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原材料成本節節升 短期看棉價上揚趨勢未減

2008年到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加之接踵而至的外需低迷、匯兌(dui) 壓力….,很長一段時期以來,曾經是我國經濟中流砥柱,包括紡織業(ye) 在內(nei) 的外向型企業(ye) 因重重困境而備受煎熬、屢遭打擊。

2010年,就在我國率先擺脫金融危機陰霾,經濟發展穩步向前、外需市場逐步回暖之時,市場對棉花等棉紡原料的需求也來了個(ge) 180度急轉彎,一反常態地大拉陽線,棉價(jia) 如期應聲大漲。頃刻間,擺在措不及防的中國紡織業(ye) 麵前是空前的成本壓力,甚至是原料不足的無米之炊。

超30%的棉價(jia) 同比漲幅

熬過了將近兩(liang) 年的市場低迷,痛定思痛,我國外向型企業(ye) 開始尋求新的增長模式,絕大多數企業(ye) 真正意識到品牌和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而後的2010年,快速回暖的市場似乎也想給被壓得喘不過氣的中國乃至全球紡織業(ye) 一些喘息的機會(hui) 。海關(guan)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紡織服裝出口總計392.10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4.76%;與(yu) 此同時,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的紡織服裝內(nei) 銷總計1510億(yi) 元,也同比大增23.9%。

伴隨雙雙提振的內(nei) 外需求,中國紡織業(ye) 卻沒能感到應有的欣喜,反倒不得不麵對因棉花減產(chan) 和市場需求快速提升而導致的棉紡原料供不應求,飽受著成本上行和原料短缺的雙重打壓。

一組數據顯示,截止5月底,我國標準級棉花的平均銷售價(jia) 格超過1.7萬(wan) 元/噸,較年初的1.45萬(wan) 元/噸上漲近18%,更值得警惕的是,這一價(jia) 格已創下2004年以來的曆史新高。

實際上,棉花價(jia) 格的上行通道自去年11月起便已趨向顯著,特別是始於(yu) 2009年12月的連續5個(ge) 月時間中,棉花價(jia) 格月漲幅同比均超30%,今年1至4月,棉花價(jia) 格平均月度同比漲幅約為(wei) 32%。

紡企難享內(nei) 外需回暖喜悅

據記者了解,作為(wei) 服裝生產(chan) 的上遊產(chan) 業(ye) ,棉紡(既將棉纖維加工成為(wei) 棉紗、棉線的生產(chan) 流程)生產(chan) 的紡織產(chan) 品性能好,特別是價(jia) 格低廉和工藝簡單,一直以來都在我國紡織工業(ye) 中占據著首要地位。凡事有利有弊,正是因為(wei) 其價(jia) 格低廉和工藝簡單,造成紡織業(ye) 市場準入門檻較低,加之我國粗放型增長模式對紡織業(ye) 的影響,價(jia) 格戰的市場惡性競爭(zheng) 頻發,最終促使棉紡生產(chan) 利潤微薄。

一位紡織業(ye) 人士曾向記者表露,“就此前市場情況而言,紡織業(ye) 的棉價(jia) 成本每噸必須控製在1.37萬(wan) 元以下,如若越界,紡織業(ye) 的利潤將微乎其微,然而,5月份的棉價(jia) 已超1.7萬(wan) 元/噸,更有甚者達到了1.76萬(wan) 元/噸。由此,此輪棉價(jia) 上行對紡織業(ye) 生產(chan) 成本的影響力度可想而知。”與(yu) 這一觀點如出一轍的是,中國紡織工業(ye) 協會(hui) 副會(hui) 長徐文英曾透過媒體(ti) 表示,“目前全國三分之一的棉紡企業(ye) 實現的利潤占到全行業(ye) 利潤的96.7%,這說明大多數棉紡企業(ye) 基本無利潤,經營較為(wei) 困難。”

“當然,有囤貨的紡企或可享受到棉價(jia) 上行的收益,更何況紡企還可將成本壓力轉嫁至下遊的紡織產(chan) 品生產(chan) 。但問題在於(yu) ,受到惡劣天氣的影響,今年棉花減產(chan) 預期強烈,加之全球棉花種植麵積縮小。在海內(nei) 外市場需求擴大的基礎之上,紡企庫存通過加班加點的生產(chan) 充分釋放,而現在,尚有囤貨的企業(ye) 已是少之又少。”該人士向記者表示。

