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中國服裝企業庫存高壓 大品牌集體“跳樓價”清貨

“37℃高溫,買(mai) 羽絨服,真瘋狂。”一直習(xi) 慣網上購物的miumiu一邊狂擦汗,一邊滿臉興(xing) 奮地向記者抱怨,太久沒逛特價(jia) 場,便宜啊,根本hold不住,1個(ge) 多小時就花了800多大元。[注冊(ce) 法國公司]

類似的一幕近期在廣州不斷上演。9月7日,廣州王府井[26.15 0.35% 股吧 研報]會(hui) 員專(zhuan) 場3 .8折,服裝、女鞋類大部分商品限時3折。同一天,廣州友誼[12.37 -0.32% 股吧 研報]商店舉(ju) 辦感恩嘉年華(內(nei) 購會(hui) )3 .8折起促銷。

今年屬主流、資源型的王府井、廣州友誼都打出3 .8折清貨,這透露出不尋常信號。去年底經濟下行,雖然銷售下滑被元旦、春節節點掩蓋,然而現在,度過2012年上半年兩(liang) 個(ge) 季度的消費疲軟,其滯後的庫存影響開始在服裝企業(ye) 發作。

低折扣曝光高庫存

9月7日,廣州王府井、廣州友誼商店低折大促銷,為(wei) 廣州交通貢獻了一個(ge) 小高潮。當天,記者晚上7 時許在環市路看到,長長的車龍密密麻麻爬滿了雙向多條車道,該路段儼(yan) 然成了停車場。為(wei) 了應對“掃貨”車流,交警部門專(zhuan) 門辟出一條車道,進入淘金路。但即便如此,交通堵塞情況依然嚴(yan) 重。“人實在太多,我們(men) 車停在了天河,坐地鐵過來的。”一位消費者向南都記者表示。

直到晚上11點,廣州友誼環市路店依然人頭湧湧。盡管商家專(zhuan) 門為(wei) 收銀辟出區域,增添人手,但收銀台前排隊人龍仍然維持在10-20人左右。

“之前換季促銷多是由百貨公司組織,但今年開始由服裝品牌自發主導降價(jia) 。”廣百股份[8.29 -0.24% 股吧 研報]市場部一位人士向記者透露,這些促銷不再遮遮掩掩的“買(mai) 多少送多少”,而是幹脆直接降價(jia) 。[注冊(ce) 意大利公司]

記者調查發現,與(yu) 以往每年兩(liang) 次的5折促銷相比,3.8折、3折堪稱廣州友誼、王府井史上最低。但沒有最低,隻有更低,上周太古匯內(nei) 的服裝輕奢侈品店IT甚至打出了全場1折起的促銷,9月14日摩登百貨將掀起連續10天的3.6折低價(jia) 潮。

南都記者連日來在廣州東(dong) 方寶泰、正佳廣場、中華廣場、廣百百貨、摩登百貨等商場看到,各大服裝品牌在推出秋冬季新品的同時,換季春夏商品基本全部實行2-5折左右的促銷,而有部分品牌新品一上架就打出7-8折的折扣。

“每年8月底9月初,都是服裝企業(ye) 清貨周期,此時很多品牌新貨上架率隻有五成,門店很大比重的任務是消化前兩(liang) 季的庫存。”廣州市新光百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麗(li) 萍表示,今年屬主流、資源型的王府井、廣州友誼都打出3.8折清貨,這透露出不尋常的行業(ye) 庫存信號。

