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肉價高企惹“洋豬肉”搶灘中國 暫難控製國內市場

分析人士認為(wei) ,豬肉進口量的激增是近期國內(nei) 豬價(jia) 暴跌的原因之一。隨著養(yang) 殖成本的上升和風險加劇,部分散戶開始選擇退出,而規模注冊(ce) 馬紹爾公司化養(yang) 殖未能及時補上,從(cong) 中長期來看,國內(nei) 豬肉供給將保持偏緊狀態。

前期國內(nei) 豬價(jia) 的高漲引發中國豬肉進口量激增,不少國家紛紛奔赴中國尋覓“豬生意”商機。近期,墨西哥、芬蘭(lan) 等國派團訪華,希望把本國的豬肉出口到中國。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份,中國進口豬肉及其副產(chan) 品達到87萬(wan) 噸,同比增長44.6%。

專(zhuan) 家指出,大量進口“洋豬肉”或將是常態。但國民要吃到低價(jia) 豬肉已不太可能,因為(wei) 養(yang) 殖成本已經高企。

中美生豬養(yang) 殖成本差距超過1.5元/斤

豬肉進口量的激增最大的推手注冊(ce) 新加坡公司便是國內(nei) 高企的價(jia) 格。從(cong) 今年5月份開始,國內(nei) 豬價(jia) 一路高歌猛進,到7月份一度創下曆史新高。“價(jia) 格飆升主要是存在供求缺口,而且這個(ge) 缺口非常大,這也讓貿易商們(men) 看到了商機,他們(men) 從(cong) 美國等國大量進口,9月份到岸量非常大。”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feng) 永輝告訴南方日報記者。

馮(feng) 永輝介紹說,中國生豬養(yang) 殖成本在6—6.5元/斤之間,而美國養(yang) 殖成本則為(wei) 4—5元/斤之間,成本之差超過1.5元/斤,這就使得美國豬肉有著天然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美國的大豆、玉米都是自產(chan) ,飼料成本要(比中國)低很多。”

美國農(nong) 業(ye) 部10月份發布的報告顯示,由於(yu) 國內(nei) 供應跟不上需求的增長,2011年中國豬肉進口量將達到55萬(wan) 噸,比2010年增加10多萬(wan) 噸。截至8月份,中國累計從(cong) 美國進口豬肉2.66億(yi) 磅,成為(wei) 美國豬肉的第五大進口國。其中7月和8月單月進口量激增至0.44億(yi) 磅和0.65億(yi) 磅,環比分別上漲63.6%和49.8%。

據商務部日前發布的農(nong) 產(chan) 品[13.94 0.43% 股吧 研報]報告,1至9注冊(ce) 新西蘭(lan) 公司月份,中國進口豬肉及其副產(chan) 品達到87萬(wan) 噸,同比增長44.6%。前三大進口來源國分別為(wei) 美國、丹麥和加拿大,來自美國的進口數量和金額的增幅均超過700%。

國內(nei) 肉價(jia) 高企靠進口補充

“我們(men) 的研究表明,豬肉進口量跟國內(nei) 肉價(jia) 是呈正相關(guan) 關(guan) 係的,即國內(nei) 價(jia) 格越高,進口量就越大。”東(dong) 方艾格農(nong) 業(ye) 谘詢公司分析師王曉悅對南方日報記者表示。

僅(jin) 以前三季度的數據來看,今年全年豬肉進口量將大幅超過2008年,若從(cong) 這兩(liang) 輪的最高價(jia) 格相比來看,前者僅(jin) 略高於(yu) 後者。“這主要是近年來國內(nei) 生豬行業(ye) 發生了一些變化,隨著養(yang) 殖成本的上升和疫病頻發,農(nong) 村散戶開始退出,養(yang) 殖業(ye) 規模化程度正在逐步提高,但缺口還沒能及時補上。”王曉悅分析說。

