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差異化監管或將加速。
9月12日,本報記者獲得一份材料顯示,近期監管機構對過去一年銀行業(ye) 內(nei) 控和案防製度執行活動做了內(nei) 部總結,監管層認為(wei) 信貸領域風險管控有待進一步提高。[香港公司做賬報稅]
“從(cong) 信用風險角度來看,風險敞口最大的高危行業(ye) 依次為(wei) :政府融資平台、鋼鐵行業(ye) 、有色金屬、房地產(chan) 等。從(cong) 存在問題的銀行業(ye) 金融機構分布看,主要集中於(yu) 省級農(nong) 村信用聯社。”一位地方銀監局監管人士告訴記者。
據上述監管人士透露,近期監管機構將組織地方銀監局和銀行業(ye) 金融機構在浙江、雲(yun) 南兩(liang) 地召開差別化監管座談會(hui) ,各層次金融機構的內(nei) 控和案件防控難題應是題中之義(yi) 。
據本報記者調查,2012年上半年,不少銀行重新組建或加強內(nei) 控管理委員會(hui) 辦公室的角色和功能,以中信銀行為(wei) 例,該行將原先合規與(yu) 審計一體(ti) 的內(nei) 控合規體(ti) 製進行改革,分設了合規部和審計部,並同時成立了北京和上海兩(liang) 個(ge) 審計分中心。
此前,一位股份製銀行高層對本報記者感慨,“比不良反彈更可怕的是案件風險,一旦出了案子,撤崗撤人是常事,弄不好監管評級也會(hui) 遭到下調。”
而僅(jin) 僅(jin) 2012年第二季度,中國銀行體(ti) 係的不良貸款餘(yu) 額就增加了182億(yi) 元,而關(guan) 注類貸款和逾期貸款的同樣連續三個(ge) 季度的快速上升,給中國銀行業(ye) 內(nei) 控體(ti) 係和案件防控帶來的諸多壓力。
排查大額不良貸款
“總行現在一年信審審批金額超過了2萬(wan) 億(yi) ,而05、06年每年大概隻有5千億(yi) 左右,短短幾年翻了四倍。”9月12日,一家股份製銀行風險部門人士告訴記者,信貸管理和內(nei) 部風控正在成為(wei) 今年各家銀行普遍看重的東(dong) 西,利息回收率也成為(wei) 信貸管理部門的重要考核指標。
此番,監管機構罕見地將重點信用領域風險敞口從(cong) 高到低依次做了排序,高達9.2萬(wan) 億(yi) 的地方融資平台貸款被排在了第一位,而近期備受產(chan) 能過剩困擾的鋼鐵行業(ye) 和有色金屬位居其後,房地產(chan) 風險也榜上有名。[如何注冊(ce) 香港公司]
今年上半年爆發不良貸款高危行業(ye) 中,與(yu) 基礎設施建設相關(guan) 的鋼鐵業(ye) 備受關(guan) 注,上市銀行2012年中報顯示,鋼鐵、建材、工程機械製造及基礎零部件供應等行業(ye) 信用風險快速上升,而鋼貿企業(ye) 貸款違約現象增多,製造業(ye) 領域新增的不良占到整體(ti) 的七成以上。
相反,地方融資平台貸款在“降舊控新”的目標之下,盡管少數銀行平台貸款有所上升,但資產(chan) 質量整體(ti) 穩定。工行、建行兩(liang) 大行平台貸不良率分別為(wei) 0.67%和0.75%,低於(yu) 其整體(ti) 不良率水平,一些股份製銀行甚至不良率接近零。
如此低的不良,並不代表風險炸彈的拆除,而要得益於(yu) 借新還舊和展期政策的推出。
“貸款是在不斷周轉的,前些年的固定資產(chan) 貸款今年收回,整體(ti) 貸款的周轉量非常大。”一位工行對公業(ye) 務人士如是說,今年上半年對公路、城建、鐵路等項目累計發放2565億(yi) ,主要依靠收回再貸的方式,其中絕大部分是支持續建、在建項目。
“目前各家上市銀行平台貸回收率都在98%以上。”上述股份製銀行風險管理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在他看來,隨著銀行體(ti) 係信貸存量越來越大,收回再貸已經變成了非常重要的資源,以後將會(hui) 是各家銀行重點研究的對象。
