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dong) 地區鋼貿行業(ye) 的嚴(yan) 峻危機,在將眾(zhong) 多銀行拖入壞賬黑洞的同時,也正蔓延到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其他環節。自8月以來,從(cong) 鋼鐵生產(chan) 企業(ye) 、貿易商到物流倉(cang) 儲(chu) 企業(ye) ,已有多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公告或坦承涉入與(yu) 鋼貿相關(guan) 的糾紛訴訟案件之中,[注冊(ce) 新加坡公司]對公司有關(guan) 業(ye) 務進行了風險提示。
此前,銀行集體(ti) 訴訟大批鋼貿企業(ye) 曾引發人們(men) 對長期盛行於(yu) 鋼貿行業(ye) 的聯保信貸的廣泛關(guan) 注,而隨著危機的發展和傳(chuan) 導,鋼貿圈裏其它長期存在的行業(ye) 生態也隨之浮上水麵,譬如托盤、虛假質押和重複質押等。
倉(cang) 儲(chu) “黑洞”出沒
8月29日,中鋼天源[11.98 -1.80% 股吧 研報]公告稱,2012 年8 月27日,公司全資子公司中鋼天源(馬鞍山)持上海興(xing) 揚倉(cang) 儲(chu) 出具的倉(cang) 單要求提取上海金輿商貿出售給貿易公司的貨物時,無法進入倉(cang) 庫。獲知上海金輿、興(xing) 揚倉(cang) 儲(chu) 可能涉及違法行為(wei) ,正接受有關(guan) 部門調查,導致無法提取貨物。 據中鋼天源與(yu) 上海金輿簽訂的合同及興(xing) 揚倉(cang) 儲(chu) 出具的倉(cang) 單,貿易公司存放於(yu) 興(xing) 揚倉(cang) 儲(chu) 的鋼材貨物價(jia) 值約2093萬(wan) 元。
無獨有偶,兩(liang) 天後,另一家上市公司廈門信達[8.56 -0.58% 股吧 研報]同樣公告稱,自己存放於(yu) 倉(cang) 儲(chu) 公司的鋼材貨物也提不出來了。
出問題的不止一批貨。今年4月,廈門信達與(yu) 上海寶源旺倉(cang) 儲(chu) 簽訂倉(cang) 儲(chu) 合同,倉(cang) 儲(chu) 合同簽訂後,廈門信達將購買(mai) 的鋼材交對方保管,對方出具了相應的入庫單。然而,當廈門信達要求提取這批11173噸鋼材時,也被倉(cang) 儲(chu) 公司拒絕了。
而當中鋼天源和廈門信達拿著倉(cang) 單卻發現提不到自己的鋼材時,主營倉(cang) 儲(chu) 物流業(ye) 務的上市公司中儲(chu) 股份[7.20 -0.55% 股吧 研報]卻是發現自己替銀行代監管保存的鋼材“不翼而飛”了。
根據中儲(chu) 股份10月10日的公告,去年12月末,無錫皇億(yi) 港鋼鐵貿易、無錫鴻宏鋼鐵貿易等4家鋼貿商分別與(yu) 建行簽署借款合同,[注冊(ce) 新西蘭(lan) 公司]合計借款額為(wei) 3500萬(wan) 元,借款期限皆為(wei) 6個(ge) 月,即從(cong) 2011年12月21日至2012年6月20日止。
同日,鋼貿商和建行分別簽署了《動產(chan) 質押合同》;同時,鋼貿商、建行及中儲(chu) 股份旗下全資子公司北京中儲(chu) 物流簽署了《動產(chan) 質押監管三方協議》,對鋼貿商提供的質物,由北京中儲(chu) 物流依監管協議代建行進行占有,履行監管責任。
但公告顯示,借款到期之後,不僅(jin) 上述4家鋼貿商無法還款,連北京中儲(chu) 物流負責監管的質物也離奇消失。北京中儲(chu) 物流因此被追款的建行也同列入了被告名單。
危險的托盤融資鏈
為(wei) 何這些公司都掉進了類似的“陷阱”裏?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記者,將上述這些被卷進鋼貿危機的上市公司串聯起來的,是長期盛行於(yu) 華東(dong) 地區鋼貿圈的高杠杆融資鎖鏈。
據了解,在華東(dong) 鋼貿圈中多年形成的貸款融資模式中,有兩(liang) 種方法最為(wei) 常見。一是所謂的聯保貸款模式,就是幾家鋼貿企業(ye) 聯手起來,相互為(wei) 貸款提供擔保,不論哪一家出現還款艱難,其他幾家都要代為(wei) 還款。這種融資模式發端並長期盛行於(yu) 鋼貿圈中大名鼎鼎的福建周寧幫。然而,隨著市場萎縮、行業(ye) 低迷加上銀行紛紛收縮信貸規模,不少鋼貿商陷入前所謂有的資金鏈危機,這種貸款“聯保”就成了“連坐”,大批鋼貿企業(ye) 被追債(zhai) 的銀行“打包”告上了公堂。
