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孫若風接受記者專(zhuan) 訪時指出,未來5到10年,國家將推進文化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印刷複製、演藝娛樂(le) 、數字內(nei) 容和動漫等7大重點文化產(chan) 業(ye) 。“海洋文化產(chan) 業(ye) 與(yu) 上述產(chan) 業(ye) 的交叉領域,不僅(jin) 可以享受共性的扶持政策,未來不排除與(yu) 國家海洋局合作,進一步確定海洋文化產(chan) 注冊(ce) 馬紹爾公司業(ye) 的政策方向。”孫若風表示。
“‘十二五’期間,海洋文化產(chan) 業(ye) 將呈現濱海旅遊業(ye) 、新聞出版業(ye) 、廣電影視業(ye) 、體(ti) 育與(yu) 休閑文化產(chan) 業(ye) 、慶典會(hui) 展業(ye) 五龍競進的局麵,海洋文化產(chan) 業(ye) 預計能達到大約12%的增速,到‘十二五’末總產(chan) 值可逼近一萬(wan) 億(yi) 元。”廣東(dong) 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張開城日前向《經濟參考報》記者獨家透露。
他的說法,得到國家海洋局宣教中心海洋文化處副處長劉家沂的初步認同。劉家沂接受記者專(zhuan) 訪時指出,海洋文化產(chan) 業(ye) 有望成為(wei) 繼海洋現代漁業(ye) 注冊(ce) 新加坡公司、海洋裝備製造業(ye) 、海洋交通運輸業(ye) 之後,中國海洋經濟的新增長點。劉家沂稱,這是海洋文化產(chan) 業(ye) 首次被提上國家政策議程。
前景 海洋文化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逼近萬(wan) 億(yi)
孫若風指出,黨(dang) 的十七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被提升到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hui) 建設並列的高度。近兩(liang) 年勃興(xing) 的文化產(chan) 業(ye) 包括生態文化、傳(chuan) 統(儒家)文化、紅色文化等,而生態文化產(chan) 業(ye) 既體(ti) 現了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也體(ti) 現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hui) ”的國情需要和全球潮流。海洋文化產(chan) 業(ye) 是生態文化產(chan) 業(ye) 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近兩(liang) 年發展最快的一項。
張開城是國內(nei) 最早係統研究海洋文化產(chan) 業(ye) 的專(zhuan) 家。他表示,海洋文化產(chan) 業(ye) 可包括濱海旅遊業(ye) ,海洋體(ti) 育、休閑與(yu) 娛樂(le) 業(ye) ,海洋慶典會(hui) 展業(ye) ,海洋新聞出版業(ye) ,海洋廣播電視電影業(ye) ,海洋藝術業(ye) 。
據張開城統計,按文化產(chan) 業(ye) 同心圓分類法的窄口徑計算,2010年中國海洋文化產(chan) 業(ye) 增加值約為(wei) 3255.33億(yi) 元。2010年中國海洋文化產(chan) 業(ye) 寬口徑統計增加值約為(wei) 8093 .33億(yi) 元(含濱海旅遊業(ye) ),預計“十二五”增速在12%左右。
商機 各地爭(zheng) 辟海洋文化產(chan) 業(ye) 新陣地
孫若風指出,海洋文化產(chan) 業(ye) 既是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又是具有發展前景的戰略性海洋產(chan) 業(ye) 。如今,依托海洋資源的一次、二次產(chan) 業(ye) 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壓力已經凸顯,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海洋文化產(chan) 業(ye) 無疑將成為(wei) 突破海洋經濟發展瓶頸的重要支點。今後的海洋文化產(chan) 業(ye) 將向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方向發展,成為(wei) 海洋經濟的重要支撐。”孫若風表示。
“文化產(chan) 業(ye) 不像傳(chuan) 統工業(ye) ,對人才、資金、環境、設施等有很強的依附性,大城市在這方麵的條件更優(you) 越。”劉家沂預計,我國具有良好海洋文化底蘊的地區包括遼寧旅順;天津濱海新區;山東(dong) 省蓬萊、長島、青島即墨;浙江舟山沈家門、普陀;福建省廈門、武夷、惠安、福州、福鼎;北京……“這些區域都有望成為(wei) 海洋文化產(chan) 業(ye) 的新陣地。”劉家沂稱。
談及海洋文化產(chan) 業(ye) 的部際協調機製,劉家沂稱,為(wei) 使我國海洋文化產(chan) 業(ye) 具有可持續發展和內(nei) 生性增長性質,需梳理產(chan) 業(ye) 政策,完善政策銜接,充分利用國民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機遇期。因而,要大力發展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技術性產(chan) 業(ye) ,深入發掘海洋文化資源內(nei) 涵,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諍言 海洋文化產(chan) 業(ye) 需避免“破壞性開發”
“低層次開發海洋文化資源造成產(chan) 業(ye) 落後,資源浪費。對無形資源開發利用不夠,創意產(chan) 業(ye) 發展更遠遠不夠;產(chan) 品類型單一;缺乏長遠規劃等是目前海洋文化產(chan) 業(ye) 存在的問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海洋經濟學家表示。
在市場規範方麵,多位海洋經濟界人士呼籲,應加強海洋文化產(chan) 業(ye) 區之間的聯係,進而實現資源共享,客源互送,產(chan) 品共組,聯合宣傳(chuan) ,共同開拓市場的目的。此外,海洋文化產(chan) 業(ye) 應當進行全方位的規劃,從(cong) 長遠利益全局利益出發,避免破壞性建設,重複建設,過度開發等。尤其對一些易於(yu) 為(wei) 曆史所湮滅和人為(wei) 毀損的民俗文化、曆史建築等要加以拯救。
在產(chan) 業(ye) 格局方麵,海洋係統的相關(guan) 人士也指出,首先,政企不分、管辦不分、大包大攬的弊端依然存在。其次,文化產(chan) 業(ye) 領域小型企業(ye) 居多,具有帶動效應的大型文化集團的發展明顯滯後,“文化航母”尚未組建和成形。最後,絕大多數文化產(chan) 業(ye) 屬於(yu) 國有性質,集體(ti) 或民營文化產(chan) 業(ye) 數量少、規模小,外商獨資或中外合資文化產(chan) 業(ye) 更是鳳毛麟角。
孫若風強調,“十二五”乃至更長一段時間裏,我國海洋文化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麵臨(lin) 五大任務:一是調整產(chan) 品結構,既要滿足消費需求更要滿足生產(chan) 需求;二是調整企業(ye) 組織結構,關(guan) 鍵不是做大規模,而是促進競爭(zheng) 和鼓勵創造;三是調整所有製結構,形成多種所有製共同發展的良好格局;四是調整技術結構,實現合乎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求的、多層次發展;五是調整區域布局結構,在全國統一市場環境中合理配置產(chan) 業(ye) 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