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十年間 那些我們一起錯過的賺錢時光

套用周星馳的話說:“曾經有一個(ge) 絕佳的投資機會(hui) 擺在我麵前,我沒有珍惜,失去後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yu) 此。”回首過去10年,你曾經錯過了幾次投資的大好機會(hui) 呢? “珍惜”與(yu) “錯過”的矛盾交織,恩怨起伏,是每個(ge) 人的生命中都難以回避的重大主題。

在《大話西遊》中,至尊寶錯過了紫霞,於(yu) 是隻能仰天長歎:“如果上天再給我一個(ge) 機會(hui) ,我會(hui) 對那個(ge) 女孩說三個(ge) 字:‘我愛你’。如果要在這段愛情上加一個(ge) 期限,我希望是一萬(wan) 年!”

不過對許多時下的年輕人來說,[注冊(ce) 香港公司]《大話西遊》裏的這段神吐槽早就OUT了。如今最給力的“錯過”還要數去年底剛剛上映就創下中國台灣影史票房紀錄的《那些年,我們(men) 一起追的女孩》。與(yu) 3年前那部同樣紅遍台灣的《海角七號》不同,《那些年》在風靡台灣地區後,又一路席卷中國大陸、中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ya) 等幾乎所有華語地區。

《那些年》為(wei) 何能引起各地觀眾(zhong) 的普遍共鳴呢?歸根到底,還在於(yu) 每個(ge) 人都曾經曆過一段青蔥歲月,都像柯景騰一樣,那些年由於(yu) “幼稚”、“衝(chong) 動”、“膽怯”等各種原因而錯過的沈佳宜也成了心中永遠的朱砂痣。而且經過歲月的不斷打磨,這顆朱砂痣也越加顯得彌足珍貴。《那些年》的上映如同不經意間拂去了這顆朱砂痣上的灰塵,一時之間,刹那芳華,不可方物,成為(wei) 青春最好的祭奠。

每個(ge) 投資者心中都有N個(ge) “沈佳宜”

“那些年錯過的大雨,那些年錯過的愛情,好想擁抱你,擁抱錯過的勇氣。”由於(yu) “幼稚”、“衝(chong) 動”、“膽怯”等各種原因,許多人的人生中不僅(jin) 錯過了“沈佳宜”,還錯過了許多絕佳的投資機會(hui) 。

2001年,B股對國內(nei) 投資者開放,引發了一波B股大牛市,那時,你在幹什麽(me) ?

2003年,房價(jia) 開始吹響了上漲集結號,隨後幾年一發不可收拾,站在那個(ge) 房子還在賣“白菜價(jia) ”的節骨眼上,你在想什麽(me) ?你是緊握著手裏那點積蓄準備將來養(yang) 老看病,還是勇敢買(mai) 房呢?

2005年,4年熊市折煞了絕大多數股民對股市的熱情,然而在那個(ge) 黎明前的黑暗時刻,你是與(yu) 眾(zhong) 人一同抱怨,卻錯過了其後兩(liang) 年的大牛市,還是堅持“眾(zhong) 人皆醉我獨醒,眾(zhong) 人割肉我入場”的信念,從(cong) 而賺得盆滿缽滿呢?

2007年,當流動性泛濫成災之時,無數散戶依然堅守在6000點的高位夢囈著A股衝(chong) 擊10000點,但有人卻慧眼識珠,發現了中國藝術品投資時代的悄然降臨(lin) 。你是前者還是後者?

2009年,當市場上普遍對金價(jia) 的持續上漲感到恐懼和憂慮的時候,你也跟著一起恐懼了嗎?

……

回想一下,過去那些年出現過的投資機會(hui) ,你抓住了幾個(ge) ?許多人不解:為(wei) 什麽(me) ?他抓住了大牛股,而我卻讓本可翻倍的收益從(cong) 眼皮底下溜走。為(wei) 什麽(me) ?他當年敢於(yu) 出手買(mai) 房,而我卻在猶猶豫豫中目送著房價(jia) 坐上火箭。為(wei) 什麽(me) ?他敢於(yu) 辭職創業(ye) ,今天網店開得紅紅火火,而我卻每天坐在辦公室裏對老板唯唯諾諾。是因為(wei) 貪婪、恐懼、膽怯、猶豫這些心理因素,還是由於(yu) 自己當時缺乏足夠的投資理財知識和經驗呢?

機會(hui) 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

“我敢打賭十年之後我連log(對數)是什麽(me) 都不知道,也會(hui) 活得好好的,但是我無論如何也不想失去關(guan) 於(yu) 追你的回憶,盡管最終我並沒有和你在一起。”《那些年》中,柯景騰這樣詮釋他對課堂知識的看法。如今已是成年人的我們(men) ,或許的確不需要記得log是什麽(me) 意思。但有些課堂上老師沒有教授的知識,卻可以成為(wei) 我們(men) 終身受用的寶貝。

原上海銀行副行長王世豪對記者說過,在中國一步步走向改革開放的道路上,每一個(ge) 特定的曆史時期,都出現過一些特定的投資理財機會(hui) 。有些人成功抓住了其中的一次或者N次機會(hui) ,從(cong) 而成就了今天財務自由的幸福生活,然而更多的人卻總是一次次讓機會(hui) 從(cong) 眼皮底下溜走。[注冊(ce) 香港公司]這是因為(wei) 機會(hui) 永遠都留給有準備的人。把握理財機會(hui) 需要一定的投資理財基本知識。這就需要投資者平時做個(ge) 有心人,通過閱讀各種理財書(shu) 籍、刊物學習(xi) 各方麵的理財知識,同時要能敏銳察覺到各理財市場的發展變化和各種國家大事,從(cong) 而在第一時間抓住投資機會(hui) 。

除了知識儲(chu) 備,良好的心態也是避免“錯過”的關(guan) 鍵因素,一方麵要認準機會(hui) ,該出手時就出手;另一方麵也不能抱著急功近利;一夜暴富的想法去博投資機會(hui) 。因為(wei) 理財是一個(ge) 日積月累的學習(xi) 過程和財富緩慢積累的過程,以正常的心態參與(yu) 才能帶來更多的幸福。

“沈佳宜”嫁人了 投資機會(hui) 還會(hui) 來

在投資市場中,曆史是最好的老師。本組《封麵文章》,我們(men) 就通過10位投資者的真實經曆,為(wei) 大家回顧了過去10年中出現過的10個(ge) 絕佳的投資機會(hui) ,目的並不是讓讀者為(wei) “錯過”而懊悔,而是通過分析梳理這些投資機會(hui) 出現的原因、市場演變、最終結果以及投資者的心態變化,幫助讀者更好地認清自己“錯過”的原因,並且證明一個(ge) 最重要的理財信念:錯過了當年我們(men) 一起追過的女孩,留下的將是終身的遺憾,但錯過了當年的投資機會(hui) ,卻並不打緊,因為(wei) 投資機會(hui) 永遠都存在,並且永遠垂青於(yu) 那些懂得不斷學習(xi) 和擁有勇氣的人。就像《那些年》裏說的:“每嚐過一次愛情,我都能獲得無與(yu) 倫(lun) 比的勇氣,在跌倒的時候吹拂傷(shang) 口,然後重新站起。”放下過去,放眼未來,抓住下一個(ge) 投資機會(hui) ,你就是理財達人!說到底,理財是一生的功課,我們(men) 隨時可以從(cong) 頭再來!

