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產(chan) 值達到5000億(yi) 元的環保裝備大市場,隨著年初國家新政策的出台,或將於(yu) 2015年形成。
3月2日,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發布了《環保裝備十二五規劃》,對環保裝備產(chan) 業(ye) 提出了預期:環保裝備產(chan) 業(ye) 總產(chan) 值年均增長20%,[注冊(ce) BVI公司]環保裝備出口額預計年均增長30%以上,2015年突破100億(yi) 元。2015年,環保裝備總產(chan) 值或達到5000億(yi) 元。
然而這一預期是否樂(le) 觀?規劃力推下,環保裝備產(chan) 業(ye) 各細分領域中,誰又將是最大的受益者?有可能刺破這個(ge) 美麗(li) 泡沫的那根針又是什麽(me) ?
聚寶盆呼之欲出
截至2010年底,全國從(cong) 事環保裝備製造的企業(ye) 5000家左右;工業(ye) 總產(chan) 值近2000億(yi) 元,是2005年的3.5倍;從(cong) 業(ye) 人數50萬(wan) 人以上。而規劃表示,十二五期間要重點推進八大環保裝備類別的發展,這對環保裝備產(chan) 業(ye) ,甚至整個(ge) 環保產(chan) 業(ye) 都是一個(ge) 利好消息。
《規劃》顯示,“十二五”期間,具體(ti) 發展的裝備類別包括:大氣汙染治理裝備、水汙染治理裝備、固體(ti) 廢物處理裝備、噪聲與(yu) 振動控製裝備、資源綜合利用裝備、環境監測專(zhuan) 用儀(yi) 器儀(yi) 表、環境汙染治理配套材料和藥劑和環境應急裝備等八個(ge) 類別。
賽迪顧問[0.20 -1.00%]行業(ye) 分析師黃武俊告訴本刊記者,《規劃》的預期是樂(le) 觀的。十二五期間,預計整個(ge) 環保產(chan) 業(ye) 的總體(ti) 增長水平大概是16%~17%的水平,而環保裝備產(chan) 業(ye) 的增速大大超過這個(ge) 數字,將達到20%的增長率,出口額的增長速度更是整個(ge) 環保產(chan) 業(ye) 的近兩(liang) 倍。2015年,整個(ge) 環保裝備產(chan) 業(ye) 的產(chan) 值達到5000億(yi) 元,就是按這個(ge) 增速計算出來的。
[注冊(ce) 開曼公司]中國環保機械行業(ye) 協會(hui) 吳剛處長告訴《中國經濟和信息化》:“我對這個(ge) 預期是很樂(le) 觀的。”吳剛認為(wei) 整個(ge) 環保裝備產(chan) 業(ye) 將借這個(ge) 機會(hui) 壯大起來。目前,我國監測PM2.5已有了成熟的技術,且部分城市也已開始試點監測,隨著新汙染物監測需求的提出,環境監測領域新的市場將逐步打開。因此,吳剛尤其看好脫硝產(chan) 業(ye) 、以PM2.5為(wei) 代表的儀(yi) 器儀(yi) 表、固廢、應急裝備等細分領域。“這些細分領域的機遇在於(yu) ,國家在這些領域的監控力度的加大導致市場擴容,因此,這些領域的發展速度也將高於(yu) 行業(ye) 平均增速。”
強勢的發展勢頭下,整個(ge) 環保產(chan) 業(ye) 的投資預期也很好。黃武俊說,“十一五”期間,環保產(chan) 業(ye) 投資總額規劃達到1.375萬(wan) 億(yi) 元。“十二五”期間,整個(ge) 環保產(chan) 業(ye) 的投資將繼續增長。他預估,“十二五”期間,整個(ge) 環保產(chan) 業(ye) 的投資額將占到GDP的1.5%,投資總額將達到3.1萬(wan) 億(yi) 元,較“十一五”期間投資額翻一番以上。
花落誰家
黃武俊告訴《中國經濟和信息化》,傳(chuan) 統的城市汙水處理、重點流域水處理、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電力行業(ye) 脫硫脫硝等細分領域仍是環保工作推進的關(guan) 鍵點。
尤其是水處理行業(ye) ,將會(hui) 分得最大塊的蛋糕。有環保行業(ye) 協會(hui) 專(zhuan) 家表示,到2015年,我國新增城鎮汙水管網將達到16萬(wan) 公裏,新增汙水日處理能力4200萬(wan) 噸,汙水處理設施負荷率提高到80%以上,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85%,基本實現所有縣和重點建製鎮具備汙水處理能力。
[注冊(ce) 馬紹爾公司]從(cong) 目前來看,水處理領域的市場份額會(hui) 最大,能占35%~40%。大氣汙染處理設備緊隨其後,預計將會(hui) 占領30%的份額,固廢處理領域所占份額可能是10%~5%。8大細分領域中的其餘(yu) 5大類占據剩下的份額。
各個(ge) 細分領域中,子領域的發展機會(hui) 也是不同的。行業(ye) 發展前景好的,也將會(hui) 帶動下遊產(chan) 業(ye) 的發展。比如在中國,水汙染處理設備的發展相對成熟一些,隨著水處理產(chan) 業(ye) 的發展,膜組件產(chan) 業(ye) 也將水漲船高。膜組件產(chan) 業(ye) 將逐步替代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增長空間很大。十二五期間,我國可以在膜組件產(chan) 業(ye) 領域率先走替代進口的發展道路。