翻查多家服裝鞋類上市公司的2012年半年報,可以看出以上端倪。據悉,今年1-6月,達芙妮平均存貨周轉期明顯放緩,從(cong) 去年上半年的149天增加到202天,幾乎延長了2個(ge) 月,而李寧[3.94 0.00%]公司則從(cong) 72天拖長到95天,也幾乎放慢速度一個(ge) 月。這無疑是服裝行業(ye) 庫存增加的一個(ge) 縮影。據財報披露,今年上半年,森馬服飾[22.43 -1.19% 股吧 研報]的庫存已經擴大到15億(yi) 元,而去年底這一數字還隻是11億(yi) 元。而匹克的存貨量也上升到5.3億(yi) 元,去年底其存貨還隻有4 .2億(yi) 元。報喜鳥[11.50 -1.54% 股吧 研報]去年存貨量是5 .1億(yi) 元,但今年上半年已增長至6 .58億(yi) 元。而安踏的存貨也從(cong) 去年的6.18億(yi) 元,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6.28億(yi) 元。

服裝鞋企外延式擴張行至拐點

“與(yu) 正常水平相比,今年服裝企業(ye) 普遍的庫存壓力肯定高出好幾倍。”中國服裝[7.53 1.21% 股吧 研報]業(ye) 資深分析人士汪前進表示,中國服裝業(ye) 主要是外向型經濟,服裝產(chan) 品銷售不出去,外需低迷,為(wei) 此內(nei) 需市場壓力增加。

相對於(yu) 2008年經濟危機時期,今年的內(nei) 需市場呈現了一個(ge) 更加低迷的態勢,出現了負增長。上半年服裝出口增速總體(ti) 下降了10%左右,從(cong) 一些大型商場的口徑來看,內(nei) 銷市場上半年增長也是總體(ti) 放緩,恐怕在數量上也是零增長,而往年內(nei) 銷增速總體(ti) 都在10%左右或以上。在汪前進看來,從(cong) 根本趨勢上,服裝企業(ye) 的發展到了一個(ge) 拐點,再難通過加大外延擴張來扭轉趨勢。

“近年來,隨著商業(ye) 地產(chan) 的急速擴張,服裝鞋類的規模也水漲船高。”胡麗(li) 萍表示,不過由於(yu) 各個(ge) 商場品牌重複建設、同質化程度太高,比如天河路商圈,不管是天河城、正佳廣場、廣百、摩登百貨等,幾乎都有阿迪、耐克、百麗(li) 、歐時力等熱門品牌。同一商圈如此高密度的布局,單店的銷售增長沒有很大空間。

在此前提下,要實現銷售總增長,國內(nei) 服裝企業(ye) 普遍采用外延式擴張,也就是不斷開設新店來提高銷售。但這種方式無疑要承擔很高的成本。

成本重壓之下裁員關(guan) 門

中國購物中心產(chan) 業(ye) 資訊中心調研結果顯示,2011年全國106個(ge) 城市的2812家購物中心,其中優(you) 質商鋪租金在去年的上漲幅度超過三成。“最近一年來,我們(men) 在北京的門店租金上漲幅度不低於(yu) 50%,廣州的漲幅也有2-3成。”一家知名服裝品牌的經銷商張賢豐(feng) (化名)稱,現在人工成本上漲相當厲害,5000元一個(ge) 副店長的薪資已經不能滿足。而普通店員除1800元基本工資外還有提成,月薪至少在2500元左右。

旗下擁有六個(ge) 女裝品牌的欣賀(卓雅)股份有關(guan) 人士透露,該公司過去幾年保持了快速的發展勢頭,但由於(yu) 近期外部市場的短暫苦難,各企業(ye) 發展普遍放緩,公司的銷售增長也有放緩。上半年同店幾乎沒有增長,部分門店甚至出現個(ge) 位數百分比的下降,確實感受到來自終端消費的壓力。公司最近召開的2013年春季訂貨會(hui) 數據不太理想,目前當即售罄率僅(jin) 在60%-70%之間。