最後,套用《大話西遊》裏那句經典台詞,與(yu) 所有經曆過“錯過”的投資者共勉:“如果上天再給我一個(ge) 投資機會(hui) ,我會(hui) 對那個(ge) 它說三個(ge) 字:‘我買(mai) 了’!”

10年機會(hui) 逐個(ge) 數

2001

機會(hui) :B股

人物:張培芬

“回頭看看,當時真的什麽(me) 都不懂,如果真的買(mai) 了B股,後來賺錢了又沒有及時拋掉的話,說不定倒還套著呢!”現年43歲的張培芬是上海某部委的一名公務員,對她來說,2001年B股那波大牛市是她終身難忘的。

1999年,隨著“5·19”行情的啟動,張培芬也在同事的勸說下開始投資股票。盡管當時炒股完全是聽同事的消息,但在牛市中,這種危險的炒股方法也讓她賺了不少錢。到了2001年的年初,單位裏開始有不少同事議論B股可能會(hui) 對內(nei) 開放了。“當時我壓根不知道B股是什麽(me) 東(dong) 西,後來聽說B股是用外幣結算的,還可以T+0交易,風險比A股大,我就有些擔心了,因為(wei) 我生性還是比較謹慎的,之前買(mai) A股已經賺了點錢,所以當時也沒當回事。”張培芬說道。

2001年2月19日,傳(chuan) 言果真兌(dui) 現了。張培芬身邊不少同事都開始炒B股,而B股也像發了瘋似地不停上漲。一時之間,雞犬升天。“我記得坐我寫(xie) 字台對麵的小陳當時隻用了0.4美元一股的價(jia) 錢買(mai) 了(900908),後來聽說到6月份的時候就漲到了1.2美元了,3個(ge) 多月漲了2倍啊!不過他當時沒拋掉,到8月份股價(jia) 反彈的時候0.8美元一股賣掉了,也賺了1倍多了。”說到這裏,張培芬興(xing) 奮極了。

盡管錯過了這次由對內(nei) 開放而興(xing) 起的B股大牛市,但張培芬也並沒有顯得特別沮喪(sang) ,因為(wei) 雖然當時她身邊不少同事都借此機會(hui) 賺了一大筆錢,但也有些同事由於(yu) 貪心而沒有在高點離場,最終導致收益少了許多。也有的同事經不住誘惑,在5、6月份的時候追高入場,從(cong) 而被套在了高崗上。“就說那個(ge) 氯堿B吧,後來直到2007年大牛市的最頂峰才碰了一下1.2元的高位,現在也才隻有5毛多,這種曆史性的投資機會(hui) 錯過了以後就很難再出現了。”張培芬總結說。

點評:1992年2月,B股市場誕生。在經曆了最初的混亂(luan) 後,B股市場的大門正式對境內(nei) 投資者關(guan) 閉了。直到2001年2月20日,為(wei) 了激活B股市場,讓海外投資者重回國內(nei) ,中國證監會(hui) 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正式下發通知,決(jue) 定自2001年2月21日起,允許國內(nei) 居民買(mai) 賣B股。這一政策瞬間打開了沉寂多年的B股市場資金流動大門,從(cong) 2001年2月19日到6月1日,上海B股指數漲幅達189%,很多B股個(ge) 股甚至上漲超過300%,不僅(jin) 讓一大批當年的套牢者得到重新獲利的機會(hui) ,也使不少看準時機的投資者獲利頗豐(feng) 。

然而與(yu) 管理層希望通過開放B股吸引外資踏上歸途恰恰相反,B股開放之初外資立即上演勝利大逃亡,而“解放者”則是國內(nei) 的無數散戶。就在B股經曆了那個(ge) “瘋狂的春天”之後,立即迎來了暴跌,許多沒有認清B股暴漲本質的國內(nei) 散戶再次體(ti) 會(hui) 到“紙上富貴”的苦澀。

此後,關(guan) 於(yu) B股改革、關(guan) 停或與(yu) A股合並的呼聲和傳(chuan) 聞不絕於(yu) 耳,但B股真正的改革始終不見蹤影。B股市場始終處於(yu) A股小跟班的尷尬狀態。今天,B股已成了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隻有少數投資者抱著將來B股改革時可能獲取製度性溢價(jia) 的心理而繼續在B股中潛伏。11年前炒B股的熱潮也成為(wei) 了一個(ge) 不可複製的曆史片段。

2002

機會(hui) :商鋪

人物:劉紹益

2002年,上海樓市剛剛起步,商鋪投資同樣也蘊含著很多的機會(hui) 。如在那段時間投資商鋪,既可以做到在價(jia) 格底部進入,享受到物業(ye) 本身增值帶來的收益,同時還能夠分享到鋪位租金上揚帶來的巨大收益。

劉紹益是上海人,從(cong) 上個(ge) 世紀90年代中期就開始創業(ye) ,經營一家小規模的印刷廠,家境比較殷實。因為(wei) 手中有閑錢,在2002年前後,他曾考察了好幾個(ge) 商鋪項目,但最終都沒買(mai) ,回頭看來,委實錯過了不少機會(hui) 。而錯過這些機會(hui) 的原因,卻僅(jin) 僅(jin) 隻是一念之差。

2002年初,劉紹益了解到,在徐匯區斜土路、大木橋交叉口處有商鋪出售。商鋪是金色港灣的配套商業(ye) ,每個(ge) 鋪位大概將近100平方米左右,開發商承諾“買(mai) 一送一”,即購買(mai) 商鋪可獲贈相同麵積的地下室。

劉紹益除了對商鋪很感興(xing) 趣之外,還想連同二樓的公寓也一並買(mai) 下來。二樓的公寓有兩(liang) 個(ge) 房間朝南,通透亮堂,外麵還有一個(ge) 麵積大約50平方米的露台。按照他的計劃,考慮把這裏改造成為(wei) 辦公室,外麵的露台上可以搭個(ge) 涼棚,如有客戶過來,可以喝茶聊天。附帶商鋪贈送的底層甚至可以擺設備,也做庫房、機房。

不過就在劉紹益選好房,準備交付定金的時候,開發商又提了一次價(jia) ,公寓從(cong) 4950元/平方米漲到了5100元/平方米,這讓他心裏有了一點小疙瘩。他要求售樓小姐打點折扣,但對方就是不肯鬆口讓步,這讓他有些耿耿於(yu) 懷。就在僵持的那段時間,售樓小姐表現得很殷勤,隔三岔五打電話過來,催促他過去交定金,這反而起了反作用,“我認為(wei) 可能是賣不掉了,才故意找到我”。雙方僵持了一個(ge) 月後,劉紹益明確告訴對方“不要了”。