大氣汙染處理方麵,脫硝的發展可能更快一些。由於(yu) “十二五”期間,國家要求發電必須配備脫硝設備,因此脫銷產(chan) 業(ye) 有機會(hui) 迎來春天。加上“十二五”期間,空氣環境質量評價(jia) 範圍由113個(ge) 重點城市增加到333個(ge) 全國地級以上城市,而監測因子中也將增加臭氧、細顆粒物(PM2.5)等新指標,為(wei) 環境監測打開新的市場,因此,黃武俊預測,這個(ge) 細分領域的發展比較平穩,應該能占30%的水平。
此外,固廢處理設備也是增長比較快的領域。十二五期間應該能占到10%~15%的份額。去年出台的“十二五”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顯示,要改革垃圾處理費征收方式,加大征收力度,適度提高垃圾處理收費標準和財政補貼水平。垃圾收費製度的完善和標準的提高,將是保障垃圾處理行業(ye) 順利發展、投資落實的重要基礎。
汙水處理產(chan) 業(ye) 所占的市場份額將最大,該領域的企業(ye) 相對來說會(hui) 機會(hui) 更大,但從(cong) 整體(ti) 增長率來看,固廢處理設備可能會(hui) 更高。
由於(yu) 整個(ge) 環保裝備產(chan) 業(ye) 較為(wei) 分散,因此企業(ye) 要想生存,並攫取最大塊蛋糕,提供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會(hui) 是一個(ge) 可以增強優(you) 勢的選擇。企業(ye) 應該增強自己的整合能力,通過兼並重組拓展更大的環保市場,而對小企業(ye) 來說,要想更好地生存,需要做精做細自己的專(zhuan) 業(ye) 領域。
吳剛則認為(wei) ,企業(ye) 想要做大做強,一定要注重技術,以高科技搶占市場製高點,另外學會(hui) 與(yu) 政府的銜接,充分利用政策和資金提高競爭(zheng) 力。
製約因素
我國已擁有一批較為(wei) 成熟的環保裝備和技術,環保裝備的產(chan) 品種類已多達10000種以上,形成了包括大氣汙染治理、水汙染治理、固體(ti) 廢物處理、噪聲與(yu) 振動控製、資源綜合利用裝備、環境監測專(zhuan) 用儀(yi) 器儀(yi) 表以及環境汙染治理配套材料和藥劑等門類相對齊全的產(chan) 品體(ti) 係,基本滿足國內(nei) 市場對常規環保裝備的需求。
然而,環保裝備產(chan) 業(ye) 的發展仍然存在很大問題,這將使十二五期間,影響該產(chan) 業(ye) 壯大的短板。
目前,我國現有環保裝備產(chan) 業(ye) 的產(chan) 業(ye) 結構也不合理,發展比較分散。我國還缺乏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和市場份額大、具有核心競爭(zheng) 力和係統集成能力的大企業(ye) 。目前產(chan) 值20億(yi) 元以上的環保裝備企業(ye) 僅(jin) 有菲達環保[11.55 -0.26% 股吧 研報]等兩(liang) 家。數量眾(zhong) 多的中小型企業(ye) 分布分散,技術落後。
技術創新機製不健全,間接導致我國環保裝備產(chan) 業(ye) 關(guan) 鍵成套裝備依賴進口,技術成果轉化為(wei) 市場業(ye) 績的進程遲緩。而在企業(ye) 內(nei) 部,研發力量薄弱、技術開發投入不足。市場急需、高效節能的成套設備和核心、關(guan) 鍵部件自主化率不高,基本還是依賴進口。
外因方麵,引導產(chan) 業(ye) 健康發展的政策環境不健全,這也是一個(ge) 很大的製約因素。預期蛋糕很大,但企業(ye) 缺乏做大的資金。此外,由於(yu) 地方保護政策的限製,有實力的企業(ye) 做大做強也將受到影響。
我國環保裝備產(chan) 業(ye) 的標準體(ti) 係不完善,缺乏產(chan) 品質量認證也是一大問題。雖然已初步構建了環保裝備產(chan) 業(ye) 標準體(ti) 係框架,但標準分布不均衡,數量較少,對行業(ye) 和企業(ye) 的規範作用大打折扣。環保裝備招標也不規範,環保監督管理和執法力度不夠,企業(ye) 減排治汙的內(nei) 生動力不足,也抑製了環保裝備的市場需求。
吳剛認為(wei) ,環保裝備產(chan) 業(ye) 的發展障礙在於(yu) 國內(nei) 高精尖水平不高,低水平重複建造,主要依托和模仿國外技術,向國外繳納技術服務費和低價(jia) 競爭(zheng) 盛行蠶食企業(ye) 利潤;另外國家對行業(ye) 的支持局限於(yu) 提供市場和工程補貼,製造企業(ye) 拿錢較少,影響技術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
此外,由於(yu) 投資主體(ti) 單一,資本流向環保市場十分困難,再加上環保投資具有投資大、周期長、高風險等特點,此前相應的激勵政策一直不到位,環保產(chan) 業(ye) 的資本市場不溫不火。上述專(zhuan) 家同樣表示,“十二五”期間將是環保產(chan) 業(ye) 的黃金期,“十二五”環保產(chan) 業(ye) 的總體(ti) 市場投資規模將超過3萬(wan) 億(yi) 元,環保產(chan) 業(ye) 的市場潛力相當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