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已經頒布實施兩(liang) 年多了,但食品安全事件仍層出不窮。如何看待日益瘋狂的食品造假?食品不安全因素究竟有哪些?怎樣讓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就這些問題,中國青年報記者日前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肉類食品綜注冊(ce) 汶萊公司合研究中心總工程師馮(feng) 平。他認為(wei) ,保障食品安全要依靠加強法治、轉變發展方式來解決(jue) 。
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多係人為(wei)
“因牛肉產(chan) 品被汙染造成食物中毒,美國Topps肉製品公注冊(ce) 安圭拉公司司宣告破產(chan) ;意大利“幽靈”奶牛醜(chou) 聞,涉及意大利農(nong) 業(ye) 供應管理局和農(nong) 業(ye) 部動物疾病預防研究所;德國生產(chan) 商將工業(ye) 用脂肪酸用於(yu) 動物飼料,引發了“二惡英毒飼料”事件,上千家農(nong) 場關(guan) 閉;我國台灣地區查獲的全球首起使用有毒物質塑料增塑劑鄰苯二甲酸酯(DEHP) 取代棕櫚油做乳化劑,對飲料進行增稠獲取暴利的事件涉及上百種飲料。”馮(feng) 平認為(wei) ,“食品安全問題是當今世界所關(guan) 注的重點,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做到‘零風險’。”
我國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是不少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都曾經遇到的。馮(feng) 平說:“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改革開放30年完成了發達國家幾百年的發展進程,遇到的問題可能會(hui) 集中展現出發達國家的經曆。”
據他介紹,老百姓深惡痛絕的食品造假問題,是發達國家19世紀早期就大量出現過的,隨著食品的化學化發展和食品加工、銷售企業(ye) 的增加,有意的食品摻假一直是世界各國政府麵臨(lin) 的嚴(yan) 重問題。直到1920年前後,法規的壓力和有效的檢測方法才將故意進行食品摻假的出現頻率和嚴(yan) 重性控製到可以接受的水平,而且摻假與(yu) 反假始終沒有停止。
馮(feng) 平認為(wei) ,與(yu) 發達國家食品安全問題主要集中於(yu) 微生注冊(ce) 加拿大公司物、環境汙染等非人為(wei) 故意危害不同,當前我國食品安全隱患主要是非法牟取暴利、人為(wei) 汙染和“添加泛濫”,形勢複雜、嚴(yan) 峻。違法犯罪分子利欲熏心、明知故犯,生產(chan) 經營有毒、有害食品。“三聚氰胺奶粉”、“地溝油”、私屠濫宰、收售病害豬、“瘦肉精”豬等惡性事件的發生和注水肉、違法違規使用添加物是當前影響食品安全的突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