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底,曾經被炒作得沸沸揚揚的“蘇富比狀告任春霞案”正式進入二審程序。蘇富比一紙訴狀將一年多前曾經以6890萬(wan) 元拍下趙無極《10.1.68》但一直未付款的舉(ju) 牌人任春霞告上香港高等法院,希望能連本帶息追回7000萬(wan) 。但意外的是,這次的公開狀告,讓媒體(ti) 發掘出舉(ju) 牌人背後隱藏的基金公司——中國金穀國際信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金穀信托”)和在泰山文交所上市的藝術交易品種。
[在海口注冊(ce) 香港公司] 一場官司讓國內(nei) 拍賣市場與(yu) 基金公司和理財產(chan) 品之間的上下遊關(guan) 係暴露無遺。
幾乎與(yu) 此同時,中國拍賣行業(ye) 協會(hui) 2月發布《2011年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述評》,指出二級藝術市場增長速度呈現下降趨勢,“2011年春拍環比增速從(cong) 2010年秋拍的46.78%下降到36.80%,預示著市場各方將出現調整”。該述評根據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翰海等10家知名文物藝術品拍賣公司2011年春秋兩(liang) 季大拍的情況及其公布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到如上結果。
該述評還公開指出:“藝術品投資者及投資機構介入市場後,為(wei) 控製目前鑒定技術不成熟及鑒定體(ti) 係混亂(luan) 帶來的風險,名家收藏、曆史名品、精品集珍專(zhuan) 場的可靠性效應和品牌性效應會(hui) 在以後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中越演越強,而買(mai) 家理性競買(mai) 和對作品藝術價(jia) 值的關(guan) 注,也將對於(yu) 藝術品本身和整個(ge) 藝術品市場的健康發展更為(wei) 重要。”
這一切似乎表明,2012的二級藝術品市場正在陷入一個(ge) 不能確定去向的困局。
隱蔽的產(chan) 業(ye) 鏈:基金與(yu) 拍賣行的疊合生意
拍賣行與(yu) 藝術品基金結合,藝術品基金與(yu) 信托公司結合,[在珠海注冊(ce) 香港公司服務] 成為(wei) 當前國內(nei) 藝術品基金運營模式最大的特色之一。
困局的背後,緣由首先指向的是混亂(luan) 複雜的藝術資本市場。
目前,在國內(nei) ,眾(zhong) 多基金為(wei) 了盡快實現投資產(chan) 品收益和縮短產(chan) 品周期,而選擇自建,或由上行集團組建具有一衣帶水關(guan) 係的拍賣行——基金公司自己做拍賣行,已經成為(wei) 中國藝術品資本市場上的一個(ge) 新現象。拍賣行與(yu) 藝術品基金結合,藝術品基金與(yu) 信托公司結合,這種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結合的現象,成為(wei) 當前國內(nei) 藝術品基金運營模式最大的特色之一。
例如,從(cong) 打造藝術品理財產(chan) 品起家,北京邦文擁有自己的“藝術品拍賣”、“藝術品基金管理”、“藝術畫廊”和“藝術品財富管理顧問”等四大板塊,構建起圍繞藝術品係統的產(chan) 業(ye) 鏈。藝融民生的布局則更進一步,除了藝術品基金、拍賣行,他們(men) 還擁有自己的發行渠道信托公司。
但這個(ge) 運行模式並非是永遠成功的,從(cong) 蘇富比的這場官司便可看出一二。由於(yu) 文交所整頓可能導致的理財產(chan) 品回收資金和信托公司的資金不到位,拍賣行一直未能從(cong) 任春霞處追得拍款。
“拍賣公司自己建立藝術品投資基金,是鑒於(yu) 拍賣行業(ye) 的特殊性,特別是中小拍賣公司的生存困難和窘境,征集拍品困難,征集好拍品更難。”中國收藏家俱樂(le) 部理事長孔達達認為(wei) ,“唯一的辦法是買(mai) 斷拍品。而拍賣公司又不能自己購買(mai) 拍品,必須有第三方機構代為(wei) 買(mai) 斷購入。拍賣公司自建藝術品基金就順勢而生了,基金和拍賣聯姻是一個(ge) 時期的產(chan) 物,這個(ge) 時期出現了這樣的現象無意為(wei) 利弊,它隻是一個(ge) 時段過程。”