後來的市場行情走勢讓他有些追悔莫及。兩(liang) 年後,商鋪由最初的10000元/平方米漲到了25000元/平方米,現在附近出售的商鋪掛牌價(jia) 更是達到了75000元/平方米。同時,隨著徐匯商圈輻射,以及周邊商業(ye) 氛圍日漸濃厚,不斷有品牌店進駐,租金水平開始升,目前已經達到了10~12元/平方米·天,一套麵積大約100平方米的商鋪,年租金收入可達40萬(wan) 元左右。

另外一次機會(hui) 出現在靜安區。2002年的夏天,他得知康定路上有一套麵積約80平方米的臨(lin) 街商鋪,對方要價(jia) 8000元/平方米。看過之後其他方麵都比較滿意,除了麵積,因為(wei) 他想找一間麵積大一些的商鋪。最後一次見中介的時候,他還帶了2萬(wan) 元,準備交付定金。中介見他誠心買(mai) 房,主動表示免收他的中介費,希望促成交易;房東(dong) 表示也可以去掉零頭。但他最終還是沒有把錢拿出來。目前,康定路上的商鋪售價(jia) 已經超過了70000元/平方米。

還有一次,劉紹益甚至放棄了到手的機會(hui) 。

那是在2004年底,一次偶然的機會(hui) ,在三江路、龍漕路路口,又看到有商鋪對外銷售。其中一套麵積約100平方米的底層商鋪,房型正氣,讓他感到非常滿意。開發商報價(jia) 30000元/平方米,周邊公寓已經賣到了19000元/平方米,兩(liang) 相對比,顯得商鋪售價(jia) 並不高。也許是因為(wei) 有了前兩(liang) 次教訓,看好房之後他馬上取出5萬(wan) 元付了定金。

但付了定金之後,劉紹益又覺得心裏有些不太踏實起來。他發現周邊商業(ye) 氛圍很淡,商圈輻射不到這裏,因此擔心以後商鋪難以租出去,造成長期空關(guan) 。恰好他認識的一個(ge) 人也想買(mai) 那裏的商鋪,於(yu) 是劉紹益把自己的房號轉讓給那個(ge) 熟人,自己來了個(ge) “金蟬脫殼”。

事後,劉紹益承認還是看走了眼。商鋪剛剛交付,就被一家國有商業(ye) 銀行看中,簽了一份長期租約。而在一年之後,周邊商鋪的售價(jia) 便漲到了50000萬(wan) 元/平方米。如今,周邊的社區商業(ye) 氛圍逐漸濃厚起來,包括克莉絲(si) 汀餅屋、海王星藥店、羅森超市等都已進駐。

點評:投資商鋪,除了獲得物業(ye) 本身增值所帶來的收益之外,還能因為(wei) 商鋪出租而帶來的高額租金回報,所以素有“一鋪養(yang) 三代”的說法。在2002年前後,上海的房價(jia) 水平尚處於(yu) 低位,而且除了市中心區域外,很多地方的商業(ye) 氛圍都沒有成熟起來,因而在那段時間,投資商鋪既可賺到物業(ye) 增值帶來的收益,也能享受到租金上漲帶來的長期穩定回報,商鋪投資可謂是“雙豐(feng) 收”。

中原地產(chan) 對上海曆年來商鋪投資回報率做了分析統計,發現在2002年前後,平均回報率在10%~12%;即使在2005年前後因為(wei) 房價(jia) 的上漲導致回報率有所回落,但也達到了8%左右,比較理想;隻是到了2008年以後,才降到6%以下。

即使在目前,商鋪的投資回報率已經回落到低位,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持續,周邊區域還是有機會(hui) 可以挖掘,比如部分目前商業(ye) 配套一般,但未來人口將大量遷入的區域,無疑能夠成為(wei) 新的“掘金點”。

2003

錯失的機會(hui) :住宅

人物:崔建強

下麵這個(ge) 故事,或許大家都會(hui) 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wei) 我們(men) 可能不止一次地聽到身邊有人這樣說:“要是我當初把那套房子買(mai) 了……”

從(cong) 下麵這個(ge) 即將登場的故事主角身上,我們(men) 發現了這樣一個(ge) 普遍存在的現象,由於(yu) 各種各樣的原因,很多人一再浪費購房時機。這一次,我們(men) 把視角對準了一位“新上海人”,名叫崔建強,陝西人。他的經曆,很有代表性。

上海的住房也曾經有過“白菜價(jia) ”,崔建強就碰到過。

“你絕對想不到,那個(ge) 時候我曾有機會(hui) 隻花不到10萬(wan) 元,就可以買(mai) 到一套房”。2000初,由於(yu) 換了一份工作,崔建強從(cong) 黃浦區搬到了閔行區靜安新城。這個(ge) 社區是一個(ge) 動遷房性質的大型社區,於(yu) 上世紀90年代中期為(wei) 了配合靜安區市政動遷而建。整個(ge) 新城由十二個(ge) 分區組成,最早的一區建於(yu) 1996年底,最新的十二區於(yu) 2000年竣工。他跟同事一起,在一區租住了一套兩(liang) 房。

半年後的一天,房東(dong) 通知他們(men) 另行租房,自己準備把房子掛牌出售。可能是出於(yu) 考慮減少售房成本,比如節約中介費用,房東(dong) 提醒崔建強,如果他願意買(mai) ,可以再便宜一點,總價(jia) 大概9.8萬(wan) 元即可成交。

他租住的這套兩(liang) 房麵積約72平方米,以房東(dong) 當時的報價(jia) 來計算,單價(jia) 隻有1360元/平方米。現在看來,這簡直相當於(yu) 白送!記者在靜安新城走訪時了解到,目前出自該社區的二手房報價(jia) 在1.8萬(wan) ~2萬(wan) 元/平方米之間,對比之下,當時的價(jia) 格連現在的零頭都不到!