而另一種融資模式就是托盤:即是鋼貿商將鋼材在一段時期內(nei) 的貨權轉給托盤方,從(cong) 而獲得短期融資,到期後鋼貿商還款付息以拿回鋼材貨權。一般來說,充當托盤方的多是有資金實力的企業(ye) 或銀行。
不過,對於(yu) 托盤方來說,保證其資金安全需要一個(ge) 前提,就是代表貨權的倉(cang) 單是真實可靠的。但現實卻是,為(wei) 了盡可能多融資,不少鋼貿商長期將鋼材進行重複質押融資托盤,而為(wei) 其開具虛假倉(cang) 單的倉(cang) 儲(chu) 公司則充當了幫凶角色。
“由於(yu) 監管、信用程度比較差,監管不嚴(yan) ,也沒有通過第三方監管,僅(jin) 僅(jin) 通過倉(cang) 儲(chu) 出具倉(cang) 單,導致有些企業(ye) 就采取重複質押的方式,一女許幾個(ge) 婆家。”有不願署名的業(ye) 內(nei) 人士對本報記者道。
“虛假質押,重複質押的現象存在很久了。” 蘭(lan) 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琳亦告訴本報記者,這幾乎是整個(ge) 鋼貿圈的潛規則。在她看來,那些虛假倉(cang) 單的出處,多為(wei) 倉(cang) 儲(chu) 企業(ye) 個(ge) 別員工私自行為(wei) ,但一些倉(cang) 儲(chu) 企業(ye) 本身此前恐怕也是睜隻眼閉隻眼。
“如果市場好的時候,這些問題不會(hui) 暴露。但現在市場不好,銀行的資金又收得比較緊,鋼貿商存在一些資金挪用的情況,[注冊(ce) 塞舌爾公司]那麽(me) 這種一女許幾家的馬腳就露出了。”上述業(ye) 內(nei) 人士如此道。
據悉,中鋼天源“中招”就與(yu) 上海金輿在鋼貿融資過程中重複質押倉(cang) 單有關(guan) ——開具倉(cang) 單的興(xing) 揚倉(cang) 儲(chu) 正是上海金輿的關(guan) 聯企業(ye) 。有興(xing) 揚倉(cang) 儲(chu) 內(nei) 部人士此前亦向媒體(ti) 透露,中鋼天源扮演的正是替上海金輿“托盤”的角色。
事實上,被上海金輿拖下水的大型企業(ye) 不止中鋼天源一家,此前就曾爆出央企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某位主要經辦人虛開倉(cang) 單,和上海金輿聯手,將一批貨物重複托盤給多家公司,後因上海金輿無法到期回款最終導致“翻盤”引發了一連串糾紛訴訟。而在此前的公告中,中鋼天源也表示,公司將采取包括法律手段在內(nei) 的各種必要手段保護公司權益。
在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廈門信達之所以有倉(cang) 單卻提不到貨,恐怕也是牽扯進了重複質押的危險融資鏈中。
不過,比中鋼天源幸運的是,廈門信達在事發後迅速向當地法院申請了相關(guan) 財產(chan) 保全。
值得關(guan) 注的是,作為(wei) 一家中字頭的大型國企,中儲(chu) 股份此次也出現倉(cang) 儲(chu) “黑洞”則讓業(ye) 內(nei) 頗為(wei) 意外。有無錫當地資深鋼鐵從(cong) 業(ye) 人士日前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指出,理論上中儲(chu) 股份不可能如社會(hui) 倉(cang) 儲(chu) 企業(ye) 那樣,刻意開具虛假倉(cang) 單將貨物進行重複質押。出了此類事件,很有可能是中儲(chu) 個(ge) 別內(nei) 部工作人員出現問題,是典型的管理問題。
前述業(ye) 內(nei) 人士亦告訴本報記者,雖然北京中儲(chu) 物流隸屬中儲(chu) 股份,但恐怕“在下屬企業(ye) 的日常操作和監管方麵,上市公司沒有跟得那麽(me) 緊”。
對於(yu) 與(yu) 鋼貿商“陪綁”在一起成為(wei) 銀行追債(zhai) 的訴訟案被告之一,中儲(chu) 股份人士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men) 是第四被告,還有主債(zhai) 務人,所以最終會(hui) 造成多大影響還不好說。”
他同時稱,目前隻有北京中儲(chu) 物流出了問題,公司在其他地區特別是上海、無錫等分公司的業(ye) 務都很正常,相關(guan) 有類似風險的業(ye) 務此前“該撤出的也撤出了”。
鋼貿金融:前路何方?
