期內(nei) 難以消化這兩(liang) 年的庫存,明年棉花價(jia) 格將麵臨(lin) 巨大壓力,棉花市場很可能進入一個(ge) 較長的低迷期。”
上述專(zhuan) 家建議,棉花產(chan) 業(ye) 應該如大禹治水一般以疏導為(wei) 主,目前,上遊日子好過,下遊日子難熬的局麵,不利於(yu) 產(chan) 業(ye) 健康發展,上下遊需要聯動。從(cong) 植棉環節來講,棉農(nong) 應該著眼於(yu) 長遠利益,盡量統一品種,以保證棉花品質。倡導新疆棉花生產(chan) 從(cong) 一家一戶的小農(nong) 經營模式向高度商品化的棉花公司經營方式轉變,在堅持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將農(nong) 戶逐步提升到公司體(ti) 製下為(wei) 追求利潤而進行專(zhuan) 業(ye) 化生產(chan) 、獨立核算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車間”“基本交易單位”。同時,建議在加大對機采棉棉種研發投入和加快製定機采棉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機采棉,以降低棉花成本,提高國棉競爭(zheng) 力。
軋花廠和棉麻公司環節,建議國家在把采棉機納入農(nong) 機補貼的基礎上,把處理機采棉所需的異性纖維清理機等機械也納入補貼範圍。近兩(liang) 年,[注冊(ce) 新加坡公司]軋花廠和棉麻公司業(ye) 績相對較好,二者需居安思危,加大技改力度,降低成本,切實提升國棉品質。
紡織環節,在國儲(chu) 棉“高價(jia) 收、代價(jia) 拋”的基礎上,上遊的棉農(nong) 和軋花廠、棉麻公司不能再一味地脫離紡織企業(ye) 的需要,傾(qing) 向種植、收購衣分率高的棉花,而應擴大衣分率低的棉花麵積。衣分率低的棉花才能紡織出附加值高的高支紗,才能保證後續的服裝質量,從(cong) 而提高服裝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zheng)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