但崔建強當時顯然沒有意識到這是個(ge) 千載難逢的機會(hui) 。他說:“當時還是個(ge) 單身漢,並未成家,買(mai) 房的欲望不是很強烈。”但現在回頭來看,如果當時買(mai) 了那套房,無疑抄了大底。

崔建強在一家台資公司上班,隨著自己技術水平的提高,收入也多了起來。同時,已經成家的他,隨著兒(er) 子的出生,買(mai) 房已經成為(wei) 不得不考慮的現實問題。他愛人也認為(wei) 在上海買(mai) 房更加靠譜,可以把小孩接過來帶在身邊。

2003年夏天,已經買(mai) 了房的同事現身說法,勸他買(mai) 一套。雖然當時房價(jia) 又漲了一些,按照他當時的條件,完全有能力承受。崔建強當時已經積攢了大概八九萬(wan) 元,有能力支付首付款。而且按照他當時已經接近5000元的月收入,應付月供沒有任何問題。其間,他又搬了兩(liang) 次家,從(cong) 靜安新城搬到平陽二村。不到3年時間,就搬了3次,頻繁的搬家讓他感到有些疲憊不堪,買(mai) 房的欲望也很強烈。

但房價(jia) 的快速上漲讓他感到有點糾結。不到3年時間,附近的二手房價(jia) 漲到了4500元/平方米,自己辛辛苦苦攢了3年,居然隻夠付首付款,這讓他感到有些不甘。機會(hui) 往往是稍縱即逝,就在他猶豫的時候,房價(jia) 不斷上漲,原本足夠支付首付的積蓄,在幾個(ge) 月之後卻發現不夠了,這反而進一步打消了他的買(mai) 房念頭。就這樣,在猶豫中,崔建強選擇了放棄。

“我當時要是在上海買(mai) 了房,現在也是一個(ge) 百萬(wan) 富翁了。”談起自己曾經錯失過的機會(hui) ,崔建強自嘲地對記者說,“現在回想起來,我當時為(wei) 何就不能果斷決(jue) 絕一些,買(mai) 了再說。要是知道房價(jia) 會(hui) 漲到現在這個(ge) 水平,我砸鍋賣鐵也要買(mai) 。隻可惜啊,再也沒有第二次機會(hui) 了。”說這話的時候,他舉(ju) 起右手,狠狠地揮了一下。雖然他最終還是在老家陝西鹹陽買(mai) 了一套房,但如果當時把房子買(mai) 在上海,至少現在老婆、小孩可以每天跟自己呆在一起,一家人有享不盡的天倫(lun) 之樂(le) 。而現在,他隻能通過電話,向家人訴說自己的思念之情。更主要的是,在上海打拚了十多年,因為(wei) 經常換房搬家,那種漂泊不定的感覺已經緊緊地攫住了他的心,沒法擺脫。

點評:近年來房價(jia) 的上漲,原因非常複雜,諸如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導致需求增加、供應結構不合理、投資性需求比例過大、土地價(jia) 格快速上漲……在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房價(jia) 一路快速上漲。其間在2005年和2008年因為(wei) 宏觀調控和金融危機曾有所停滯,但隨後依然保持快速上漲態勢。直至2011年宏觀調控政策作用顯現,房價(jia) 上漲勢頭才被遏製住。根據上海市發改委曾經公布的一份市場監測資料顯示,在2003年初,包括黃浦、徐匯、靜安在內(nei) 的市中心商務區,中檔樓盤售價(jia) 在7000~9000元/平方米之間,高檔樓盤也不過15000元/平方米。包括寶山、閔行在內(nei) 的外圍區域,普通樓盤售價(jia) 在3300~4500元/平方米之間。而如今,同等品質的樓盤,售價(jia) 均已上漲了6倍左右。如上述市中心商務區的中檔樓盤售價(jia) 普遍在45000~60000元/平方米之間,外環線附近的新盤單價(jia) 也超過了20000元/平方米。在這一輪將近10年的“房產(chan) 牛市”中,不管何時買(mai) 房,都有賺頭,其區別在於(yu) 賺多賺少。

2004

失去的機會(hui) :開網店

人物:陳俊華

陳俊華目前在一家IT公司任職,生活過得波瀾不驚。“其實2004年時候就有同學找我一起開網店創業(ye) 了。”陳俊華撓了撓頭說,“當年沒想到啊,現在網購會(hui) 這麽(me) 火。”

原來,當時陳俊華剛剛畢業(ye) 工作不久,在一家外資小企業(ye) 上班。“那時候工作也是亂(luan) 找一氣,就想著先埋頭幹兩(liang) 年,學點東(dong) 西再說。”陳俊華回憶說。就在那個(ge) 時候,他本科時候的室友來找他,說是想要一起開家網店創創業(ye) 。

“也是因為(wei) 計算機專(zhuan) 業(ye) 的關(guan) 係,大二、大三的時候我們(men) 倆(lia) 都喜歡鼓搗鼓搗電腦,一起搞搞各種硬件、軟件的。”陳俊華笑笑說,“後來麽(me) 也就仗著有些‘手藝’,就幫師姐啊師妹的修修弄弄。”畢業(ye) 之後,陳俊華的室友繼續留校讀研,因為(wei) 空暇時間比較多,就想著找點事情做,然後就想到了開一家電腦數碼的小專(zhuan) 營店。

“他找到我,說是希望一起出點錢,然後他可以主要負責跑貨源、硬件技術,我則側(ce) 重網店的維護、軟件方麵,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在學校附近租一個(ge) 小的實體(ti) 店麵,反正他有時間,可以提供一些維修等技術服務。”然而,陳俊華跟家裏商量了一下,覺得當時網絡購物還是“不靠譜”,老百姓的購物習(xi) 慣、消費心理是一方麵,網店在支付、運送和質量保證方麵也都有著很多不完善之處。況且自己剛剛工作,既沒有閑錢也沒有很多精力去忙這些事,“可能也是覺得太麻煩了吧。”陳俊華歎了口氣。

讓陳俊華沒有想到的是,隨著淘寶、支付寶等互聯網商務的蓬勃發展,很快網購成了人們(men) 的家常便飯,連快遞業(ye) 都跟著火熱了起來。前年陳俊華參加同學聚會(hui) 的時候聽說,室友後來就自己開了店,不但在淘寶上已經算是‘信譽老店’,在學校附近的實體(ti) 店也是小有名氣了。“想來還是頗有些後悔的。看看現在新開的網店,已經不像當年那樣了,競爭(zheng) 越發激烈,人氣、信譽的影響很重要,又充斥著大量仿冒、作假的情況,做實體(ti) 商品的起步就比較難了。”陳俊華最後說,“回頭看看,也隻好說是與(yu) 機遇擦肩而過了吧。”

點評:跨入21世紀的電子商務發展迅猛,陳俊華讀的計算機專(zhuan) 業(ye) 在當時也是十分火熱。然而,日新月異的變化仍然超出了不少人的預料。隨著8848、ebay易趣等網絡拍賣網站的興(xing) 起和蓬勃發展,互聯網購物逐漸開始進入人們(men) 的視線。

而到了2004年,異軍(jun) 突起的淘寶網加上支付寶平台給網絡購物支付方式帶來的變化,使得網購真正進入了一個(ge) 百花齊放的時期。由於(yu) 較低的門檻和較高的靈活性,網購的魅力一年年地顯現,人們(men) 的消費習(xi) 慣和消費觀念也逐漸接受了這種改變。電子商務網站的發展也帶動了網店創業(ye) 的發展。然後,到了今天我們(men) 再回過頭去看2004年的那段時間,網店的創業(ye) 已經變得很普遍、很大眾(zhong) 化了,相對的,我們(men) 錯過的那份最開始的機遇,如今也就有些不一樣了。

