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脫硫、除塵已形成一定規模之後,根據火電排汙新標準,脫硝無疑將成為(wei) 環保領域的下一個(ge) 熱點。
記者注意到,新修訂的《火電廠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將從(cong) 2012年開始實施。其中,從(cong) 2012年1月1日起,新建火電機組氮氧化物排放量要達到100毫克/立方米;從(cong) 2014年7月1日起,除特殊機組排放量要求達到200毫克/立方米外,其餘(yu) 也均要求達到100毫克/立方米。
嚴(yan) 格的氮氧化物排放標準將讓火電脫硝成為(wei) “十二五”大氣汙染物減排的重中之重,也將給脫硝市場帶來巨大的機會(hui) 。
脫硝市場空間巨大
影響我國大氣質量的主要汙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和二氧化碳等。由於(yu) “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汙染物排放總量控製,並將二氧化硫列入約束性指標,二氧化硫排放量出現了明顯下降。截至“十一五”末,我國累計建成運行5.65億(yi) 千瓦燃煤電廠脫硫設施,全國火電脫硫機組比例從(cong) 2005年的12%提高到80%。
“十二五”期間,我國把氮氧化物排放納入約束性指標,脫硝市場的巨大發展空間也將因此開啟。
“脫硝市場容量巨大,惟等政策東(dong) 風。”申銀萬(wan) 國[2.41 0.00%]在有關(guan) 報告中指出,在我國現有的7億(yi) 千瓦火電機組中,脫硫裝機容量占逾5億(yi) 千瓦,且在“十一五”規劃出台後兩(liang) 年增速最快,2006年增速達200%。而截至今年3月,我國已投運火電廠脫硝項目容量僅(jin) 有9688萬(wan) 千瓦,且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
環保部預測,新標準實施後,到2015年,需要新增煙氣脫硝容量8.17億(yi) 千瓦,共需脫硝投資1950億(yi) 元,2015年運行費用需612億(yi) 元/年。到2020年,需要新增煙氣脫硝容量10.66億(yi) 千瓦,共需脫硝投資2328億(yi) 元,2020年需運行費用800億(yi) 元/年。
分析人士指出,脫硝市場的潛力不僅(jin) 體(ti) 現在火電廠排放標準趨嚴(yan) 上。在火電廠排放標準修訂之後,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行業(ye) 的氮氧化物治理也將被提上日程,而這將使得脫硝市場大幅擴容。
多家上市公司蓄勢待發
我國以煤為(wei) 主的能源結構和發電結構,使得燃煤成為(wei) 氮氧化物的最大來源,全國氮氧化物排放量的67%來自煤炭燃燒,其中燃煤電廠是氮氧化物最大的分擔者,這讓火電脫硝成為(wei) 首要任務。
記者了解到,目前火電廠應用的脫硝手段有三種,即低氮燃燒脫硝、選擇性催化還原法(SCR)脫硝和非選擇性催化還原法(SNCR)脫硝。低氮燃燒脫硝被稱為(wei) 前端脫硝,SCR和SNCR也稱後端脫硝。
綜合券商報告來看,目前脫硝的主要技術路線是“低氮燃燒加上SCR”。申銀萬(wan) 國的一份報告顯示,低氮燃燒技術措施一直是應用最廣泛的措施,即便為(wei) 了滿足排放標準的要求必須加裝尾氣淨化裝置,仍需采用它來降低淨化裝置進口處的氮氧化物濃度,以節省淨化費用。自2003年《火電廠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出台後,一批新建火電機組大多采用了低氮燃燒技術。
在後端脫硝中,SCR是目前世界上煙氣脫硝效率最高、應用最多、最為(wei) 成熟的技術。歐洲、日本90%以上火電廠煙氣脫硝采用SCR,美國脫硝裝置改造時也越來越多地采用SCR工藝。目前在我國,SCR占據了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成為(wei) 後端脫硝的主流。
券商報告顯示,A股上市公司中,進行爐內(nei) 脫硝的低氮燃燒企業(ye) 包括龍源技術[54.10 2.08% 股吧 研報]、燃控技術等;進行後端煙氣脫硝的企業(ye) 主要是九龍電力[13.80 0.66% 股吧 研報]、龍淨環保[25.40 2.17% 股吧 研報]等。龍源技術擁有等離子體(ti) 低氮燃燒設備的核心技術;九龍電力旗下的遠達環保在催化劑領域擁有領先技術;龍淨環保則在SCR工藝領域與(yu) 丹麥托普索公司進行了全麵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