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航運市場持續低迷的影響,原本就身處困境的中國造船業(ye) 更是雪上加霜,整個(ge) 行業(ye) 內(nei) 部長期以來積存的問題也開始浮出水麵。“以前是訂單難、開工難、融資難,現在變成了生存難。”中國船舶[17.97 0.34% 股吧 研報]工業(ye) 經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包張靜對記者表示。雖然行業(ye) 洗牌在業(ye) 界已經喊了兩(liang) 年,但真正的破產(chan) 潮這才剛剛開始。[注冊(ce) 英國公司好處]
訂單量十年最低
7月24日,中國造船業(ye) 界之冠的廣州廣船國際[13.58 0.82% 股吧 研報]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上半年業(ye) 績,預計淨利潤同比下滑超過50%;而中國最大民營船企熔盛重工日前也證實了上半年未拿到一張訂單的窘迫經營狀況。
另據媒體(ti) 報道,由於(yu) 造船業(ye) 產(chan) 能過剩,新船價(jia) 格被推至8年來新低,並導致全國1500多家造船廠今年上半年損失49%的訂單,國內(nei) 造船業(ye) 的訂單已經銳減到近10年來最低水平,同時,行業(ye) 毛利率也跌至曆史低位。很多船廠是“賠錢賺吆喝”,訂單沒有利潤或負利潤的情況比比皆是。
回顧曆史,我國央企、民企曾在2007年大量進入造船業(ye) ,並經曆了短暫的飛躍發展期。2010年,中國造船業(ye) 超越韓國成為(wei) 世界第一,而當下,我國三大造船指標同比下降,第一位置已經不保。
中國船舶工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ge) 月,全國造船完工量為(wei) 2253萬(wan) 載重噸,同比下降10.1%;承接新船訂單量為(wei) 954萬(wan) 載重噸,同比下降47.3%;手持船舶訂單量為(wei) 1.34億(yi) 載重噸,同比下降27%。
[英國公司年審年報]中國造船業(ye) 長期以來一些為(wei) 人詬病的問題,比如產(chan) 能過剩、研發不足、產(chan) 業(ye) 鏈短、同質化嚴(yan) 重、低附加值船型為(wei) 主等等,在造船極寒的今年,成為(wei) 了足以致死的病因。在此行情下,一些大型船廠尚且能依靠舊訂單勉強支撐,而一些中小船廠則相繼沉入破產(chan) 潮。
破產(chan) 大潮將至
上月,因身陷3億(yi) 元債(zhai) 務,浙江台州最大的出口船舶企業(ye) ——浙江金港船業(ye) 有限公司向法院提交破產(chan) 申請。這也是繼去年寧波恒富船業(ye) 有限公司和藍天造船集團之後,浙江第三家破產(chan) 倒閉的造船企業(ye) 。實際上不僅(jin) 是浙江一地,中韓合資的大連東(dong) 方精工[8.44 1.08% 股吧 研報]船舶有限公司也於(yu) 6月宣告破產(chan) ,而重慶多個(ge) 造船廠在春節後就因無船可造而停工歇業(ye) 。
中國船舶工業(ye) 集團公司總經理譚作鈞日前對媒體(ti) 表示,中國造船業(ye) 正在被“破產(chan) 說”籠罩,有50%的造船廠將在未來兩(liang) 到三年內(nei) 破產(chan) 。目前,部分企業(ye) 還有舊訂單在做,但沒有新訂單的情況如果持續,下半年麵臨(lin) 破產(chan) 的企業(ye) 可能還不止於(yu) 傳(chuan) 聞中的倒閉比例。
“破產(chan) 大麵積發生,這是去產(chan) 能的最好方式,等於(yu) 擠掉近幾年非常規擴張帶來的泡沫。”包張靜對記者表示,在這一輪行業(ye) 洗牌中,破產(chan) 的比例要遠遠大於(yu) 兼並重組。
包張靜說,雖然這些不具備競爭(zheng) 力企業(ye) 的破產(chan) 淘汰,可能會(hui) 讓整個(ge) 行業(ye) 回歸正常,但對於(yu) 個(ge) 體(ti) 的船企來說肯定是非常痛苦的。“前些年行業(ye) 旺盛時期,民間資本踴躍進入後繁殖了大量中小船廠,他們(men) 該賺的錢都賺了,該賠的也都賠了。現在破產(chan) 不能怪市場,也不能指望政府來救市,要以自身的生存能力來應對這個(ge) 環境。”
兼並重組不易
造船業(ye) 的上遊是航運業(ye) ,市場需求與(yu) 國際煤炭、鐵礦石等大宗商品的運輸量息息相關(guan) ;而下遊則連通鋼鋁材、電機等行業(ye) ,對宏觀經濟有著敏銳的反應。當前,造船業(ye) 的不景氣並不隻是中國,在全世界範圍內(nei) 都有體(ti) 現。
據了解,目前,韓國造船業(ye) 也麵臨(lin) 一些困境,但同期獲得的訂單數量遠超過他們(men) 的中國同行。同時,韓國獲得的高附加值船舶的訂單量沒有減少反而在增加。中國造船企業(ye) 長期以來依靠低端製造、低成本、大規模擴張的模式已經難以在國際競爭(zheng) 中取勝。
財經評論人葉檀曾撰文指出,中國造船業(ye) 應該學習(xi) 韓國模式。而所謂韓國模式就是注重技術、大資金集團軍(jun) 作戰的模式。“中國產(chan) 業(ye) 轉型無捷徑可走,技術含量低而汙染高的造船企業(ye) 隻能任其淘汰,而技術較為(wei) 高端的製造企業(ye) 則可打造成市場化、互相競爭(zheng) 的新財團。關(guan) 鍵是這些企業(ye) 得保持市場狼性,而不是由懶散的壟斷貴族們(men) 來主導這場變革。”
但是對於(yu) 廣大的國內(nei) 造船企業(ye) 來說,想要兼並重組同樣並非易事。7月,廣船國際收購中國船舶旗下子公司——廣州中船龍穴造船有限公司,而廣船國際老總韓廣德已經移師龍穴造船。但目前對於(yu) 具體(ti) 收購價(jia) 格、收購方式以及今後的公司戰略,雙方都沒有公開披露。
“大家都遇到困難,抱團怎麽(me) 抱,取暖怎麽(me) 取都是問題。”包張靜認為(wei) ,首先,中小船企在行業(ye) 洗牌過程中幾乎沒有話語權。兼並也得有對象,自身經營不好,也不會(hui) 被其他公司看中。其次,大公司在發展過程中有著錯綜複雜的情況,都從(cong) 自己的角度謀求利益,較難達成多方共贏的局麵。
4月,工信部發布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企業(ye) 兼並重組工作的通知》,提出推動優(you) 勢企業(ye) 實施強強聯合、跨地區兼並重組、境外並購和投資合作,以提高產(chan) 業(ye) 集中度,促進規模化、集約化經營,並將船舶列為(wei) 加快兼並重組的重點行業(ye) 。[注冊(ce) 英國公司常見問題]
中國船舶工業(ye) 經濟研究中心分析師夏曉雯認為(wei) ,在行業(ye) 淘汰整合過程中,一些規模大、經營績效好、生產(chan) 技術高的企業(ye) 將會(hui) 最終留存下來。此外,一些關(guan) 注細分市場、專(zhuan) 注於(yu) 特色生產(chan) 的船企也將會(hui) 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