2005

失去的機會(hui) :股市

人物:黃夢洲

今年33歲的黃夢洲就職於(yu) 一家4A廣告公司,是同事眼中的小帥哥,因此平時同事們(men) 都喜歡叫他“黃帥”。早在黃夢洲上大學的時候,他就跟著父親(qin) 一起炒股票。當時A股正處於(yu) 1999年到2001年的那波大牛市中,然而當他大學畢業(ye) 後,自己獨立操作股票賬戶時,卻迎來了熊市。由於(yu) 市場低迷,黃夢洲便一直采取短線操作思路,一到止損點立刻認賠出局,而一到止盈點也同樣毫不手軟,見好就收。

這樣操作一直到2005年,黃夢洲都是有賺有虧(kui) ,總的來說還算小有收獲。然而正是由於(yu) 習(xi) 慣於(yu) 這種熊市思維,使得2005年下半年A股出現上漲的時候,黃夢洲依然認定這隻是熊市中的曇花一現,998點肯定還會(hui) 被跌穿。

正是在這種慣性思維的指導下,黃夢洲不停地“打一槍換一個(ge) 地方”,從(cong) 2005年“打”到了2006年,手裏的個(ge) 股從(cong) 未持有超過3個(ge) 月的,但在牛市中,這樣的操作卻使他的收益落後於(yu) 大盤,直到2006年9月,上證指數突破1700點後,幾經掙紮後的黃帥才停止了短線操作,但到了2007年3月,眼看著股價(jia) 持續上漲,黃夢洲又忍不住恐懼了起來,清盤出局,這樣一來,他又錯過了2007年大牛市的大部分收益。此後幾年,黃夢洲每每談起這段投資經曆就抱怨說:“熊市思維害了我!”

點評:2001年,上證指數上摸2245點,隨後開始一路下行,雖然其中也有過幾次反彈,但終究不成氣候,其中股市長期上漲乏力的關(guan) 鍵因素在於(yu) 股權分置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jue) 。股權分置在很多方麵製約了資本市場的規範發展和國有資產(chan) 管理體(ti) 製的根本性變革。而且隨著新股發行上市不斷積累,其不利影響也日益突出。終於(yu) 在2005年5月,中國證監會(hui) 發布了《關(guan) 於(yu) 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guan) 問題的通知》,標誌著中國資本市場股改的開始。8月,中國證監會(hui) 等五部委聯合發出《關(guan) 於(yu) 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指導意見》,股改開始大規模推行。也正是在股改推行之時,上證指數觸摸到了998點的曆史低點,突破了許多股民的心理防線,股市“推倒重來論”等極端悲觀的輿論甚囂塵上。幾乎是在同一時間,人民幣匯改啟動,人民幣匯價(jia) 由掛鉤美元改為(wei) 參考一籃子外幣,從(cong) 此開始,人民幣步入了長期升值的通道。在股改和匯改兩(liang) 大根本性利好因素的作用下,2005年下半年開始,A股市場蹣跚回暖,2005年10月完成最後一跌後,A股正式步入了連續兩(liang) 年單邊上漲的超級大牛市中。然而站在2005年往前看,又有多少股民能預見到這一波瀾壯闊的大牛市呢?

2006

失去的機會(hui) :基金

人物:薛英

薛英是上海一家進出口公司的銷售總監,平時工作總是安排得滿滿當當。2005年的時候,薛英在朋友的推薦下,開始涉足基金投資。

“我還記得很清楚,那時候我買(mai) 的第一隻基金是上投摩根中國優(you) 勢,還是衝(chong) 著當時的明星基金經理呂俊去的。但是買(mai) 了以後工作實在太忙了,後來這筆投資就給忘了。”薛英說道。

到了2006年,A股的持續上漲也讓她身邊越來越多的同事和朋友開始談論和涉足股市,薛英當時也和丈夫談起過要不要再買(mai) 點基金的事。但從(cong) 事科研的丈夫卻對投資這檔子事沒什麽(me) 興(xing) 趣,還總是以“世界上哪有那麽(me) 好賺的錢?”“你忘了前兩(liang) 年買(mai) 股票被套的經曆了?”等說法來反駁薛英的主張。

而此時,薛英由於(yu) 經常需要出差而將家裏的財政大權交給丈夫,自己也鮮有功夫過問,這事也就這麽(me) 耽擱下來了。就在2006年12月,A股發動了一波氣勢洶湧的藍籌股大行情,一時之間群情激奮。薛英看到新聞,於(yu) 是抽空上網查看自己的基金賬戶,卻突然發現之前買(mai) 的幾隻基金都不見了。一問丈夫才知道,原來這些基金早在3個(ge) 月前就被丈夫贖回了。隻是丈夫怕薛英反對而沒有告訴她。知道這個(ge) 情況後,薛英還和丈夫爭(zheng) 辯起來,隻是丈夫依然堅持認為(wei) 基金這東(dong) 西有得賺就不錯了,不要太貪心,而且A股當時已經創出曆史新高了,隨時可能掉頭向下。對基金投資並不太在行的薛英聽了之後,也覺得不無道理,而且就算現在追高風險也太大了。

可後來的事實證明,薛英丈夫的想法太過保守了,隻可惜薛英在忙碌的工作中,沒能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市場和打理基金,使得薛英不但在2006年的基金大爆發之年收獲有限,在之後2007年的大牛市中也沒能有所斬獲,錯失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依靠投資理財致富的機會(hui) 。

點評:如果說1998年是中國基金元年的話,那2006年無疑是中國基金大爆發的元年。這一年,開放式股票型、混合進取型基金全年的累計平均漲幅為(wei) 130%和125%,與(yu) 上證指數130%和指數120%的漲幅相比基本持平。這一年,淨值增長最高的3個(ge) 開放式基金分別是景順長城內(nei) 需增長(182%)、上投阿爾法(173%)和上投摩根中國優(you) 勢(171%)。由此也開啟了市場追逐明星基金和明星基金經理的熱潮。

2006年,凡是選擇通過基金投資股票的基民,隻要持基不動,絕大部分人的收益都跑贏了股民。也正是從(cong) 這一年開始,在強烈的賺錢效應刺激下,“基民”、“養(yang) 雞(基)”等新鮮詞匯開始頻繁出現在大眾(zhong) 媒體(ti) 上。從(cong) 此以後,基金也已成為(wei) 老百姓最熟悉的理財手段。

這一年,指數基金首次展示出它在牛市中上漲迅猛的魅力。同樣是在這一年,封閉式基金在淨值大幅增長和折價(jia) 率大幅縮小的雙重作用下,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全年所有封基的平均回報率高達148%,年度市價(jia) 回報率第一的甚至高達240%。

