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指出,要以汽車、鋼鐵、造船、水泥等行業(ye) 為(wei) 重點,控製增量,優(you) 化存量,推動企業(ye) 兼並重組,提高產(chan) 業(ye) 集中度和規模效益。業(ye) 內(nei) 普遍預期,未來中國汽車門檻將提高,汽車準生證將一證難求,[注冊(ce) 開曼公司]現在的汽車企業(ye) 將集體(ti) 迎來一輪大洗牌。
產(chan) 能過剩,是導致汽車業(ye) 被列入調控名單的原因。2009年至2011年,中國連續三年成為(wei) 全球汽車銷量最大的市場,跨國車企們(men) 不約而同地加快地擴產(chan) 步伐。據統計,2015年,中國四大汽車集團——上汽、一汽、東(dong) 風、長安——的產(chan) 能規劃合計超過2100萬(wan) 輛,銷量排名前12家企業(ye) 的產(chan) 能規劃共計達到4040萬(wan) 輛。中國第一汽車集團進出口公司總經理李維鬥稱,2011年中國汽車總銷量約1850萬(wan) 輛,2015年中國汽車市場容量在2500萬(wan) 輛左右,與(yu) 4000多萬(wan) 輛的產(chan) 能規劃相比,汽車業(ye) 產(chan) 能過剩的風險加大。
一份報告顯示,中國車企的極限產(chan) 能(考慮加班後的生產(chan) 線最大產(chan) 能)利用率不高,不少車企已經存在產(chan) 能過剩。來自全國22 家狹義(yi) 乘用車生產(chan) 企業(ye) 的調研數據顯示,其2011總產(chan) 量為(wei) 1027萬(wan) ,約占全國狹義(yi) 乘用車產(chan) 量(1225萬(wan) )的84%。2011年乘用車極限產(chan) 能利用率為(wei) 78.5%,其中合資乘用車企業(ye) 極限最大產(chan) 能利用率為(wei) 84.6%,自主品牌則為(wei) 60.2%。
而一旦2012年中國掀起汽車產(chan) 能調控之風,仍在門外的跨國車企們(men) 或將求“生”無門。按照中國現行政策,汽車整車項目落戶中國必須滿足相關(guan) 條件,並拿到汽車準生證。多位車企高層表示,汽車準生證將變得越來越難求。
業(ye) 內(nei) 預計,[注冊(ce) 馬紹爾公司]三大整車合資項目或將受到調控影響。其一,捷豹路虎公司擬與(yu) 奇瑞汽車公司組建合資公司,投資規模為(wei) 175億(yi) 元,工廠設在江蘇常熟。按照合資規劃,預計2014年年中首輛車下線,2015年底產(chan) 能達8萬(wan) 輛,產(chan) 值達400億(yi) 元,2018年全部建成後,總年產(chan) 能達18萬(wan) 輛;其二,奇瑞汽車和日本的斯巴魯談判,雙方有意投資24億(yi) 元在大連建立合資企業(ye) ,2016年之前在中國生產(chan) 斯巴魯車型;其三,馬自達單飛後,將在中國組建合資公司長安馬自達。屆時,馬自達將不再附屬於(yu) 長安福特馬自達。為(wei) 此,長安汽車[5.00 -0.99% 股吧 研報]集團一度希望以“昌河汽車的準生資格”換取長安馬自達的準生證,但最終因昌河汽車停工事件而無法成行。
當汽車列入增量控製名單後,申請合資準生證的各大車企較為(wei) 緊張。一位車企高層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如果因無法落戶而錯過國產(chan) 化擴張的機會(hui) ,那麽(me) 未來競爭(zheng) 力將大受影響。
“車眼”看兩(liang) 會(hui)
“兩(liang) 會(hui) ”是全民關(guan) 注的焦點,而對於(yu) 汽車界來說,麵對2011年全年2.5%的銷量低增速,麵對中國汽車市場連續十年的高增長時代的結束,麵對中國汽車業(ye) 已然進入的新一輪調整期,“兩(liang) 會(hui) ”既是觀點與(yu) 言論的出口,也是或許能夠尋求到答案的地方。
借助“兩(liang) 會(hui) ”平台,[注冊(ce) 新加坡公司]全國各地的汽車界代表委員紛紛提交了與(yu) 汽車行業(ye) 相關(guan) 的提案和議案,幾乎涉及中國汽車業(ye) 的各個(ge) 層麵,他們(men) 身處汽車行業(ye) 的最前線,也就反映出最為(wei) 實際的問題。我們(men) 關(guan) 注他們(men) 提出的問題,更關(guan) 注這些問題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