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潮流已經無法阻擋。”6月9日,“亞(ya) 洲電動車之父”陳清泉在第二屆新能源汽車及燃料電池技術國際論壇上預測,2020年全球混合動力及純電動汽車的銷量,有可能占全年汽車銷量的7%-12%。而中國將超出這個(ge) 比例,達到15%。
在新能源汽車熱潮中,中國產(chan) 業(ye) 發展空間多大?核心技術層麵該如何突破?純電動、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動力三條發展路徑,哪個(ge) 是中國的最優(you) 選擇?電動車發展模式將會(hui) 跨越傳(chuan) 統汽車發展路徑?
作為(wei) 現代電動車學奠基者、世界電動車協會(hui) 主席陳清泉就新能源汽車相關(guan) 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zhuan) 訪。
三種核心技術亟待產(chan) 業(ye) 化
《21世紀》:在目前的世界格局當中,中國的電動車生產(chan) 處於(yu) 什麽(me) 水平?
陳清泉:美國是從(cong) 1969年立法支持電動汽車的,在美國能源部的組織下,其國家實驗室專(zhuan) 門開發了很多電動汽車的技術。據不完全統計,對此美國花了近三千億(yi) 美元。但是美國的產(chan) 業(ye) 化做得不好,到現在純電動汽車在全美不到1萬(wan) 輛。
混合動力方麵,產(chan) 業(ye) 化最成功的是日本。他們(men) 產(chan) 業(ye) 化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有核心的技術及形成產(chan) 業(ye) 聯盟,特別是汽車廠和電池廠的聯盟。
中國是進步最快的,但是中國積累不夠。盡管我們(men) 和外國的距離在逐漸縮短,但還是有距離,這個(ge) 距離首先表現在核心技術的產(chan) 業(ye) 化。
《21世紀》:在核心技術產(chan) 業(ye) 化上,中國應側(ce) 重哪些方麵的自主創新?
陳清泉:現在國內(nei) 企業(ye) 自主創新的力度很大、進步也很快,但在電機、電力電子、電池技術上還要加強。
目前,我國在電機的理論、設計技術跟外國是一樣的,但是在材料、工藝上還是有差距的;對電力電子來說,最大的差距是開關(guan) 器件,國外已生產(chan) 了電動汽車專(zhuan) 用的電力電子開關(guan) 器件IGBT, 考慮了電動汽車的熱循環;第三個(ge) 是動力電池,我們(men) 現在還小批量生產(chan) ,如果是大批量生產(chan) ,就要從(cong) 化學材料、工藝裝備、結構、電池智能管理等方麵下功夫。要高起點,不要低級重複、惡性競爭(zheng) 。汽車用的電池要經過幾萬(wan) 公裏的測試,但是我國整個(ge) 測試手段,測試規範各個(ge) 方麵也跟國外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真正產(chan) 業(ye) 化方麵中國差距比較大。
混合動力首當其衝(chong)
《21世紀》:國外車企也紛紛看準了中國市場,中國的企業(ye) 應該如何應對這樣的競爭(zheng) ?
陳清泉:要成功推廣電動汽車需要有三好,即有好的產(chan) 品、好的基礎設施、好的商業(ye) 模式。電動車的發展需要全球化,要用全球的資源來提高自身競爭(zheng) 力。
更重要的是加強自主研發的能力。國內(nei) 的車企不要急功近利,而是要在研發中心中搭建平台。不管是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還是燃料電池汽車,都有共性關(guan) 鍵技術,諸如車載儲(chu) 能技術、先進驅動技術、動力總成控製技術等。要把研發平台搭建好,之後就要看市場的需求開發相應的產(chan) 品了。
要加快形成實質性的產(chan) 業(ye) 聯盟,這個(ge) 產(chan) 業(ye) 聯盟要包括上、中、下遊,利益互相捆綁。還要加強培養(yang) 創新型人才,電動汽車的人才一定要同時精通汽車技術和電氣技術,並且能把兩(liang) 者集成優(you) 化。
《21世紀》:目前我國市場上新能源汽車有許多種發展路徑,包括純電動、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等,您更看好哪種路徑?
陳清泉:我希望不要把各種技術路徑對立起來,中國市場那麽(me) 大,有各種不同的需求。
首先要定位好每個(ge) 產(chan) 品的戰略方向,我對目前的新能源汽車有這樣一個(ge) 定位:在一個(ge) 坐標軸平麵圖上,橫坐標代表行駛距離,縱坐標代表車型的大小,那麽(me) 純電動車的位置就在左下,適用於(yu) 短途行駛的小型車輛;大型的、長距離的比較適合混合動力的;燃料電池成熟以後,使用燃料電池的電動汽車也可以實現長距離行駛。
純電動汽車目前隻適合發展短途、輕型的車輛,所以現在來說這個(ge) 比例還不是很多;目前最有市場,消費者能接受的是混合動力,因為(wei) 它不需要新建基礎設施。
與(yu) 智能電網“聯姻”
《21世紀》:有人提出質疑,電動汽車的電力如果來源於(yu) 火電,能達到節能減排目的嗎?
陳清泉:我們(men) 要講節能或者環保,一定要從(cong) 宏觀、生命周期上來看,看能源是從(cong) 哪裏來的。
以中國為(wei) 例,目前約70%的電力來源還是火電,30%靠的是水力、核電和新能源,我們(men) 研究認為(wei) ,就是在這樣的前提下,電動汽車還是可以節能20%-30%,減少排放量也在20%左右。
《21世紀》:電動汽車在中國形成氣候並被市場普遍所接受,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陳清泉:沒人能做精確的預測,但是不能說預測很困難就不做預測,因為(wei) 沒有預測就沒有計劃。我想在中國,特別是隨著20個(ge) 節能與(yu) 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城市的推出,5年後電動汽車也許能夠進入家庭。
但是我觀察到中國購買(mai) 者的心態,跟外國的不太一樣了。中國的購買(mai) 者更多的是從(cong) 實用來考慮,比如電動自行車和微型車,買(mai) 的人就是為(wei) 了代步,雖然現在微型車準入政策國家還沒有出台,但是隻要很實用,他們(men) 就會(hui) 買(mai) 。
所以電動汽車要發展,就要提高實用價(jia) 值和附加值。我覺得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的發展一定要與(yu) 智能電網結合。電動汽車的蓄電池可以利用夜間低穀廉價(jia) 電力或風電和太陽能充電,有需要時可向家庭或電網送電。利用信息和互聯網技術,還可以和智能家電結合起來。通過智能化,使它具有一般的汽車都沒有的功能,提高人與(yu) 汽車的“溝通”。
現在日本的大阪正在規劃,日本要將大阪變為(wei) 電動車模範城市,實現這種電動汽車智能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