2007

失去的機會(hui) :藝術品

人物:秦春榮

為(wei) 了尋訪藝術品收藏、投資領域的人物,記者找到了華東(dong) 師範大學拍賣研究所的所長秦春榮。沒想到,秦春榮一聽記者的來意,立刻就笑了:“要說在藝術品方麵錯過的機會(hui) ,那真是隨手拈來,每年都會(hui) 有這樣那樣的故事。我自己在2007年就遇到過一回,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秦春榮告訴記者,他的愛好比較廣泛,喜歡收藏各種類型的藝術品,也經常逛逛各處的古玩市場、拍賣行,這裏看看、那裏瞧瞧。2007年的春天,一個(ge) 平日裏相熟的古玩店老板打電話給秦春榮,說有件“好東(dong) 西”讓他過去店裏看看,“一準”喜歡。當時那家店在徐家匯附近的一個(ge) 古玩花鳥市場,秦春榮第二天中午吃了飯就興(xing) 衝(chong) 衝(chong) 地出了門。“那天一直下著小雨,我還很清楚地記得是打了個(ge) 車過去的。”秦春榮頓了一頓,接著回憶道,“我一推門進去老板就招呼我到裏屋,神秘兮兮地拿出了一個(ge) 象牙雕件。”說到這,秦春榮搖搖頭,又笑著說,“那真是,突然有種眼前一亮的感覺。”

原來,老板拿出的這根一米左右的象牙是非常完好的一整根,上麵精巧地雕刻了縮小版的清明上河圖。秦春榮解釋說,象牙的製品曆來都是非常珍貴的,整根的象牙更是如此。在藝術品收藏裏,象牙跟雞血石等其他一些收藏品都屬於(yu) 雜項,“而象牙更被稱為(wei) 是雜項裏的上品,品質極高,也很適合做成精細的擺件。”秦春榮的話語裏透著感慨,“我本就喜歡清明上河圖,家裏還有一幅1:1高仿的清明上河圖的絹畫,當時見到這麽(me) 一根象牙,自然大為(wei) 動心。”

雖然喜歡,但老板開出的3萬(wan) 元左右的價(jia) 格還是讓秦春榮很是猶豫。“畢竟按那時候的市場情況,3萬(wan) 元說不上便宜。”秦春榮告訴記者,“那天也真是猶豫了好一會(hui) 。”由於(yu) 老板死活不肯讓價(jia) ,最後秦春榮還是沒有買(mai) 下那根象牙雕件,“那時候覺得要不還是先等一等,看看市場的情況再說。”秦春榮歎了口氣說,“千金難買(mai) 早知道啊。”

“那現在這根象牙能值多少?” 記者急忙問。秦春榮笑了,連連擺手:“現在後麵加一個(ge) 零也不止咯!”他接著說,之後市場漸漸走高,大概過了一年多就後悔了。“後來有段時間真是越想越覺得後悔,可是後悔也沒用啊,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好東(dong) 西錯過了也就錯過了。”

秦春榮接著告訴記者,由於(yu) 現在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增強,象牙製品已經愈發顯得稀缺。而幾年前的那根象牙既不是從(cong) 地下挖出來的猛獁象象牙,也不是較為(wei) 粗糙的非洲象象牙,而是偏細膩的、貨真價(jia) 實的亞(ya) 洲象象牙。“再加上老一輩工匠比之機器更為(wei) 精細的做工,現在真的已經是一貨難求了。”秦春榮也是釋然般地又笑著說,“價(jia) 格十倍甚至上百倍地往上翻,也算在所難免的了。”

點評: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無論是文化上的精神需求還是金融的投資需求,都大大促進了藝術品市場的繁榮。2005年末、2006年初,我國藝術品收藏愛好者和投資者已達7000萬(wan) 人,一片“全民參與(yu) ”之勢。2006~2007年,作品的流拍、價(jia) 格的下跌卻使得買(mai) 家進入了一定的遲疑觀望,市場的火熱態勢有所降溫。不過,藝術品投資作為(wei) 繼金融投資、房地產(chan) 投資後的新方向,依然越來越多地受到投資者的關(guan) 注和認識,市場在短暫的停歇之後很快一路走高。

到了2009、2010年,各種100%成交率的拍賣專(zhuan) 場、過億(yi) 元的拍品頻頻出現,許多專(zhuan) 家都驚呼“天價(jia) ”、“看不懂”。應該說,收藏市場雖不像股市、樓市有著明顯的大起大落,可是近年來投資熱點的頻頻出現,使得收藏市場不管是投資者的數量還是藏品的類別都大大地擴充,漸漸成為(wei) 了一大新的投資方向。藝術品市場本就充滿遺憾,站在今天回首那個(ge) 價(jia) 格低、贗品少的2007年,我們(men) 錯過的機會(hui) 真是數不勝數了。

2008

失去的機會(hui) :讀MBA

人物:楊文

如果說投資股票、基金、房地產(chan) 、金銀幣是外部投資的話,那麽(me) 給自己充電便可以理解為(wei) 內(nei) 部投資。對於(yu) 職場一族來說,培訓、再教育也是提高職場回報率的有效途徑,不過那些年裏,投資自己的成本也在一路上漲。

提及MBA學費的一路飆升,楊文不由地唏噓。

2008年,在職場曆練了四五年後,楊文覺得自己的職業(ye) 生涯正出現瓶頸。“每天做的是差不多的事情,工作的熱情也開始消減”。讓楊文覺得比較苦悶的是,短期之內(nei) 也看不到職場提升的希望。在一家證券公司工作的他開始尋找新的職業(ye) 機會(hui) 。不過,在麵對自己心儀(yi) 的職位時,楊文覺得學曆是一道門檻。“雖然對於(yu) 職場來說,經驗、能力是更重要的指標,但是學曆也是一項硬性指標。”畢業(ye) 於(yu) 一所非知名高校,楊文始終覺得必須擁有一張硬PASS。

楊文選擇了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學院的業(ye) 餘(yu) 班MBA,楊文的打算是一邊工作、一邊進修,花上兩(liang) 年的時間為(wei) 自己“增籌”。

“工作之後再念書(shu) 何其不易!”楊文感慨說,“每天要花幾個(ge) 小時複習(xi) 備考,對天天上班的人來說太難了。”堅持了一個(ge) 月,楊文最終放棄了考試。

“可以說,這是一次讓我非常後悔的放棄。”楊文這樣說。去年,已經跳槽到一家基金公司工作的他再度拾起了進修的願望,“職場生涯越往上走,受到的限製越來越多。”楊文告訴記者,剛剛公布的筆試成績還算理想,不出意外的話,到9月份就會(hui) 再次走入校園。

不過,讓楊文有些吃驚的是,4年間,MBA的學費已經出現了飆漲。“我記得2008年的學費是8.8萬(wan) 元”。但4年後再度報考,楊文在招生簡章上看到的學費是18.8萬(wan) 元。“是的,最初我以為(wei) 自己看錯了,但是沒有錯,4年後學費漲了10萬(wan) 元”。