就在中鋼天源、廈門信達、中儲(chu) 股份等卷入鋼貿相關(guan) 訴訟糾紛案的同時,上海鋼聯[14.56 -1.02% 股吧 研報]日前則收到了一則由上海證監局發出的《監管關(guan) 注函》。這份關(guan) 注函指出,上海鋼聯的控股子公司“鋼銀電商”2011年下半年開始開展鋼材現貨交易服務,“在隻收取少量履約保證金的情況下,預付大量采購款,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在2011年出現負數”。
對此,有業(ye) 內(nei) 人士稱,上海鋼聯的“鋼材交易服務”業(ye) 務,實際上更多為(wei) 鋼貿領域的“托盤”業(ye) 務。不過,隨後,上海鋼聯方麵回應稱,公司從(cong) 事的是代訂貨業(ye) 務,與(yu) 托盤業(ye) 務有差別。傳(chuan) 統的托盤業(ye) 務貨權不清晰,而公司從(cong) 事的是代訂貨業(ye) 務,貨權是掌握在公司手中的,而且不同於(yu) 傳(chuan) 統托盤業(ye) 務的貨源都是二手、三手的,公司的貨源都是一手貨源。
昨日,一上海鋼聯內(nei) 部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則稱,公司很早就注意到了這一業(ye) 務的風險,因此在操作中對客戶資金的調查和對鋼材實物的監管相對來說就比銀行和其他同行要嚴(yan) 得多。
“我們(men) 的信息渠道相對來說更多一些,在風險控製上就要好得多。譬如對倉(cang) 儲(chu) 企業(ye) 信譽調查和掌握的情況比較全麵,如果倉(cang) 儲(chu) 企業(ye) 信譽不好,它的倉(cang) 單我們(men) 就不會(hui) 接受。在合作的鋼貿企業(ye) 上,我們(men) 也會(hui) 選擇經營比較穩健的,監控要比銀行嚴(yan) 得多。”該上海鋼聯人士道。
而前述業(ye) 內(nei) 人士則指出,現在市場上談托盤色變,但事實上,這一融資模式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畢竟鋼貿是資金密集的一個(ge) 行業(ye) ,資金不管是從(cong) 銀行貸款還是從(cong) 別的地方來,總是需要中間的周轉。而隻要市場有需求,這樣的業(ye) 務將來還是會(hui) 發展的。”他指出,目前托盤業(ye) 務風險集中爆發,主要還是前幾年無序發展留下的後遺症,“尤其是倉(cang) 儲(chu) 企業(ye) 開這種虛假倉(cang) 單,這個(ge) 問題很大,本來大家以為(wei) 你能起到第三方監管作用的”。
在該人士看來,隻要各個(ge) 環節能夠規範運作,一旦市場環境轉好,這種融資業(ye) 務發展前景相當可觀。“一年裏鋼貿商的流通額怎麽(me) 也得有十萬(wan) 億(yi) 啊,這塊市場一定會(hui) 帶來巨大的資金需求。事實上銀行對這個(ge) 業(ye) 務也一直非常感興(xing) 趣,否則之前也不會(hui) 大規模地對外放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