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門子宣布全麵退出核電領域之際,全球領先管理谘詢公司麥肯錫對2050年時全球能源行業(ye) 的格局作出預測:中國將領跑全球可再生能源行業(ye) ,全球對於(yu) 核電需求穩中有升,而中國的核電產(chan) 業(ye) 將逐漸嶄露頭角。
這有賴於(yu) 市場機製發揮作用,“現在很多依賴政策補貼的企業(ye) ,將來隨著市場的變化,會(hui) 越來越獨立”,麥肯錫上海分公司總經理王炬說。
中國核電發展將領跑全球
“通對34種燃料類型、25個(ge) 終端行業(ye) 、21個(ge) 地區”建立高度細分的模型,麥肯錫得出預測結論:中國是推動全球能源結構向可持續能源轉型的生力軍(jun) 。
據麥肯錫預測,未來20年,中國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將達到47萬(wan) 兆 (占世界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的23%),即未來20年,世界能源需求將大幅增長,而中國將貢獻其中的1/4;液體(ti) 燃料將逐漸匱乏,當前迫切需要大幅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並尋找替代的能源類型;電力占全球能原的比重將從(cong) 16%增加至20%,其中可再生能源將增長5倍;中國在總發電量、可再生能源和核電的發展上將領跑全球。
與(yu) 此同時,關(guan) 於(yu) 能源供需、能源結構、中國前景等方麵,麥肯錫的預測澄清了人們(men) 對於(yu) 全球能源格局的習(xi) 慣性誤解。有別於(yu) 發達國家將推動能源需求增長的一般看法,麥肯錫認為(wei) ,在未來的40年,新興(xing) 市場將占到能源需求增長總量的90%,其中很大一部分來源於(yu) 中國。而近期金融危機和經濟的疲軟並不會(hui) 有力緩解能源緊張的局麵,該機構表示,如果沒有結構性調整,不受約束的石油需求的增長將在2020年之前造成3%~5%的結構性短缺。
從(cong) 全球能源結構來看,電力的增速將是總能源需求增速的2倍左右,總能源占比將從(cong) 16%增至2030年的20%;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在2030年前增長5倍,全球電力供應中的占比將由4%升至14%。麥肯錫認為(wei) ,日本和法國發生的核電事故給全球核能擴張帶來的影響並不像人們(men) 想象的那麽(me) 大,它認為(wei) 2010年至2030年,核電在總發電量中的占比將穩步增長,其中47%的增量將來自於(yu) 中國。
在中國能源結構方麵,麥肯錫認為(wei) ,未來40年,能源需求發展最快的將是運輸、住和商業(ye) 需求,而工業(ye) 能源需求的占比將下降。中國將是可再生能源最重要的創新基地之一,2030年前全球23%的新增可再生能源產(chan) 能將來自於(yu) 中國。
鮮有人知的是,早在兩(liang) 年前,中國就已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國,預計今後20年還將繼續保持這一領先地位。
中國仍將高度依賴煤炭
盡管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發展,但麥肯錫並不認為(wei) 中國能夠在短期內(nei) 擺脫對煤炭的依賴,這家機構預測盡管煤炭在中國電力[1.50 -1.32%]供應中所占比例由64%下降至50%,但中國仍將高度依賴煤炭。
對於(yu) 核電未來格局的轉變,“中國核電發展是中國多元化能源道路上不可不走的一步棋,隻是這步棋怎麽(me) 走,是政府和企業(ye) 將要麵臨(lin) 的問題”,王炬說。
與(yu) 此同時,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核心技術並不掌握在中國,中國能源行業(ye) 的企業(ye) 如何在世界露出頭角?“核心技術可以買(mai) ,買(mai) 完以後,就看企業(ye) 將其轉化的能力”,但王炬強調,“並不是所有的企業(ye) 都需要購買(mai) 核心技術,僅(jin) 僅(jin) 依靠購買(mai) ,並不是一條很合適的道路,不同企業(ye) 、不同發展階段需要選擇不同的發展方向”。
中國企業(ye) 在此過程中主要挑戰在於(yu) 能源將麵臨(lin) 成本上行的壓力和價(jia) 格波動、能源爭(zheng) 奪戰愈演愈烈、全球投資將大幅攀升,以滿足不斷擴大的能源需求,而且能源效率亟待提升。中國企業(ye) 要想實現成功,需要一係列新的競爭(zheng) 力:優(you) 化能源需求和供應、建立全球領域能力、建立以行動為(wei) 導向的DNA。
“中國能源企業(ye) 走出去,僅(jin) 僅(jin) 是拿地,是短視行為(wei) ,中國能源企業(ye) 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優(you) 勢是什麽(me) ,要學會(hui) 利用全球最沿的技術,利用中國的規模優(you) 勢,建立在可持續能源技術方麵真正的知識產(chan) 權”,王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