點評:事實上,這並非個(ge) 案。從(cong) 2008年開始,各大商學院MBA、EMBA的學費就從(cong) 微調改為(wei) 了猛調,上漲的幅度絲(si) 毫不亞(ya) 於(yu) 房地產(chan) 市場。上漲幅度最大的兩(liang) 年分別出現在2009年和2011年,其中2009年不少商學院的學費上漲幅度超過30%,2011年知名商學院的學費上漲幅度則達到了50%~60%。一方麵,MBA教育的投入成本處於(yu) 上漲,另外一方麵學費價(jia) 格也反映出了再教育市場的供需關(guan) 係。像2008年、2010年所出現的經濟不景氣,大批職場人士選擇到商學院就讀以圖職場再造,也推動了MBA、EMBA的學費大幅上漲。此外,像長江、中歐這樣的最貴商學院,每年則保持4萬(wan) ~5萬(wan) 元的學費增長速度。

2009

失去的機會(hui) :黃金

人物:馬明強

那些年,黃金無疑是最牛的投資品之一,從(cong) 百元的價(jia) 格起步,黃金一路上漲到400元/克附近。黃金吸引了諸多投資者的關(guan) 注,也給更多的投資者帶來了遺憾。

馬明強年屆五十,有一些積蓄的他一直想找一些給財富增值的途徑。關(guan) 注起黃金,還要從(cong) 女兒(er) 送他的生日禮物說起。女兒(er) 為(wei) 了表孝心,在老馬過生日的時候送上了一根50克的生肖金條。讓老馬沒有想到的是,一年多的時間裏,金價(jia) 就從(cong) 150元/克漲到了200元/克。

女兒(er) 介紹說,金店售出的生肖金條,漲幅大的金條還可以回售到金店。2008年,老馬的股票、基金都大幅縮水,唯一增值的就是這根金條。老馬一下子對黃金投資產(chan) 生了濃厚的興(xing) 趣,平時也格外關(guan) 注和黃金投資相關(guan) 的各種信息。

不過,老馬的投資理念是絕不跟漲,因為(wei) 前幾年的證券投資市場給了老馬異常慘烈的教訓。可是老馬沒有想到的是,正是“絕不跟漲”這一點讓他在黃金單邊牛市裏一而再、再而三地錯過投資良機。

2009年春節,老馬打算用這一年的年終獎來開始自己的黃金投資。但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在經曆了2008年的下行後,黃金走出了一波淩厲的行情,從(cong) 750美元/盎司的位置一路走高,兩(liang) 個(ge) 多月的時間,漲幅就達到了驚人的30%。“差點觸到1000美元/盎司”,老馬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春節那段時間,我一直都在金店裏看行情。”老馬回憶說,盡管黃金漲勢喜人,但對於(yu) 還沒有入場的他來說,“買(mai) ”還是“不買(mai) ”成為(wei) 了放在老馬麵前的難題,“總不可能隻漲不跌吧?”最終老馬決(jue) 定,等一等,等金價(jia) 跌下來再做打算。

不過,讓老馬沒有想到的是,2009年全球的貨幣寬鬆政策,疲態不減的美元為(wei) 黃金提供了充足的動能。這一年,金價(jia) 從(cong) 1月起步,這也是全年的最低點。

白白錯失了這次機會(hui) ,老馬不由地有些灰心。“越來越多的媒體(ti) 開始關(guan) 注黃金,越來越多的銀行開設了黃金業(ye) 務”。通過這些投資者教育活動,老馬了解到,比起實物黃金來,賬戶黃金更加適合作為(wei) 交易的工具。

“我的親(qin) 戚在銀行工作,在她的推薦下,我還到銀行開辦了黃金賬戶”。不過,老馬之前購買(mai) 的一筆銀行理財產(chan) 品沒有到期,老馬隻得再做等待。這一次,老馬真是“腸子都悔青了”,2009年9月份,黃金再次迎來了一波強勁的上漲,一路扶搖直上,直接衝(chong) 升至1000美元/盎司上方……

“曆史總是在重演,”老馬不無悔意地說,“調整的時候,總擔心金價(jia) 會(hui) 掉頭向下;上漲的時候,不敢盲目追高;下跌的時候又擔心自己被套牢。”正是猶豫不決(jue) 讓自己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投資良機。

點評:其實,很多人在看老馬的故事時,都會(hui) 從(cong) 中看到另一個(ge) 自己。我們(men) 往往會(hui) 羨慕那些投資高手,他們(men) 總是能夠抓住這樣、那樣的投資機會(hui) ,從(cong) 此收獲自己的第一桶金,從(cong) 此財富攀升,從(cong) 此坐擁財務自由。但是事實上,很多機會(hui) 就在我們(men) 的身邊,和我們(men) 擦肩而過,甚至把我們(men) 撞得肩膀疼,但是隻有回望的時候,我們(men) 才會(hui) 懊惱地說:早知道!

事實卻是,如果我們(men) 缺乏投資的判斷力和決(jue) 斷力,再好的黃金機會(hui) 也不會(hui) 降臨(lin) 到我們(men) 的身上,下一個(ge) 十年,你可能還在懊惱那些你錯過的機會(hui) 。

2010

失去的機會(hui) :金銀幣

人物:李力

在2010年金銀幣行情來臨(lin) 之前,李力就已經開始接觸金銀幣。但遺憾的是,他跟這波行情卻沒有多大關(guan) 係。

李力是杭州人,在上海工作。他的一位朋友在上海一家拍賣公司任職。在朋友的影響下,他也慢慢開始關(guan) 注起金銀幣來,並經常參加與(yu) 此有關(guan) 的活動。2009年底,他的朋友預感到金銀幣會(hui) 有一波行情,因為(wei) 當時上海盧工和北京馬甸兩(liang) 大國內(nei) 最大的郵幣卡市場中,金銀幣交易人氣變得旺盛了起來,因此建議他趁早買(mai) 一點金銀幣放在手上,等待行情的到來。其實,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李力自己也已經意識到,長期投資金銀幣是一個(ge) 不錯的選擇,因為(wei) 總體(ti) 來看,其每年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長,很穩定。

朋友給他推薦了1981年中國辛酉(雞)生肖金幣。李力的屬相也是雞,因此對這枚生肖幣產(chan) 生了天然的好感。2009年底,他在網上看到有人報價(jia) 5000元對外出售。在2010年春季的拍賣會(hui) 上,這枚生肖幣拍到了8000元,比較之前的價(jia) 格,有了不小幅度的上漲,他又害怕買(mai) 到高價(jia) ,沒有出手。

心有不甘的李力來到上海盧工郵幣卡市場,功夫不負有心人,居然找到了一整版10枚1981版生肖雞,要價(jia) 7500元一枚,比春拍的價(jia) 格還要實惠一點。[注冊(ce) 香港公司]不過店主不願意分開出售,希望有人一次性買(mai) 走。同行的朋友也勸他“拿下”,因為(wei) 該金幣的總發行量隻有5000枚,存世量並不大。但考慮到要掏出近8萬(wan) 元真金白銀來收藏這一種金幣,他又有些吃不準了。隨後,這枚生肖雞的價(jia) 格走勢大大出乎他的意料,2010年底最高漲到15000元,而且10枚整版因為(wei) 比較罕見而價(jia) 值更高。

