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糖價震蕩下行壓力加大 糖業產業升級迫在眉睫

今年第三季度以來,糖價(jia) 、調控、庫存、需求成為(wei) 糖市關(guan) 注熱點。業(ye) 內(nei) 人士紛紛表示,糖價(jia) 短期內(nei) 震蕩下行已成定勢,2011/12年度中國仍是缺口年,需警惕糖價(jia) 在食糖消費旺季來臨(lin) 前出現報複性反彈[注冊(ce) 德國公司]更為(wei) 重要的是,目前國內(nei) 糖業(ye) 發展瓶頸凸顯,產(chan) 業(ye) 升級迫在眉睫。

糖價(jia) 震蕩下行趨勢明顯

今年7月初至8月上中旬,受食品加工企業(ye) “雙節”食糖采購量較大因素刺激,加上對部分主產(chan) 區氣候幹旱的炒作,國內(nei) 糖價(jia) 一路攀升,8月中旬一度高達8000元/噸以上。不過,隨後在國家連續投放儲(chu) 備糖,以及進口糖大批到港的情況下,糖價(jia) 高企的態勢得到遏製。由於(yu) 需求旺季接近尾聲,中間商囤貨心理出現鬆動,部分製糖企業(ye) 也積極出貨,庫存壓力逐漸顯現,糖價(jia) 持續下行趨勢明顯。

[注冊(ce) 百慕大公司]總體(ti) 上看,主產(chan) 區現貨糖價(jia) 格延續跌勢,廣西、雲(yun) 南的部分地區價(jia) 格已經跌破6800元/噸。短期看,價(jia) 格越是下跌,商家觀望心理越濃厚,成交量繼續清淡,預計價(jia) 格仍有下行空間,直到需求回升。

綜觀國內(nei) 外食糖市場,由於(yu) 前期受到各方麵因素影響,產(chan) 糖量依然充滿變數。生產(chan) 方麵,此前廣西部分地區甘蔗生長遭遇天氣困擾,甘蔗長勢也不如預期,產(chan) 量有可能受到影響。

萬(wan) 達期貨總經理李曉誌認為(wei) ,目前來看,整個(ge) 北半球2011/12榨季食糖產(chan) 量將有近1000萬(wan) 噸的增加,這有助於(yu) 扭轉全球食糖連續三年供不應求的格局[注冊(ce) 汶萊公司]

糖商不再“甜蜜”

隨著糖價(jia) 持續下調,糖業(ye) 從(cong) 業(ye) 者已經早早感受到這個(ge) 行當不再那麽(me) “甜蜜”。華商儲(chu) 備商品管理中心副總經理田耀元表示,目前進口預期逐漸兌(dui) 現,備糖高峰已過,國內(nei) 糖價(jia) 開始顯示出疲軟狀態,但2011/12年度中國依然是一個(ge) 缺口年。中國糖業(ye) 協會(hui) 副理事長劉漢德則坦言,明年我國食糖消費量將在1400萬(wan) 噸左右,而實際供應量或將在1100萬(wan) 噸左右,缺口達300萬(wan) 噸左右。

吉林華商商貿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振和表示,目前糖市的狀況是多種因素交織,震蕩延續。他認為(wei) ,食糖確實已經進入“糖高宗”時代,集團化、集約化使得糖企掌控價(jia) 格,但是糖價(jia) 走高,物流費用增長,增加了成本和風險,賺錢較少,糖企普遍感到壓力大,部分糖企已經逐漸退出經營。

中糖世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毅認為(wei) ,第四季度糖價(jia) 反彈是大概率事件。另一方麵,由於(yu) 未來幾年國內(nei) 食糖消費存在剛性增長,食糖的生產(chan) 又不是一年就能大幅增產(chan) 滿足消費的,因此糖價(jia) 過低將帶來階段性的買(mai) 入機會(hui) 。

新疆綠原糖業(ye) 銷售公司經理周俊鋼表示,中國糖業(ye) 發展瓶頸凸顯,主要表現為(wei) 糖源不足。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方麵:甘蔗受地域限製因素太大,廣東(dong) 、海南甘蔗的種植麵積一直在不斷萎縮。甘蔗、甜菜種子沒有知識產(chan) 權、缺乏創新機製。種子老化,導致產(chan) 量下降。水利設施建設落後、破舊,導致糖料產(chan) 量下降,無法保證足夠的製糖原料。

亟須保糖源穩糖價(jia)

廣西糖網總經理李偉(wei) 春、糖企負責人孫振和等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破解糖業(ye) 發展的瓶頸,除了企業(ye) 自身外,更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引導。

李偉(wei) 春表示,首先,應提高農(nong) 民種植糖料的積極性和穩定糖料種植麵積。政府可以從(cong) 加大資金投入和建立激勵機製等方麵入手,製定一係列直接麵向農(nong) 民或者製糖企業(ye) 的糖料生產(chan) 補貼和扶持政策,如加大糖料種植貼息貸款,良種、機耕、農(nong) 膜和糖料生產(chan) 專(zhuan) 用機械的補貼力度等,充分調動廣大農(nong) 民的積極性。

另外,加快農(nong) 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探索和實踐,使糖料種植朝集約化經營發展。推進高標準糖料農(nong) 田建設,全麵提升糖料綜合生產(chan) 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周俊鋼認為(wei) ,在保證糖料土地種植麵積的前提下,應廣泛應用科學技術,提高糖料單產(chan) 能力,包括含糖度和產(chan) 量,開發新的糖料品種,在加工過程中加強技術含量,以更科學更現代的生產(chan) 技術提高產(chan) 能和產(chan) 量,降低生產(chan) 成本。

孫振和說:“糖業(ye) 也要走出國門,可嚐試在適合糖料種植的鄰近國家租地種植糖料、進行加工,或合資或自建廠,然後銷往國內(nei) ,滿足國內(nei) 市場需求,這比單純進口糖成本低。”

雲(yun) 南中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宇飛認為(wei) ,國家應該突破配額限製,低價(jia) 進口國外食糖,作為(wei) 儲(chu) 備糖,以備不時之需。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