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ge) 月,無論是對北方的海參養(yang) 殖戶還是南方的投機大戶而言,傳(chuan) 來的都是壞消息。4月初,南方海參滯銷,養(yang) 殖戶賠錢。[注冊(ce) 開曼公司]這一消息足以讓北方的養(yang) 殖戶膽戰心驚。果不其然,4月下旬開始上市的威海海參價(jia) 格開始節節下降,從(cong) 剛開始上市時的每斤75元,降到了70元,價(jia) 格足足比去年同期的90元下降了22%。
這不是一個(ge) 良好的開局。海參價(jia) 格的下降,受傷(shang) 的不僅(jin) 僅(jin) 是養(yang) 殖戶,最直接的還令北方參苗企業(ye) 遭受打擊,繼而對下一年的海參產(chan) 業(ye) 鏈造成不利影響,海參產(chan) 業(ye) 的亂(luan) 世來了。
海參價(jia) 格慘降
北方海參一年捕撈兩(liang) 次,分別在5月份和11月份。南方海參上市時,北方海參還沒有開始捕撈,南方海參錯峰供應,賣起來倒也順暢。2011年,因為(wei) 南方養(yang) 殖戶搶購,北方參苗大漲,不少參苗企業(ye) 都賺了一大筆錢,僅(jin) 福建省霞浦縣就從(cong) 北方采購了1000多萬(wan) 斤海參苗,花費約13億(yi) 元。
意料不到的是,[注冊(ce) 馬紹爾公司]就是這些運往南方的參苗,導致今年的海參價(jia) 格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衝(chong) 擊。僅(jin) 以霞浦為(wei) 例,2011年霞浦縣下滸鎮的養(yang) 殖規模是2010年的6倍多,達2萬(wan) 多個(ge) 網箱,溪南鎮的養(yang) 殖規模增至8萬(wan) 多個(ge) 網箱。這導致今年該縣的鮮海參供應量達到1.5萬(wan) 噸,是去年全國總產(chan) 量的10%。南方海參供應量實在太大,一上市就直接將市場上的鮮海參價(jia) 格同比拉低了22%。
遭受衝(chong) 擊最直接的還有北方的參苗企業(ye) 。近期上市的參苗,其目標客戶雖然是北方,但由於(yu) 受海參價(jia) 格下跌的影響,參苗價(jia) 格已從(cong) 去年同期的90元/斤下跌到60元/斤,這種跌幅讓參苗養(yang) 殖戶很受傷(shang) 。
路人熙熙攘攘,皆為(wei) 利來利往。此次海參及參苗價(jia) 格的大幅下降,對南方和北方的海參養(yang) 殖戶而言,都像是一場噩夢。
威海市海參行業(ye) 協會(hui) 秘書(shu) 長林樂(le) 福表示,北方海參價(jia) 格下跌,主要是受南方海參的影響,“南方海參量比較大,南方海參價(jia) 格下降,北方海參價(jia) 格就賣不起來了,不然的話加工企業(ye) 寧可買(mai) 南方海參”。
4月中旬,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林樂(le) 福時,[注冊(ce) 新加坡公司]他還稍顯樂(le) 觀,估計海參價(jia) 格會(hui) 稍微下降,但5月海參價(jia) 格的陡降仍出乎他的預料。同樣,記者當時采訪好當家[9.16 -1.08% 股吧 研報](600467)董秘戚燕,她表示價(jia) 格可能比去年同期下降10元/斤,但實際情況是價(jia) 格下降了20元/斤。
供給增速遠高過需求
比海參價(jia) 格更早衝(chong) 擊北方海參的,是中信證券[13.12 0.69% 股吧 研報]農(nong) 業(ye) 分析師施亮。施亮今年一月末開始調研,曆時一個(ge) 半月,調研區域覆蓋了全國可養(yang) 殖海參70%左右的區域,並在3月16日發布了研究報告。該研究報告將海參行業(ye) 評為(wei) “中性”,這其實是在向投資者發出“賣出”的信號。
