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49家品牌服裝9成以上涉及供應商汙染

“十一”黃金假期同時也是各大品牌服裝的黃金銷售期,不過,在亮麗(li) 服裝的背後,誰又能想到為(wei) 此付出的環境汙染有多大?

近日,自然之友、公眾(zhong) 環境研究中心、達爾問、[注冊(ce) 薩摩亞(ya) 公司]環友科技和南京綠石五家環保組織在北京聯合發布第二期綠色選擇紡織業(ye) 調研報告,公開了49家紡織企業(ye) 及其原料供應商在中國的環境表現,指出一批大型服裝品牌對其在華供應鏈的環境管理存在重大缺陷。

對此,公眾(zhong) 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晶晶向《證券日報》記者談到:“在這49家知名品牌服裝企業(ye) 中,有47家品牌服裝企業(ye) 的供應商查出有汙染問題,隻有溢達和巴寶莉兩(liang) 家企業(ye) 的供應商沒查出有汙染問題。”

近半品牌消極應對供應商汙染

綠色選擇聯盟的多家環保組織通過調研,於(yu) 2012年4月開始與(yu) 49家中外服裝品牌展開對話,詢問其是否了解包括染整供應商在內(nei) 的供應鏈的環境表現。此後,30家企業(ye) 與(yu) NGO進行了溝通。此後,綠色選擇聯盟組織於(yu) 2012年9月25日再次致信49家品牌,截至2012年10月7日,共有17家企業(ye) 對此進行了回複。

據環保組織透露,H&M、NIKE、溢達、沃爾瑪、李維斯、阿迪達斯、巴寶莉、Gap等17家品牌總體(ti) 表現積極。而在材料供應商的管理方麵,隻有NIKE、溢達、阿迪達斯、H&M、裏維斯和巴寶莉等6家品牌開展了染整供應商的環境管理,而其它品牌尚待將管理沿伸到這個(ge) 環節。

除上述17家企業(ye) 外,仍有22家表現負麵。其中,有19家沒有作出任何回應,3家則僅(jin) 作出了敷衍回應。而在19家不予回應的企業(ye) 中,包括迪士尼、Polo Ralph Lauren、361度、Kappa、安踏、梅西百貨、阿瑪尼、Calvin Klein、家樂(le) 福等商家和品牌。

從(cong) 上述調查可見,不同的品牌企業(ye) 對供應商汙染問題有著不同的處理方式。“比如說耐克的供應商凱大紡織有汙染問題,耐克便積極地督促凱大進行整改且展開了由專(zhuan) 業(ye) 審核公司開展、環保組織監督的第三方審核。最終促使凱大開展了部分整改。”王晶晶向記者說道。

但是,據王晶晶介紹,凱大雖然有部分整改,但整改的力度不夠,仍需要更多的品牌商去督促凱大整改。“凱大也是361度的供應商,但是,361度並不像耐克那麽(me) 積極,公司至今也沒有回複環保組織。”

除了不回複這種視而不見的態度外,還有其它品牌商采取了消極對待的做法。據環保組織透露,英國最大的跨國商業(ye) 零售集團瑪莎百貨曾回複稱“對可能提出的各種關(guan) 切進行檢查核實,所以這些要求(環保組織信中的問題)可能會(hui) 被解決(jue) ”。但是,環保組織的調查稱,瑪莎百貨的供應商慶茂紡織印染有限公司仍有汙染問題,與(yu) 慶茂僅(jin) 一河之隔的鬥唐村河水被嚴(yan) 重汙染的照片也被拍下。

“目前汙染企業(ye) 沒有整改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動力,而整改的動力就要靠企業(ye) 供應的品牌商來督促。”王晶晶說道。

汙染嚴(yan) 重損害健康

據統計,浙江、江蘇、山東(dong) 、廣東(dong) 和福建5省的染整廢水總量約占全國染整廢水排放總量的90%。

在環保組織的實地調查中,據瑪莎百貨的供應商慶茂紡織印染有限公司相鄰的鬥唐村村民透露,“每天都有臭臭的味道”,“味道重的時候,很多孩子會(hui) 流鼻血,會(hui) 頭暈”。

沒有身臨(lin) 其境,恐怕難以想象村民描述的這個(ge) 味道。記者曾近距離體(ti) 驗過這種味道的威力。今年5月,記者在福建某地調查一個(ge) 麵料加工廠的大型集散地汙染問題,在調查過程中,途經一個(ge) 有著多家紡織廠的村莊。記者雖然知道整理服裝需要添加化學藥劑,但在經過一家擺有兩(liang) 台整理機的住戶時,僅(jin) 在門口路過的幾秒鍾便被裏邊刺鼻的氣味熏的頭暈,這種症狀一直延續到晚上才有所緩解。由此可見,這種氣味威力不小。

[注冊(ce) 盧森堡公司]據當地環保組織人員介紹,在當地的村子裏,一直存在這種小作坊式的家庭生產(chan) 模式,而這種生產(chan) 一般是直接排汙的。

公眾(zhong) 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jun) 向記者指出,“沒有經過處理的汙水,其有害物質將直接影響到環境。經過處理後,部分有害物質會(hui) 被處理掉,從(cong) 而對環境影響較小,即使有部分沒有處理掉的有害物質也會(hui) 因為(wei) 經過處理而大大減少”。

據馬軍(jun) 介紹,傳(chuan) 統的印染加工過程會(hui) 產(chan) 生大量的有毒汙水,加工後廢水中一些有毒染料或加工助劑附著在織物上,對人體(ti) 健康有直接影響。如偶氮染料、甲醛、熒光增白劑和柔軟劑具致敏性;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類漿料不易生物降解;含氯漂白劑汙染嚴(yan) 重;一些芳香胺染料具有致癌性;染料中具有害重金屬;含甲醛的各類整理劑和印染助劑對人體(ti) 具有毒害作用等。

汙染成本低

在中國,由於(yu) 環境監管弱,環境訴訟難,造成違法成本低於(yu) 守法成本,加之水等資源的價(jia) 格偏低,導致染整企業(ye) 普遍缺乏節水節能、減少汙染排放的動力。

馬軍(jun) 認為(wei) :“存在很大的問題是,重複利用廢水比例低,主要是由於(yu) 利潤有限,企業(ye) 沒有動力。印染和整理這兩(liang) 個(ge) 環節占紡織業(ye) 廢水的80%,化纖生產(chan) 占12%,由此可見,低附加值占的比例較高,這樣一來,企業(ye) 為(wei) 了追求利潤便采取了成本最少的途徑。”

目前,我國水價(jia) 偏低,使得企業(ye) 寧可用新的自來水也不去用循環廢水,主要是因為(wei) 用新水比用循環廢水便宜很多。有環保部門評價(jia) ,我國能源和資源的利用效率比發達國家的效率低2倍以上。

“除了與(yu) 水價(jia) 有關(guan) ,還有處罰偏低的原因。一般罰款不超過10萬(wan) 元,最高也就20萬(wan) 元,這對於(yu) 一些規模較大的公司來說,幾天的偷排就可以挽回罰款的數額。這樣一來,在一年中,僅(jin) 有的幾次處罰對公司來說並不算什麽(me) 。”馬軍(jun) 如此說道。

環保組織認為(wei) ,麵對這樣局麵,中國政府需要強化監管,[注冊(ce) 伯利茲(zi) 公司]中國社會(hui) 需要加強監督,而從(cong) 這些染整企業(ye) 大量采購產(chan) 品的國際和國內(nei) 知名品牌也有責任加強對供應商的環境管理,避免其外包生產(chan) 給中國的環境和社區造成損害。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