有數據佐證,伴隨市場需求,紡織企業(ye) 大麵積開工,棉花采購意願增加,以泊頭經綸、東(dong) 光力科等重點紡織企業(ye) 為(wei) 例,其一季度產(chan) 量較同期增加了20%以上。而這一產(chan) 量迅速增長的背景是,全球棉花消費比總產(chan) 量高出近14%,庫存卻比去年減少19%,創下6年來的最低值。不平衡的市場供需結構起源於(yu) 去年起的全球棉花減產(chan) ,根據資料,美國2009至2010年度棉花種植麵積約為(wei) 360萬(wan) 公頃,種植麵積同比下降約7%,而在幾大棉花主產(chan) 國中,除印度種植麵積以3%小幅增加外,中國、美國、巴西等均以不同程度縮小,其中我國官方預測棉花減產(chan) 或達13%。

原料價(jia) 格陡增殃及上下遊

中國紡織工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杜鈺洲曾直言不諱,“中國紡織業(ye) 的平均利潤率為(wei) 3.9%,但這個(ge) 數字掩蓋了中國較差紡織企業(ye) 的困境。該行業(ye) 排名後三分之二的企業(ye) 利潤率僅(jin) 為(wei) 0.74%。”

“事實情況亦是如此,其中的生產(chan) 成本除棉花等棉紡原料的價(jia) 格升高外,還需考慮其它生產(chan) 資料,例如石油,因為(wei) 它是影響滌綸長絲(si) 、錦綸長絲(si) 等化纖類產(chan) 品價(jia) 格的重要因素。伴隨國際油價(jia) 突破80美元/桶(截至發稿前,布倫(lun) 特小幅回調至78.82美元),多方壓力簇擁著紡織業(ye) 成本的上升。”上述接受記者采訪人士表示。

“相比紡企而言,其下遊的紡織產(chan) 品生產(chan) 恐怕更不好過,畢竟紡企還可以通過成本轉嫁,維持一定利潤。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即便我國紡織業(ye) 正在加緊開拓新的經濟增長模式,長久以來,絕大多數服裝等紡織業(ye) 下遊企業(ye) 還是主要依靠價(jia) 格低的優(you) 勢占據市場份額。故此,若非逼不得已,他們(men) 不會(hui) 冒市場份額縮水的風險,通過提高出廠價(jia) 來彌補生產(chan) 成本的增加。隻好忍受著上遊、下遊的夾擊,利用微薄的利潤維係生產(chan) 。”該人士向記者表示。

對此,一篇描述山東(dong) 煙台紡織業(ye) 現狀的報道為(wei) 上文提供例證。文章稱,“非棉產(chan) 地山東(dong) 煙台因棉紡原料對外依賴性強,故在此輪棉花價(jia) 格上漲過程中受到較大影響。特別是身處產(chan) 業(ye) 下遊的織布、服裝等企業(ye) 承受著成本節節攀高的壓力,相比此前,織布、服裝等企業(ye) 生產(chan) 成本提高10%-15%,但布、服裝出廠價(jia) 格上漲幅度較小,導致加工企業(ye) 利潤下降3%-4%。

管理層出手拋儲(chu) 、發配效果顯現

此前,中國棉花協會(hui) 援引發改委消息稱,已確認今年5月額外下發80萬(wan) 噸棉花進口配額,並將根據市場變化和紡織需求形勢,研究繼續增發進口配額。

而根據中國棉花協會(hui) 最新發布報告顯示,有關(guan) 部門在積極協調棉花產(chan) 地運輸的同時,將出台相關(guan) 調控措施,滿足紡織需求,保持市場穩定。輿論立即給予回應稱,相關(guan) 政策可能包括拋售60萬(wan) 噸國家儲(chu) 備棉和另外100萬(wan) 噸的進口配額。