錯過1993年1/10oz和1/20oz觀音菩薩金幣(有S版),讓李力至今還有點懊惱不已。這種金幣有兩(liang) 種版本,一種是右下角不帶“S”字母的,在國內(nei) 發行,實鑄量不小;而另外一種為(wei) 帶“S”字母(被稱為(wei) “有S版”),在海外發行,經經銷商證實,發行量不大,因此收藏價(jia) 值較高。[注冊(ce) 香港公司]但在2010年初,這個(ge) 消息並不為(wei) 藏友所了解,因此兩(liang) 種版本的價(jia) 格差不多,1/10oz市場價(jia) 為(wei) 2500元/枚,1/20oz約2000元/枚。在2010年的春拍上,李力看到了“帶S版”的觀音菩薩金幣,朋友表示佛教題材的金幣也有不小收藏價(jia) 值,可以考慮買(mai) 下來收藏。但在李力看來,這種之前漲勢並不是特別突出的金幣,可能不會(hui) 有很搶眼的表現。因此當價(jia) 格超過自己的心理價(jia) 位2400元之後,他便沒再舉(ju) 牌。他的放棄卻意味著巨大的損失。結果在2011年1月的拍賣會(hui) 上,1/10oz有S版金幣已經飆升至7700元/枚,而1/20oz金幣因為(wei) 存世量隻有1000枚左右,價(jia) 格更是飆漲到19800元/枚。

點評:金銀幣收藏真正為(wei) 人們(men) 所了解並熟知,是最近幾年的事情。早在1997年,因為(wei) 郵幣卡市場的投機風盛,金銀幣曾經也火爆過一陣。[注冊(ce) 香港公司]比如三國銀幣,價(jia) 格曾經炒高到3000元/套。但隨著郵幣卡市場泡沫的破裂,金銀幣也受到波及,因此在隨後很長一段時間內(nei) ,一直處於(yu) 低迷狀態,直到2006年才有所改善。總體(ti) 來看,金銀幣從(cong) 2007年開始明顯上漲,到2008年年中,漲幅大概在50%左右。但2008年的金融危機爆發,從(cong) 當年秋天開始價(jia) 格出現回調,幅度達到15%~20%。2009年前三個(ge) 季度市場走勢不溫不火,但年底便表現出複蘇跡象,進而醞釀出2010年的大行情,上半年在2009年的基礎上普漲一倍,夏歇過後,秋季行情再次出現翻番景象。

不再錯過下一個(ge) 機會(hui)

看了前麵那一個(ge) 個(ge) 令人有些傷(shang) 感的故事,不少人也可能會(hui) 發出這樣的歎息:“那麽(me) 多的機會(hui) ,我居然都錯過了,真是令人遺憾。”許多人甚至陷入了無盡的自責之中難以回過神來。

然而,如果是這樣,你就完全錯了!我們(men) 推出這樣一組文章,並不是要讓大家妄自菲薄,沉浸在對過去無盡的懊悔之中,而恰恰是為(wei) 了說明這樣一個(ge) 問題,投資的機遇無處不在,隻要你能夠把握得住,就一定能成為(wei) 大贏家。過去是這樣,將來也一定是這樣!

機會(hui) 永遠都會(hui) 有

在這裏,我們(men) 首先要厘清這樣一個(ge) 概念,我們(men) 完全沒有必要為(wei) 過去錯過的機會(hui) 而耿耿於(yu) 懷,過去的不會(hui) 再來,然而未來的市場機會(hui) 仍將會(hui) 層出不窮,關(guan) 鍵看你如何去把握了。

如果我們(men) 仔細地梳理一下,可以發現過去的那些市場機遇,也是與(yu)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不無關(guan) 聯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GDP保持了快速增長的態勢,而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各樣的市場機會(hui) 也應運而生。無論是股市還是樓市等方方麵麵,都是與(yu) 此息息相關(guan) 的。當然與(yu) 此同時,國際經濟環境的動蕩也引發了不少的投資機會(hui) 。比如黃金走勢的跌宕起伏,就讓那些先知先覺者獲得了製勝的玄機。

從(cong) 長遠看,中國經濟的車輪仍會(hui) 按照原有的節律運轉,伴隨其高效增長的態勢,未來的市場機會(hui) 或許就已經在你身邊,勇敢地去迎接新的挑戰吧!

敢於(yu) 出擊是關(guan) 鍵

當然,如果我們(men) 靜下來想一想,也會(hui) 產(chan) 生這樣的疑惑,麵對過去如此眾(zhong) 多的機會(hui) ,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會(hui) 屢屢錯失呢?[注冊(ce) 香港公司]從(cong) 深層次分析,除了資金和技術等方麵的限製外,心理層麵的因素往往是主要障礙。其實,一旦機會(hui) 來臨(lin) ,敢於(yu) 出擊就非常重要,這是邁向成功的關(guan) 鍵一步。在前麵所舉(ju) 出的那些案例中,許多人就是因為(wei) 畏首畏尾、猶猶豫豫,從(cong) 而錯失了許多唾手可得的機會(hui) 。

所以,曆史已經一次又一次地告誡我們(men) ,機會(hui) 不會(hui) 二次敲門,如果我們(men) 麵對那些稍縱即逝的機會(hui) 不采取行動的話,就會(hui) 錯失人生中的大機遇。這次我們(men) 對於(yu) 過去十大機會(hui) 所作的盤點,就是為(wei) 了讓大家能夠有感而發,增多一些經驗與(yu) 激情,從(cong) 而能夠更好地把握住未來製勝的玄機。

獨特技巧不可缺

有人可能會(hui) 說,現在的市場變化莫測,有時候很難把握到明確的方向。的確,敢於(yu) 出擊並不是盲目進攻,它也需要你具備一些獨特的素質。[注冊(ce) 香港公司]就像不少專(zhuan) 家指出的那樣,其中就包括智慧、勇氣和信心等方麵,這是能夠讓你在第一時間抓住機會(hui) 的秘訣所在。

很簡單的道理,智慧可以幫助我們(men) 辨別機會(hui) ,勇氣可以幫助我們(men) 抓住機會(hui) ,信心可以使我們(men) 充分地把握住機會(hui) 。而且機會(hui) 隻青睞那些有準備的人,隻有他們(men) 才能夠抓住它。

那麽(me) 行動起來吧,現在你就可以開始準備了!要做到這一點,學習(xi) 是不可或缺的方法,通過不斷的學習(xi) ,可以增長智慧,提高我們(men) 把握機會(hui) 的能力;其次,掌握信息也相當關(guan) 鍵,因為(wei) 信息往往就是致富的源泉;最後,就是要更多地了解市場,隻有把握住了市場的真正內(nei) 涵,才能在機會(hui) 出現時勇敢地去抓住它。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