“但事實上,這種所謂的‘疊合生意’並不應該像大家所想象的這麽(me) 複雜。[在西安注冊(ce) 香港公司服務] 基金公司和拍賣行所屬機構、管轄範圍都不一樣,應該是兩(liang) 個(ge) 完全不沾邊的係統,各有各的監管機構”。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CCAD中國現當代美術文獻研究基金執行長趙力表示這才是藝術資本市場上處理上下遊關(guan) 係的合理方式。
混亂(luan) 局麵的作俑者:估值不健全
大部分業(ye) 內(nei) 人士和專(zhuan) 家將藝術金融市場的混亂(luan) 現狀歸根於(yu) 藝術品估值係統的不完善。
而進一步說,造成混亂(luan) 複雜的藝術資本市場的主要原因又在於(yu) 藝術品市場估值體(ti) 係的不健全。
去年秋拍中,吳冠中《長江萬(wan) 裏圖》以1.495億(yi) 元在北京藝融成交。相較其在2010年北京翰海春拍的成交價(jia) 5712萬(wan) 元,漲幅數倍背後是藝術品基金的推動。
而對此,上海證大[0.18 0.00%]集團文化事業(ye) 總監、上海證大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沈其斌則認為(wei) 基金公司對藝術品的拍賣會(hui) 存在巨大衝(chong) 擊。“大部分在文交所上市的理財項目中藝術品價(jia) 格過高。藝術作品價(jia) 格虛高,人為(wei) 因素不可忽視。公信力、公權力受到挑戰,藝術品估值體(ti) 係理應受到質疑。如果單純從(cong) 民間和相關(guan) 機構的力量是無法進行監管的,必須要有國家的製度製約。”
趙力則將藝術金融市場的混亂(luan) 現狀歸根於(yu) 藝術品估值係統的不完善。他認為(wei) :“藝術品投資是比較獨特的一個(ge) 行業(ye) ,需要獨立第三方進行估值,從(cong) 價(jia) 格交易上講不僅(jin) 需要對藝術品本身的價(jia) 值鑒定,還需要對價(jia) 格定價(jia) 。參考性數值形成的時間需要20年左右,從(cong) 市場也從(cong) 交易上需要逐漸摸索,這是中國估值體(ti) 係不成熟的地方,需要成長周期。”
“文化藝術品資產(chan) 化、金融化是尚待解決(jue) 的問題。藝術品隻有財富之名,而無資產(chan) 之實。這次試點,正是對這方麵問題做出初步探索性的嚐試,資本介入藝術品市場,它帶來了藝術品市場的快速繁榮,同時也帶來了藝術品泡沫的隱患。價(jia) 格偏離了藝術品自身的曆史、藝術和文化價(jia) 值。但市場是理性的,它一定會(hui) 回歸到它的自然法則中來,從(cong) 發展階段來看,它需要高潮,更需要理性。”孔達達先生對記者表示。
不可預測的2012?
中拍協指出“二級藝術品市場增長速度呈現下降趨勢”,但也有部分專(zhuan) 家表示看好2012藝術品市場。
麵對中拍協指出的“二級藝術品市場增長速度呈現下降趨勢”和“藝術品投資者及投資機構介入市場後,為(wei) 目前鑒定技術不成熟的市場體(ti) 係帶來風險”,很多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讚成。
但同時也有人持相反意見。沈其斌認為(wei) ,2012年藝術品市場火熱實屬必然。宏觀金融的資金將在中國尋找新的出口,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將有好的前景。
而趙力則對2012年藝術品市場表示看好:“藝術品投資市場畢竟還是小眾(zhong) 市場,國際金融動蕩目前對於(yu) 中國藝術品投資行業(ye) 影響較小。整體(ti) 行業(ye) 資金鏈還是正向的。第二,藝術品市場受高淨值人群影響,圈子還是有穩定性的。熱錢即使流入了藝術品市場,目前看來還是正流入,但是還是期待過熱的藝術品市場應該理性調整,在周期內(nei) 理性回歸。有一種趨勢目前正在顯現,很多買(mai) 家和投資人對藝術品本身直接投資轉向藝術品產(chan) 業(ye) 投資,比如可以投資畫廊、拍賣行、博物館、藝術品基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