在本輪豬價(jia) 飆升之時,南方日報記者便調查發現,麵對豬價(jia) 創出曆史新高,與(yu) 2007—2008年的瘋狂養(yang) 豬熱相比,養(yang) 殖戶們(men) 更趨於(yu) 理性,補欄積極性大不如上一輪。

馮(feng) 永輝在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也多次指出,當時盡管出欄肉豬、仔豬價(jia) 格持續大幅上漲,並創曆史新高,但母豬補欄積極性卻與(yu) 之不成正比。

王曉悅表示,相比玉米價(jia) 格等飼料成本的上漲,豬價(jia) 上漲幅度其實並不算大。成本的不斷上升侵蝕了相當一部分養(yang) 殖利潤,加之豬病頻發,養(yang) 殖風險加劇。特別在經曆了2009-2010年的長期低迷後,部分養(yang) 殖戶心灰意冷選擇退出。“現在其他機會(hui) 也多,很多農(nong) 民寧願選擇外出打工或做點別的,而不願意來養(yang) 豬了。”

在王曉悅分析看來,散戶的退出無疑會(hui) 減少一部分供給,而規模化的提高無疑需要一段過程。盡管中糧集團、新希望[20.00 3.52% 股吧 研報]集團等農(nong) 業(ye) 巨頭開始紛紛布局生豬業(ye) ,但這些大項目從(cong) 上馬到最終投產(chan) 需要一定周期。

“根據我們(men) 的分析預測,到2015年前中國豬肉供給總體(ti) 上將呈偏緊狀態,缺口需要從(cong) 國外進口,以後每年進口100萬(wan) —200萬(wan) 噸將是常態。”王曉悅稱。對於(yu) 全球豬肉第一生產(chan) 國和消費國而言,這個(ge) 量並不大,目前中國豬肉消費量達到5000萬(wan) 噸。

王曉悅進一步表示,盡管當前全球豬肉貿易量隻有600萬(wan) 噸左右,但美國等國仍存在生產(chan) 能力過剩狀況,貿易總量增加到800萬(wan) 噸難度並不大。

“洋豬肉”暫難控製國內(nei) 市場

“進口量的大幅增加是導致近期豬價(jia) 暴跌的原因之一。”馮(feng) 永輝指出,全國豬價(jia) 已從(cong) 9月初的19.4元/公斤跌至目前的16.8元/公斤,每公斤下跌2.6元,跌幅超過13%,終端市場肉價(jia) 也開始走低。“進口豬肉直接投放市場,對終端市場的影響是很明顯的。”消費市場的價(jia) 格變化又會(hui) 反過來影響生產(chan) 環節,“這對養(yang) 殖戶顯然是不利的,雖然仍處在盈利周期,但豬價(jia) 的下跌引起了恐慌性拋售,導致價(jia) 格急劇往下走。”馮(feng) 永輝稱。

王曉悅認為(wei) ,從(cong) 未來看,隨著“洋豬肉”進口趨於(yu) 常態化,國民要吃到低價(jia) 豬肉已不太可能,因為(wei) 國內(nei) 養(yang) 殖成本已經高企。另一方麵,國內(nei) 豬價(jia) 肉價(jia) 波動幅度將減小,有了外部市場的調控,生豬波動周期將延長,也將更為(wei) 平緩。

從(cong) 宏觀的角度來看,進口豬肉等低價(jia) 農(nong) 產(chan) 品無疑有利於(yu) 平抑國內(nei) 市場價(jia) 格,緩解通脹壓力。

豬肉進口常態化是否會(hui) 加劇對外依賴程度?對此,有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相比國內(nei) 5000萬(wan) 噸的豬肉年消費量,百萬(wan) 噸級的進口並不足以控製國內(nei) 市場,但中國首先還是要立足於(yu) 國內(nei) 供給,鼓勵大企業(ye) 進入養(yang) 殖業(ye) ,促進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因為(wei) 中國豬肉需求量實在太大,一旦出現大的缺口,國外進口也無濟於(yu) 事。”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