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ye) 轉變發展方式,勢在必行”,這一句讓人耳朵起繭的口號,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le) 江最近又提了一次。
這個(ge) 口號,和“堅定不移淘汰落後”、“控製產(chan) 能過快增長”等一樣,與(yu) 這個(ge) 行業(ye) 相生相伴已數年。但每一次,聽者都會(hui) 問,這一次是動真格的嗎?然後,好像什麽(me) 也沒有發生。
但這一次,徐樂(le) 江應該是認真的。作為(wei) 中國鋼鐵業(ye) 龍頭老大的掌門人,他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就提出了寶鋼需“二次創業(ye) ”的目標。而危機之後,徐樂(le) 江顯得更加確信。
“我覺得,中國鋼鐵行業(ye) 未來的幾年到了真正的調整期。盡管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城市化、工業(ye) 化對鋼鐵基礎原材料需求仍在,但是行業(ye) 本身發展到了非轉變發展方式不可的時候了。否則,守著粗放的發展方式,鋼鐵工業(ye) 必然會(hui) 走入死胡同。”他說。
一周前,在一次行業(ye) 會(hui) 議上,寶鋼集團經濟管理研究院院長吳東(dong) 鷹指出,2009年,我們(men) 的增長模式是強心針的方式,但鋼鐵業(ye) 喪(sang) 失了一個(ge) 很好的結構調整機會(hui) 。“我個(ge) 人認為(wei) ,鋼鐵業(ye) 喪(sang) 失了很好的結構調整的機會(hui) ,使我們(men) 的結構調整推遲了幾年。”
三季度,中國鋼鐵業(ye) 的大考即將來臨(lin) 。上遊資源遊戲規則完全改變,下遊市場需求走勢尚未明晰,產(chan) 能調控的國內(nei) 政策絲(si) 毫不鬆,行業(ye) 利潤率為(wei) 3%的一眾(zhong) 鋼企,需要小心了。
那些倒逼的力量
還是一場被動求變。最新的“逼迫”,來自財政部。6月22日,財政部將48種鋼鐵產(chan) 品的出口退稅直接取消歸零,而並非此前預期的從(cong) 9%下降至7%。
“這對我們(men) 做出口的鋼企而言,是個(ge) 不小的打擊。政策的嚴(yan) 厲程度,遠遠超過了我們(men) 的預期。大約會(hui) 有40%-50%的出口量,會(hui) 受到衝(chong) 擊。”華南一家鋼廠國貿公司的負責人對記者坦言,短期內(nei) ,鋼企並不希望收緊出口,因為(wei) 三季度國內(nei) 鋼市經營壓力肯定巨大,出口本可以作為(wei) 一個(ge) 調節。
事實上,統計顯示,5月我國鋼材出口,占粗鋼總量的比例隻有8.8%,尚未觸及10%的關(guan) 稅調整紅線。
“國家可能是更多考慮長期的影響,希望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鋼材品在國際上遭遇的貿易摩擦,又可以反過來倒逼國內(nei) 生產(chan) 企業(ye) ,必須控製產(chan) 量的過快增長。”上述負責人分析認為(wei) 。
同樣動真格的,還有始於(yu) 今年年初的淘汰落後產(chan) 能計劃。溫家寶總理以“鐵腕淘汰”為(wei) 要求,多部委聯手打擊,力度可謂前所未有,誓言打破“越淘汰、越擴張”的怪圈。
5月27日,工信部向各地方政府下達2010年18個(ge) 行業(ye) 淘汰落後產(chan) 能的目標任務,要求落後產(chan) 能在第三季度前全部關(guan) 停。其中2011年底前,鋼鐵企業(ye) 400立方米及以下煉鐵高爐,30噸及以下煉鋼轉爐、電爐將被全部淘汰。
河北鋼鐵[0.00 0.00%]集團一位管理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cong) 今年的決(jue) 心來看,淘汰落後絕對不會(hui) 是走走過場。”
除加速淘汰落後,6月17日,國務院再發“加快鋼鐵工業(ye) 結構調整若幹意見”,明確2011年底前將不再核準、備案任何擴大產(chan) 能的鋼鐵項目,以進一步提高鋼鐵產(chan) 業(ye) 集中度。
同時,建立健全進口鐵礦石價(jia) 格形成機製,既緩減長期產(chan) 能過剩的矛盾,又建立長期穩定的鐵礦石進口渠道,奪回礦石進口定價(jia) 的話語權——目前,鐵礦石交易定價(jia) 模式,已從(cong) 年度長期協議價(jia) ,過渡至季度定價(jia) ,且“礦商說什麽(me) ,中國鋼廠隻能接受什麽(me) ”。
但如果上述構想最終都能實現,無疑將會(hui) 是一個(ge) 美麗(li) 新世界[12.48 -1.89%]。
那些莫辨的道路
吳東(dong) 鷹還提出了一個(ge) 很現實的問題,在供大於(yu) 求的狀態下,企業(ye) 該有怎樣的盈利模式?
“未來的鋼鐵業(ye) ,將處於(yu) 一個(ge) 高位但低速增長的時期,必然是供大於(yu) 求。那利潤從(cong) 哪裏來?我們(men) 的模式是不是要發生變化?”在他看來,這樣的時期,企業(ye) 必須進行戰略選擇,如低成本戰略?精品戰略?差異化的戰略?
徐樂(le) 江為(wei) 寶鋼作出的最新選擇,是精品加規模,即精品體(ti) 現差異化,規模則體(ti) 現走低成本優(you) 勢。“過去,寶鋼根據國內(nei) 需求一直做精品,以國內(nei) 人無我有為(wei) 主。比如,馬口鐵做成易拉罐,中國現在就寶鋼能做。”
“但對寶鋼來說,到現在為(wei) 止,新建項目的機會(hui) 很有限了。中國鋼鐵業(ye) 現在已經產(chan) 能過剩,寶鋼再要發展,唯一的途徑就是和國內(nei) 的鋼鐵企業(ye) 聯合重組,然後調整結構。不少鋼廠的硬件裝備已經水平不低了,把寶鋼的軟實力跟他們(men) 的硬實力結合起來,這對寶鋼,對鋼鐵行業(ye) 今後的發展都有好處。”目前,寶鋼已經形成了兩(liang) 角一邊的國內(nei) 布局,即長三角的大本營,加上珠三角的湛江鋼鐵項目,和西北角的八一鋼鐵[10.25 -3.30%]。
更何況,在鐵礦石新定價(jia) 模式麵前,過去長協和現貨之間的巨大差距,已經不複存在。徐樂(le) 江都坦言,長協機製的崩潰,對寶鋼這一過去的受益者而言衝(chong) 擊不小,現在國內(nei) 鋼鐵企業(ye) 都站在同一起跑線。
但有人擴張,必然意味著有人退出。並且,在中國現行發展體(ti) 製下,大鋼廠好轉型,小企業(ye) 難抉擇。
“就生存環境來說,不少民營鋼企確實已經越來越接近退出的邊緣。”北方一家中型民營鋼廠管理人士告訴記者,“但有些民企還不甘心自動退出。覺得本來可以做得好,可是政策不公,自己受到了擠壓。並且,在還有邊緣利潤的前提下,主動放棄自己的心血,真的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