此後,涉及海參養(yang) 殖的好當家、獐子島[21.52 -0.92% 股吧 研報](002069)、東(dong) 方海洋[12.73 -0.86% 股吧 研報](002086)、壹橋苗業(ye) [0.00 0.00% 股吧 研報](002447)四大家族的股價(jia) 均開始下跌。這幾家上市公司,也成了投資者調研的重點。
施亮將重點放在海參產(chan) 量和需求上,他預計未來3年產(chan) 量年均增速有望達25%~30%,而需求年均增速預計在10%~20%,從(cong) 而認為(wei) 海參養(yang) 殖環節利潤率將會(hui) 下降。東(dong) 方海洋底播海參養(yang) 殖的毛利率可高達66%,好當家也超過40%。
事實上,從(cong) 各種公開信息中都可發現,北方傳(chuan) 統養(yang) 殖區仍在擴展。以威海為(wei) 例,該地區計劃到2015年海參養(yang) 殖麵積突破100萬(wan) 畝(mu) ,鮮參產(chan) 量突破6萬(wan) 噸,分別比2009年增加3倍和1倍。育苗、養(yang) 殖、加工、流通的海參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值達到200億(yi) 元。
同時,4家上市公司也都計劃擴產(chan) 海參,其中擴產(chan) 速度較快的是好當家,壹橋苗業(ye) 將海參養(yang) 殖作為(wei) 新的利潤增長點。
在南方,還有很多資源可供利用,增加海參產(chan) 量並無難度。施亮表示,霞浦有54萬(wan) 畝(mu) 適合養(yang) 殖的灘塗海域,其中27萬(wan) 畝(mu) 必須種植海帶淨化海水,剩下的都可以用來養(yang) 海參,目前隻利用了一半。
南北格局之爭(zheng)
海參存在的曆史距今6億(yi) 年,6億(yi) 年的歲月幾乎都是在渤海灣一帶遊離。它每小時隻能前進4米,按此速度不吃不喝30年,海參才能爬到東(dong) 海海域。然而,3年前仍然在渤海灣之間放養(yang) 的軟體(ti) 生物,一旦被資本的目光盯上,一夜之間就能從(cong) 北遷徙至南方。這也導致素來供需尚能平衡的北參市場,陡然增添了南參競爭(zheng) 的壓力。
施亮認為(wei) ,南方海參最近兩(liang) 三年還會(hui) 處於(yu) 一種北方海參主產(chan) 地的補充地位,但是這種補充地位作用重大,行情好轉時可以輕易擴大產(chan) 量,行情不好時就降低規模,從(cong) 而調節海參供需,令行業(ye) 不可能獲得太高毛利率。
對於(yu) 南參的產(chan) 業(ye) 發展,記者采訪了多位專(zhuan) 家,他們(men) 都認為(wei) 南方不可能成為(wei) 海參主產(chan) 區。
中國海洋大學碩士生導師田景波認為(wei) ,農(nong) 業(ye) 部也很支持北參南養(yang) ,南方海參如果良性發展,會(hui) 和北方海參相得益彰,但他認為(wei) 南方海域資源會(hui) 限製海參產(chan) 量擴張。中國水產(chan) 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chan) 研究所黨(dang) 委書(shu) 記王清印也認為(wei) ,北參南養(yang) 在有利於(yu) 整個(ge) 產(chan) 業(ye) 發展,有積極意義(yi) ,但是由於(yu) 育種等環節還沒有突破,加上海參質量差別很大,所以不可能繼續大規模擴張。
