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國內服裝庫存三年內賣不完 服裝銷售打起價格戰

時值端午假期,記者在廣州市天河、越秀商圈發現,大打折扣牌已成為(wei) 眾(zhong) 服裝品牌消耗庫存的王牌。盡管不少專(zhuan) 賣店內(nei) 都是新品上市,但是對於(yu) 今年春季甚至去年的舊款,部分商品都打出了4~7折的折扣力度,有的甚至直接3折起。[注冊(ce) 馬紹爾公司]一麵是國際快銷時尚品牌ZARA、H&M財報在銷售、淨利潤上的增長,以及其在國內(nei) 市場不斷拓展新門店消息的傳(chuan) 出,一麵卻是國內(nei) 眾(zhong) 多服裝品牌頻頻傳(chuan) 出庫存量激增、三年都賣不完的消息,國內(nei) 的服裝“庫存門”又再度引發了市場的思考。

分析人士表示,從(cong) 一家服裝企業(ye) 庫存的多少完全可以看出其管理水平的高低。有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國內(nei) 服裝庫存來源主要因為(wei) 受國際快銷時尚品牌衝(chong) 擊,此消彼長售罄率下降造成積壓嚴(yan) 重;強壓給渠道商訂貨指標,消化能力有限必然造就成批未開箱庫存;為(wei) 實現渠道快速擴張,勢必出現一部分不良性網點。隨著高庫存不斷困擾著服裝企業(ye) ,一些品牌服飾折扣力度也在不斷變大。

現象:

國內(nei) 外品牌“冰火兩(liang) 重天”

上周三,H&M公布2012年第二財季的盈利情況顯示,在截至今年5月31日的三個(ge) 月內(nei) ,銷售額達45.4億(yi) 美元(約288.8億(yi) 元人民幣),上升14.59%。受其春季服裝係列“銷售非常強勁”所帶動,淨利潤增長23.04%,達7.5億(yi) 美元,約47.7億(yi) 元人民幣,盈利情況明顯超出外界預期。

[注冊(ce) 新加坡公司]與(yu) 此同時,ZARA一季度表現也相當不錯,母公司Inditex財報數據顯示,受惠於(yu) 全球業(ye) 務的擴張,其銷售額增15%,為(wei) 34.2億(yi) 歐元(約273.6億(yi) 元人民幣);淨利潤增長30%,為(wei) 4.32億(yi) 歐元(約為(wei) 34.56億(yi) 元人民幣)。然而去年,中國紡織服裝類上市公司淨利潤最高的雅戈爾[8.87 -0.34% 股吧 研報],全年淨利僅(jin) 17.62億(yi) 元人民幣,同比下降34.08%,其中還包括金融和地產(chan) 業(ye) 務收入,今年一季度淨利潤為(wei) 25.6億(yi) 元,但是同比增長率卻依然下降34.26%。

行業(ye) :

高庫存困擾服裝業(ye)

事實上,最近兩(liang) 年,商場裏品牌服飾的打折力度越來越大,打折區域也在擴張。有商場的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商場會(hui) 定期推出一些區域,讓品牌商來進行商品的促銷,一方麵是拉升銷量,一方麵也是為(wei) 了處理這些品牌服飾的庫存。記者在天河城、廣百百貨體(ti) 育西路店頂層看到,頂層都被開辟成專(zhuan) 門的品牌折扣區,用以消耗品牌服飾的舊款貨品。

高庫存問題近一兩(liang) 年最讓服裝行業(ye) 頭痛。如果把目前全國庫存的服裝拿出來賣,隻怕三年都賣不完。有報道指出,服企高庫存有三大傳(chuan) 統解決(jue) 之道:打折、電商、直營。事實上,打折促銷是服裝家紡公司對過季商品普遍的處理方式,但這種方法會(hui) 使公司的毛利率降低;若其減緩擴張,即放緩開店速度,那麽(me) 新店需要的鋪貨備貨減少,盡管其庫存也會(hui) 降低,但這是庫存升高到一定程度且經年難以解決(jue) 後不得已而為(wei) 之的辦法。

業(ye) 內(nei) 分析:

價(jia) 格戰無法解決(jue) 庫存問題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服裝企業(ye) 不斷嚐試這些去庫存方式依然很難真正解決(jue) 庫存問題。更有業(ye) 內(nei) 人士坦言,“如果不從(cong) 根本上找原因,打折、電商、直營、回購等方式是無法真正解決(jue) 庫存問題的,最多隻能起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臨(lin) 時效果。”

服裝行業(ye) 在商業(ye) 模式領域應該可以有很多創新,[注冊(ce) 新西蘭(lan) 公司]可惜的是,更多的服裝品牌始終跳不出打價(jia) 格戰的怪圈,新產(chan) 品從(cong) 一上市就開始甩賣了。

鞋服行業(ye) 獨立評論人馬崗在其公開博客上指出,主流服裝企業(ye) ,都采用期貨製度,品牌公司隻要把商品銷售給渠道商或零售商,風險就成功轉嫁,品牌商沒有與(yu) 零售商形成風險共擔或共進退機製。“品牌商為(wei) 了提高市場份額,往往要求零售商(渠道商)超量進貨,零售商不堪負重前行,為(wei) 了不讓品牌公司知道他真實的銷售和庫存,零售商有選擇性地讓係統數據產(chan) 生誤差,從(cong) 而形成利己的證據,廠商博弈上演。品牌商無法判斷數據時,為(wei) 了完成既定增長數據,利誘之,采取進貨返利考核,給零售商說服自己增長的一個(ge) 理由。市場總需求並不因為(wei) 此而增加,放價(jia) 換量成為(wei) 無奈選擇,市場進一步惡化。”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