“淑女屋主品牌銷售下滑30%-40%。”一位消息靈通人士向記者爆料,該公司之前上市未成,為(wei) 削減成本,除低成本甩貨外,該公司前不久減人工、削砍物流廣州倉(cang) 庫,“很多廣州老員工被辭,人員流失率很高。”此外,南都記者發現,曾經作為(wei) 轉型快時尚的旗艦標誌,廣州依妙東(dong) 方寶泰店已經關(guan) 閉。此前,位於(yu) 上海中信泰富[9.36 -2.09%]廣場的Esprit大型旗艦店也悄然落幕。“為(wei) 節省成本,李寧今年上半年關(guan) 店1200間,預計下半年將繼續關(guan) 店。”李寧高層在中期業(ye) 績會(hui) 上透露。

去年,73家紡織服裝企業(ye) 中,剔除棒傑股份[11.44 -0.95% 股吧 研報]和百圓褲業(ye) [10.48 -1.87% 股吧 研報]兩(liang) 家去年上市的公司後,71家公司去年員工人數縮減22179人至347068人。雅戈爾[7.76 -1.65% 股吧 研報]減員17199人無疑成為(wei) 行業(ye) 最慘烈公司,星期六[6.26 -0.48% 股吧 研報]、朗姿股份[33.10 -0.90% 股吧 研報]等也排在前五位。今年8月,鞋企達芙妮再度上演“裁員風波”,有內(nei) 部員工爆料稱,達芙妮在上海總部大刀闊斧地裁員近300員工。

“國內(nei) 目前服裝業(ye) 屬於(yu) 一個(ge) 完全競爭(zheng) 市場。今年,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都比較嚴(yan) 峻,競爭(zheng) 激烈。”汪前進表示,關(guan) 店、裁員現象也比較普遍。[注冊(ce) 德國公司]

記者觀察

國內(nei) 服裝品牌困局:高不成低不就

田愛麗(li)

“國內(nei) 服裝品牌很多麵臨(lin) 一個(ge) 尷尬的定位,即高不成低不就。”張賢豐(feng) 表示,為(wei) 應對成本上漲他們(men) 不斷調高價(jia) 格,但受渠道促銷影響,正價(jia) 賣掉的可能性很低,基本售完平均價(jia) 格也很難達到7折。

“其實仔細分析數據不難發現,服裝企業(ye) 的銷售增長,很大程度上不是客單量的增長,而是客單價(jia) 的增加。”胡麗(li) 萍表示,而客單價(jia) 的增加其實是商品價(jia) 格上漲因素推動的。而據張賢豐(feng) 透露,以前品牌服裝的出廠吊牌價(jia) 格是成本的3倍,但現在出廠吊牌的標價(jia) 已提高到7-10倍。“這意味著,原來標價(jia) 300-400元的國內(nei) 商品,現在的標價(jia) 在1000-2000元左右,這幾乎是中檔國際品牌的價(jia) 格水準。”

價(jia) 格已與(yu) “國際接軌”,但國內(nei) 產(chan) 品附加值不高,在設計、拓展、運營等諸多方麵還比較落伍。“CK、法國鱷魚、Tommy Hilfiger、哥倫(lun) 比亞(ya) 等品牌近期擴張迅速,為(wei) 引入這些國際品牌,很多商場或百貨公司給出的扣點一般在個(ge) 位數,但國內(nei) 品牌基本在20%-30%左右。”張賢豐(feng) 透露,商場還會(hui) 向外資品牌補貼裝修費,補貼在2500元/平方米左右,另外還得向品牌商返“保底”:保障其每月銷售額不低於(yu) 50萬(wan) 元等等。這些最惠待遇,顯然國內(nei) 品牌沒有。

在“高不成”的同時,國內(nei) 品牌在國際快時尚品牌的衝(chong) 擊中,進一步增加了服裝企業(ye) 的經營難度。“中國快時尚服飾行業(ye) 中,產(chan) 銷比維持在60%~70%就是很好的水平,而ZAR A的產(chan) 銷比則在85%以上,幾乎沒有庫存壓力。因為(wei) 沒有經銷商等環節,後者的銷售價(jia) 格相對更低,在價(jia) 格上對本土品牌衝(chong) 擊很大。”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