按照銀監會(hui) 的要求,從(cong) 2011年6月開始,監管機構在全國範圍內(nei) 組織開展了“深化銀行業(ye) 內(nei) 控和案防製度執行年”的活動,成效之一便是針對大額不良貸款的排查發現問題。
上述材料顯示,工商銀行建立不良資產(chan) 清收處置周報製度、不良資產(chan) (含風險資產(chan) )專(zhuan) 管員製度,要求分支行每月上報所有後三類不良貸款以及關(guan) 注類對公信貸資產(chan) 的貸後管理報告,逐季上報抵債(zhai) 資產(chan) 明細表、賬齡分析表等。
“2012年上半年平台貸款本金和利息回收工作,大家都很頭疼,因為(wei) 2009年‘四萬(wan) 億(yi) ’時發放的大量三年期貸款要到期,”上述股份製銀行人士說,信管部門和法律保全部門今年的工作力度是加大平台貸款的壓縮推出力度,同時,風險管理部門對不良貸款的真實情況也做出更加嚴(yan) 格的跟蹤。
“今年的任務是年內(nei) 退出或壓縮100多億(yi) 元的半覆蓋和無覆蓋類政府平台貸款。”上述人士告訴記者。
至於(yu) 房地產(chan) 業(ye) 務,各家銀行的一個(ge) 基本態度是,不能在別人退出的時候自己大舉(ju) 進入,房地產(chan) 授信政策不能與(yu) 中央和銀監會(hui) 唱反調。
無論是房地產(chan) 還是地方融資平台,抵押問題都成為(wei) 監管機構內(nei) 控與(yu) 案防製度執行年的檢查重點。
監管機構排查發現,信貸領域風險管控的一大問題便是,抵(質)押有效性不足,抵(質)押物不足值或未辦理抵(質)押登記,缺乏完善的抵押品全流程管理製度,或者製度中未明確抵押品核保核押工作,對抵押品評估不審慎。
農(nong) 信社風險最大[香港公司年審]
監管機構排查結果顯示,存在問題的銀行業(ye) 金融機構分布主要集中於(yu) 省級農(nong) 村信用社,“究其原因,客觀上有其機構多、覆蓋麵廣、員工素質等因素影響,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基層機構信貸基礎工作還較為(wei) 薄弱,問題整改力度亟待加強。”
以票據業(ye) 務為(wei) 例,近年來爆發的票據不合規風險基本集中在農(nong) 村金融機構、城商行等中小銀行金融機構。
遼寧、河南局在督查中發現部分農(nong) 村金融機構、城商行未配置票據真偽(wei) 查驗設備、承兌(dui) 人超過製度規定範圍、會(hui) 計核算不準確、科目歸屬錯誤、信貸管理係統數據錄入錯誤、貼現協議不規範等嚴(yan) 重違規操作行為(wei) 。
而中小銀行業(ye) 金融機構內(nei) 審稽核部門也存在製度上的缺陷,其中,一是個(ge) 別農(nong) 村信用社內(nei) 部審計工作多以手工賬目基礎審計為(wei) 主,造成內(nei) 部審計工作隨意性較大、審計成本較高、審計效率低下;二是審計成果利用率低,內(nei) 審對於(yu) 督促被審計單位彌補漏洞、風險預警的作用未能發揮。
在運營條線內(nei) 控執行及操作風險防範檢查等方麵,商業(ye) 銀行總行對下級分支機構的監督檢查力度加大。
上述股份製銀行人士告訴記者, 2011年下半年,該行增設了合規部,今年又增設了操作風險管理部,同時,加大了對分行合規人員的配置力度。
“總行要求分行合規人員配置比例最低達到1.5%,也就是說6萬(wan) 人的團隊需要900人專(zhuan) 職合規人員。”上述人士說。
現實可能並不樂(le) 觀。在經濟下行、信用風險爆發的大背景下,商業(ye) 銀行分支機構合規人員配置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一家全國性股份製銀行分行合規人員配置比例可能隻在0.5%-1%之間,缺口往往在200-500人之間。
股份製銀行尚且如此,農(nong) 信社的問題可能更加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