不過,北參的主產(chan) 地大連並沒有忽視南參崛起的威脅。在去年底召開的“大連海參原產(chan) 地保護論壇”上,一個(ge) 普遍的聲音認為(wei) ,遼參、魯參平分天下的格局即將不複存在,未來幾年將發生重大變化並對大連海參形成嚴(yan) 峻的挑戰和市場擠壓。
好當家董秘戚燕認為(wei) ,作為(wei) 一種北方物種,海參到了南方並不適應,戚燕介紹,好當家也曾嚐試到福建、廣東(dong) 養(yang) 殖海參幼苗,但效果不好,因為(wei) 生長環境不同。“南方養(yang) 殖海參沒有可持續性。”戚燕表示,今年南方養(yang) 殖海參虧(kui) 損後,養(yang) 殖戶可能會(hui) 更謹慎一些。
施亮並不認同這一點。他認為(wei) ,海參到了南方並不適應,這“主要是因為(wei) 養(yang) 殖戶沒有經驗。”養(yang) 殖戶還跟以前一樣喂食,海參難以消化並出現一些疾病。
對於(yu) 北參和南參的口感問題,北參養(yang) 殖戶認為(wei) 自己的海參正宗好吃。戚燕也表示,她嚐過南方海參,有些酸澀。但是施亮不這麽(me) 認為(wei) ,他走過的地方都認為(wei) 自己的海參好。
記者采訪的南方海參養(yang) 殖戶曹光好也認為(wei) ,自己養(yang) 殖出來的海參和北參在品質上並無區別。
北參行業(ye) 專(zhuan) 家和養(yang) 殖企業(ye) 對北參的前景依然樂(le) 觀。他們(men) 認為(wei) 北參南養(yang) 目前麵臨(lin) 兩(liang) 個(ge) 無法克服難題,分別為(wei) 南方無法育苗、無法過夏。南參養(yang) 殖中參苗是最重要的一項成本,無法過夏則限製了海參的生長和捕撈時節。
鮑魚的例子
海參能到南方養(yang) 殖,是技術突破的結果,更大的突破已經在陸續顯現。比如浙江、江蘇企業(ye) 已經開始規模化生產(chan) 苗種,而福建連江縣官塢村已投資建設育苗基地,整個(ge) 育苗項目建成後,可年培育海參苗1.5億(yi) 頭。
南參育苗和南方的夏季高溫的確是兩(liang) 大難點。但此前已有了成功的先例,北方鮑魚在經過雜交後可以成功度過南方高溫,從(cong) 而在南方獲得成功。
1985年全國鮑魚產(chan) 量僅(jin) 為(wei) 100噸左右,1995年產(chan) 量達到千噸,2005年產(chan) 量超過2萬(wan) 噸,2010年這一數字又變成了5萬(wan) 噸。而在5萬(wan) 噸的鮑魚產(chan) 量中,南方鮑魚占到了四分之三還多。田景波表示,“現在連青島酒店的飯桌上也吃的是南方鮑魚,業(ye) 內(nei) 有一個(ge) 說法,一旦哪種海產(chan) 品在南方可以規模化養(yang) 殖,利潤就會(hui) 降下來。”
雖然海參雜交後的肉質難以得到保證,但隻要經過一代代不斷優(you) 選,終究會(hui) 有所改變。經過10年努力,海參對鹽度要求已經降低,但南方夏季高溫依然是一道坎。一旦南方可以培育出足以度夏的海參品種,海參格局將會(hui) 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鮑魚已經經曆了這樣一次變化。
當鮑魚養(yang) 殖利潤不高時,海參又被瞄上。如今南方不少養(yang) 殖海參的網箱,以前就用來養(yang) 殖鮑魚。其實在鮑魚之前,還有一個(ge) 先驅者,海帶本是一種在低溫海水中生長的大型海生褐藻植物,但是上世紀50年代的海帶南移養(yang) 殖試驗成功,海帶就此搬了家。
如果海參走了鮑魚和海帶的老路,勢必會(hui) 衝(chong) 擊到養(yang) 殖海參的四家上市公司。對此,施亮的看法是,養(yang) 殖環節的利潤將被拉低,利潤會(hui) 轉向渠道環節,未來將考驗幾家公司的品牌和渠道控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