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費者在微博中爆料,其購買(mai) 的光明“優(you) 倍”產(chan) 品存在質量問題。光明乳業(ye) [9.46 1.50% 股吧 研報]很快回應,承認部分950毫升“優(you) 倍”產(chan) 品因操作不慎,滲入清洗用堿水,涉及產(chan) 品300盒左右,並宣布召回全部相關(guan) 產(chan) 品。
網民質疑,滲入異物的產(chan) 品怎能當作合格產(chan) 品安全出廠?這其中折射了生產(chan) 廠家的管理漏洞和對質量安全的輕視,也正是廠家責任意識懈怠的體(ti) 現。網民認為(wei) ,食品質量無小事,食品企業(ye) 對質量安全問題“零容忍”勢在必行,必須加大違法企業(ye) 的違法成本,加強監管缺位的問責力度。
乳品質量再次打擊公眾(zhong) 信心[杭州瑞豐(feng) 注冊(ce) 香港公司]
此消息一經披露,網民大呼不敢喝這樣的牛奶了。
網民“dgzz0769”說,混堿水的光明牛奶我不敢喝。
針對光明乳業(ye) 的回應,署名“李慆婧”的網絡文章指出,“滲入食用級堿水的牛奶對人體(ti) 不會(hui) 產(chan) 生嚴(yan) 重危害”———按照光明這個(ge) 邏輯,隻要對人體(ti) 沒有危害,滲入什麽(me) 東(dong) 西其實都不要緊!假如所有食品企業(ye) 都以“對人體(ti) 不會(hui) 產(chan) 生危害”為(wei) 底線來經營,那一係列的添加物種類和標準的規定都將作廢,這對消費者來說無疑將是一場浩劫!
署名徐誌嬌的文章則劍指中國乳品行業(ye) 的信任危機:自三鹿三聚氰胺事件以後,國產(chan) 乳製品質量問題俯拾皆是,消費者的信心指數更是降至冰點。產(chan) 品出了問題之後,及時召回並向消費者致歉,值得肯定,但召回並不是結束。如何讓消費者恢複對國內(nei) 乳企產(chan) 品的信心,不僅(jin) 是光明應該考慮的問題,更是整個(ge) 行業(ye) 都要考慮的問題。
問題產(chan) 品為(wei) 什麽(me) 能出廠? [杭州瑞豐(feng) 馬德裏商標注冊(ce) ]
這批混入異物的不合格牛奶為(wei) 什麽(me) 能走出生產(chan) 車間進入零售領域,不少網民提出了質疑,認為(wei) 廠家的質量檢測流程和出廠把關(guan) 程序存在漏洞。
網易上海市閔行區一網民說,我就是買(mai) 到這次問題產(chan) 品的消費者之一,描述一下那批產(chan) 品:顏色相較於(yu) 正常產(chan) 品偏黃,聞起來有一定的異味,嚐起來有點消毒水的味道。自從(cong) 部分企業(ye) 出事以來我一直買(mai) 光明的產(chan) 品,也算是比較熟悉,為(wei) 啥我都能辨別出的問題你們(men) 那些工作人員、質檢程序都查不出?
網民王寧寧說,混入堿水?我想問,怎麽(me) 能出廠,怎麽(me) 通過質檢,又怎麽(me) 流入市場?我們(men) 要的是把它(質量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防患於(yu) 未然。
網民指出,企業(ye) 尤其是知名企業(ye) 必須具有責任意識。[注冊(ce) 香港公司|商會(hui) 協會(hui) 注冊(ce) 香港瑞豐(feng) ]
署名楊宏山的網民說,之所以能查出這樣的問題,說明當時生產(chan) 線上相關(guan) 的管理者知道堿水已經混入到牛奶之中,但還是讓這300盒牛奶走向了市場。我們(men) 希望企業(ye) ,尤其是知名企業(ye) 能夠增強自身責任意識,實現企業(ye) 利益與(yu) 消費者安全健康、消費者正當權益的雙贏。
有網民指出,此次滲入堿水的奶被曝光不是源自廠家自身的質量檢測,也不是因為(wei) 市場食品檢查,而是源於(yu) 微博爆料,這正證明了光明企業(ye) 責任意識的匱乏。
企業(ye) 須自律 監管要跟上
網民認為(wei) ,作為(wei) 產(chan) 品質量的直接負責人,企業(ye) 對質量安全問題必須抱著“零容忍”態度,用科學的方法和先進的技術為(wei) 消費者的健康負責。
署名“李慆婧”的網絡文章說,質量問題不一定能百分之百避免,但企業(ye) 一定要有對質量問題“零容忍”的決(jue) 心,這才是真正地對消費者負責。食品安全無小事,不能說因為(wei) 沒致傷(shang) 致死,企業(ye) 就“逃過一劫”,今天對細節不在意,明天就難保不會(hui) 因細節釀成大錯。
博主王慶永說,如果從(cong) 董事長到第一線員工都心係百姓健康,無時無刻不注意每個(ge) 工作環節,相信就不會(hui) 出現這樣的召回事件。
署名陶功財的博客文章說,企業(ye) 是食品安全的直接責任人,企業(ye) 需要在提高食品安全意識和技術製度水平的基礎上,轉變心態,正視問題。
網民還認為(wei) ,相關(guan) 監管部門在這次事件中難辭其咎。
署名徐誌嬌的文章舉(ju) 例說,保障食品安全的製度規則,之所以能在供港食品和出口食品上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供港食品安全率達到99 .999%),一個(ge) 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一旦產(chan) 品安全出現問題,企業(ye) 就要為(wei) 之承擔非常嚴(yan) 重的後果。因此,監管部門必須加大違法企業(ye) 的違法成本,加大問責力度。
署名陶功財的博客文章說,作為(wei) 監管部門,不能滿足於(yu) 網友曝光,而要主動出擊,製定完善的措施,配套嚴(yan) 厲的懲戒舉(ju) 措,讓食品安全問題無處遁形,讓食品真正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