應聲而來的是,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6月1日至10日200個(ge) 主產(chan) 縣主要農(nong) 產(chan) 品[16.90 -0.35%]價(jia) 格變動情況顯示,6月上旬籽棉價(jia) 格出現小幅回落,當旬價(jia) 格為(wei) 6.67元/公斤,較5月下旬下跌0.02元/公斤,跌幅0.26%。而與(yu) 之同期而至的還有,國際棉花供給的緊張局麵似乎也有發生鬆動的跡象,首先是印度方麵棉出口解禁,而且7月份開始總產(chan) 250萬(wan) 噸以上的巴基斯坦的棉花將陸續加工上市。

然而,接受采訪的中華紡織網總經理吳婉麗(li) 告訴記者,“國家宏觀調控的目標是穩定市場,避免出現價(jia) 格暴漲暴跌,以促進產(chan) 業(ye) 鏈農(nong) 工商各方協調健康發展。紡織品服裝出口形勢未根本好轉,紡織企業(ye) 難以承受過高棉價(jia) ,國家有較強的宏觀調控能力,有日趨完善的調控手段,但我們(men) 對下半年宏觀調控的效力持謹慎態度,紡織用棉需求旺盛、棉花庫存量日益見底以及新年度棉花生產(chan) 形勢不容樂(le) 觀等因素仍將支撐棉花在高位震蕩,棉花基本麵將支持棉價(jia) 基本穩定中繼續小幅上漲。”

同樣,上述紡織業(ye) 人士告訴記者,“從(cong) 6月最新數據中可以明顯感受到國家宏觀調控的效力。國際市場情況風雲(yun) 變幻,最終趨向難做定論,尤其是歐洲債(zhai) 務危機、經濟二次探底等因素的不確定性較大。但除此以外,我們(men) 可以確定的是,國家管理層有足夠的能力(包含政策導向和充足的國家棉花儲(chu) 備),引導紡織業(ye) 健康發展,並將會(hui) 切合時宜地對身處困境的紡企出手相助。”

最後,吳婉麗(li) 還告訴記者,“目前棉紡業(ye) 產(chan) 能相對過剩,對棉花需求較大,最根本的解決(jue) 方法還是要轉變棉紡業(ye) 生產(chan) 方式。對於(yu) 棉紡行業(ye) 而言,與(yu) 其糾纏在棉花等原料成本問題上,不如改變產(chan) 品結構,提高產(chan) 品附加值。具體(ti) 講,就是結合本身企業(ye) 特點,淘汰落後產(chan) 能,生產(chan) 升級的同時減少消耗原料。企業(ye) 在積極調整產(chan) 品結構的同時,亦可以通過在產(chan) 業(ye) 鏈紡、織、染等各環節進行工藝創新,依靠高附加值產(chan) 品增強市場競爭(zheng) 力,必要時可以暫停生產(chan) 成本高,邊際效益不強的產(chan) 品。紡織企業(ye) 可以在缺棉限產(chan) 的同時加大使用化纖產(chan) 品,開發一些多種纖維組合的產(chan) 品、差別化纖維產(chan) 品,以維持正常的生產(chan) 經營,這無疑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采訪手記

通過采訪,記者感到,服裝生產(chan) 企業(ye) 很難通過一項甚至多項的技術革新而確立牢固的市場地位,相反,倒是那些文化底蘊深厚、具有知名度的國際名牌掌控著這個(ge) 市場中最大的利潤。

而事實上,我們(men) 不可小看品牌營造的過程,他的艱辛甚至要超過任何一項尖端技術的研發。很多國際名牌的打造過程,是曆經數十載,上億(yi) 資本的投入,電視、電影、網絡、平麵等媒體(ti) 夜以繼日的宣傳(chuan) 才換來的。也正基於(yu) 此,我們(men) 不能強求中國紡企快速改變發展方式,頃刻間打造出國際名牌。倒是應該為(wei) 他們(men) 分析切實可行的應對方法。例如,通過產(chan) 品優(you) 化等低成本手段,維持原有業(ye) 務,通過人才引進的捷徑打造企業(ye) 技術核心競爭(zheng) 力,選擇如新麵料(質地不同)研發一般有技術門檻的發展方向,循序漸進的擴大影響、增加利潤。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