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國並購市場共完成69起並購交易,其中披露金額的有62起,交易總金額為(wei) 51.34億(yi) 美元。與(yu) 3月相比,4月並購案例數量環比下降9.2%,交易總額也有所下降,中國並購市場熱度略降。
[注冊(ce) 馬紹爾公司]從(cong) 並購案例數量上看,機械製造行業(ye) 位列第一,共完成12起案例,占案例總數的17.4%。而從(cong) 並購金額來看,能源及礦產(chan) 行業(ye) 穩居第一,披露金額的案例共有6起,披露金額為(wei) 27.36億(yi) 美元,占4月並購披露總額的53.4%。這已經是能源礦產(chan) 連續三個(ge) 月拔得頭籌。
VC/PE支持並購案例8起
清科統計數據顯示,4月份國內(nei) 並購57起,占並購案例總數的82.7%,其中披露金額的52起,披露金額9.90億(yi) 美元,占比19.3%;海外並購7起,占比10.1%,披露金額的5起,披露金額31.60億(yi) 美元,占比61.5%;外資並購5起,占比7.2%,披露金額的5起,披露金額9.84億(yi) 美元,占比19.2%。
4月共有8起並購案例獲得VC/PE支持。其中,被並購方有VC/PE支持的案例3起,涉及中信錦繡、鼎橋投資、力合創投等5家機構。
2012年4月28日,漢纜股份[13.78 0.36% 股吧 研報]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mai) 了常能電器、自然人朱弘、自然人朱明等持有的八益電纜合計80%股權,作價(jia) 2.4億(yi) 元人民幣。清科數據庫顯示,八益電纜曾獲鼎橋投資和九洲創投融資。2012年4月16日,廣東(dong) 宏業(ye) 廣電產(chan) 業(ye) 投資有限公司以人民幣3129萬(wan) 元的價(jia) 格受讓深圳市茁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300萬(wan) 股股權(約占3.59%),茁壯網絡曾獲寬帶資本、中信錦繡投資。
能源礦產(chan) 行業(ye) 繼續領先[注冊(ce) 新加坡公司]
從(cong) 行業(ye) 來看,4月完成的並購案例主要分布在機械製造、能源及礦產(chan) 、房地產(chan) 、生物技術/醫療健康、建築/工程、電信及增值服務等十八個(ge) 一級行業(ye) 。從(cong) 並購案例數量上看,機械製造行業(ye) 位列第一,共完成12起案例,占案例總數的17.4%;房地產(chan) 行業(ye) 位列第二,共完成10起案例,占案例總數14.6%;能源礦產(chan) 和生物技術/醫療健康行業(ye) 並列第三,各完成6起案例,占比8.8%。
從(cong) 並購案例金額來看,能源及礦產(chan) 行業(ye) 穩居第一,披露金額的案例共有6起,披露金額為(wei) 27.36億(yi) 美元,占4月並購披露總額的53.4%;機械製造行業(ye) 位居其次,披露金額的案例共有9起,披露金額為(wei) 13.42億(yi) 美元,占4月並購披露總額的26.1%;化工原料及加工行業(ye) 位居第三,披露金額的案例共有3起,披露金額為(wei) 2.80億(yi) 美元,占4月並購披露總額的5.4%。在能源及礦產(chan) 行業(ye) ,中國石油[10.11 0.00% 股吧 研報]化工集團公司4月27日通過其全資子公司國際石油勘探開發公司成功收購Devon公司在美國的5個(ge) 頁岩油氣資產(chan) 的1/3權益,作價(jia) 24.4億(yi) 美元。這也是4月交易金額最大的案例。
清科統計顯示,4月共完成了7起海外並購,主要分布在機械製造、能源及礦產(chan) 、建築/工程等五個(ge) 一級行業(ye) 。在機械製造行業(ye) 4月上演蛇吞象,三一重工[14.77 -1.14% 股吧 研報]及中信產(chan) 業(ye) 投資基金(香港)顧問有限公司與(yu) 德國普茨邁斯特控股有限公司的股東(dong) 完成了普茨邁斯特控股有限公司股權轉讓的交割手續。本次交易,三一德國和中信基金共出資3.6億(yi) 歐元收購“大象”100%股權,其中三一德國出資3.24億(yi) 歐元,擁有90%股權。
另外,4月共完成了5起外資並購,主要分布在機械製造、房地產(chan) 和清潔技術三個(ge) 一級行業(ye) 。在外資並購中,最引人注目的案例是美國卡特彼勒公司以約69億(yi) 港元的總價(jia) 格受讓年代煤礦機電[0.86 0.00%]設備製造有限公司100%的股權。該案例是4月交易金額最大的外資並購案例。
[注冊(ce) 新西蘭(lan) 公司]2012年4月3日,中國電力[1.77 -0.56%]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宣布,公司通過全資子公司上海中電以4.55億(yi) 人民幣的價(jia) 格收購了上海千博持有的海南大樂(le) 城開發控股有限公司20%的股權。該案例是房地產(chan) 項目引入低碳環保概念後的又一嚐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