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第三產業吸納就業首超農業 發展空間巨大

2011年全國7.6億(yi) 就業(ye) 人員中,有35.7%在第三產(chan) 業(ye) ,而第一產(chan) 業(ye) 就業(ye) 人員占比為(wei) 34.8%。中國第三產(chan) 業(ye) 首次超過第一產(chan) 業(ye) ,成為(wei) 中國的就業(ye) 主渠道。[注冊(ce) 塞舌爾公司]

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6月4日公布的《2011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發展統計公報》(下稱《公報》)公布了上述數據。

由於(yu) 中國傳(chuan) 統的產(chan) 業(ye) 結構,第一產(chan) 業(ye) 一直是吸納就業(ye) 的重要領域。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第三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23.9%上升至2008年的41.8%,提高了17.9個(ge) 百分點。

根據配第—克拉克定理,一個(ge) 國家的勞動力轉移隨著經濟的發展會(hui) 出現從(cong) 第一產(chan) 業(ye) 到第二產(chan) 業(ye) ,再從(cong) 第二產(chan) 業(ye) 到第三產(chan) 業(ye) 的趨勢。中國勞動力的實際轉移印證了這一定理。

從(cong) 就業(ye) 結構來看,第一產(chan) 業(ye) 就業(ye) 人數比重持續下降,從(cong) 1978年占全部就業(ye) 人數的70.5%下降到2011年的34.8%;第二產(chan) 業(ye) 就業(ye) 人數比重穩步上升,從(cong) 1978年的17.3%上升到2011年的29.5%;第三產(chan) 業(ye) 就業(ye) 人數比重上升速度較快,從(cong) 1978年的12.2%上升到2011年的35.7%。1994年起,第三產(chan) 業(ye) 的就業(ye) 人數開始超過第二產(chan) 業(ye) ,並且持續上升,直到2011年超過第一產(chan) 業(ye) ,成為(wei) 吸納就業(ye) 最多的產(chan) 業(ye) 。

[注冊(ce) 薩摩亞(ya) 公司]中國目前正處於(yu) 工業(ye) 化和城鎮化加速發展時期,加快發展服務業(ye) 至關(guan) 重要。根據研究,在整個(ge) GDP增長結構中,第三產(chan) 業(ye) 比重上升一個(ge) 百分點,相應第二產(chan) 業(ye) 比重下降一個(ge) 百分點,單位GDP能耗就將降低一個(ge) 百分點。

但與(yu) 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第三產(chan) 業(ye) 發展仍然不足。發達國家第三產(chan) 業(ye) 吸納就業(ye) 的比重超過60%,與(yu) 其相比,中國的第三產(chan) 業(ye) 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華東(dong) 理工大學商學院馬海英與(yu) 中央財經大學王立勇在合作的《我國第三產(chan) 業(ye) 周期穩定效應與(yu) 就業(ye) 吸納效應研究》中指出,第三產(chan) 業(ye) 在國民經濟中逐步上升的過程,也就是國民經濟“軟化”的過程。這將有利於(yu) 改變粗放式經濟增長模式,實現各經濟要素的均衡發展。

根據他們(men) 的計算,在1980~2004年間,第一產(chan) 業(ye) 的就業(ye) 吸納彈性為(wei) 0.075,第二產(chan) 業(ye) 為(wei) 0.205,第三產(chan) 業(ye) 為(wei) 0.359,遠遠大於(yu) 第一、第二產(chan) 業(ye) 。這表明,第三產(chan) 業(ye) 在吸納就業(ye) 上潛力巨大。

除三大產(chan) 業(ye) 就業(ye) 比例外,《公報》公布了2011年度的全國農(nong) 民工總量,為(wei) 25278萬(wan) 人,比上年增加1055萬(wan) 人,其中外出農(nong) 民工數量為(wei) 15863萬(wan) 人。1055萬(wan) 人的新轉移農(nong) 村勞動力數量相當可觀。但據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章錚分析,這部分新轉移的勞動力絕大部分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農(nong) 民工。這表明,農(nong) 村剩餘(yu) 勞動力蓄水池並不像想象中那樣充足。[注冊(ce) 盧森堡公司]

《公報》同時公布了中國的人才資源總量。截至2010年底,全國人才資源總量為(wei) 1.2億(yi) 人,占人力資源總量的11.1%,比2008年增加780萬(wan) 人。據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負責人介紹,人力資本增長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32.6%,其中人才貢獻率達到26.6%。而據2008年不完全統計,1978~2008年的平均值為(wei) 18.9%。

與(yu) 國際水平相比,11.1%的人才資源率並不算高。這表明,在中國就業(ye) 人口中繼續強化職業(ye) 培訓,幫助更多的人力資源轉變成人才資源已成當務之急。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