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公安部交管局發布的最新數據,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汽車保有量占機動車總量的45.88%,剛剛超過1億(yi) 輛。這是中國汽車保有量首次突破1億(yi) 輛大關(guan) ,僅(jin) 次於(yu) 美國的2.85億(yi) 輛,位居世界第二。
按照國際通用標準,一個(ge) 國家100個(ge) 家庭中有20個(ge) 擁有汽車,就是進入了汽車社會(hui) 。截至今年8月底,國內(nei) 千人汽車保有量在60輛左右,基本達到汽車社會(hui) 國際公認的標準。
原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日前在天津汽車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指出,2001年國產(chan) 汽車產(chan) 銷量隻有207萬(wan) 輛,2010年達到1800萬(wan) 輛。汽車社會(hui) 來得太快,我們(men) 嚴(yan) 重準備不足。整個(ge) 社會(hui) ,包括城市規劃、燃料供應、道路建設、停車場建設以及汽車文化、售後服務等各方麵都沒有做好準備。
汽車保有量急劇增加,汽車尾氣成為(wei) 許多城市空氣汙染的主要汙染源。環保部的一項調查顯示,2010年全國333個(ge) 地級以上城市,五分之一空氣質量不達標。
國內(nei) 城市規劃中,長期以公交車和自行車出行模式為(wei) 主。隨著汽車保有量急劇增加,道路和停車資源嚴(yan) 重不足。據統計,全國667個(ge) 城市中,有三分之二高峰時段出現交通擁堵。
燃油供應壓力、環境保護壓力、以及嚴(yan) 重的交通擁堵和停車難,對剛剛邁進門檻的中國汽車社會(hui) 帶來巨大挑戰。
姚景源認為(wei) ,中國人的消費結構開始從(cong) 衣食轉向住行,現在還在繼續轉變中。盡管部分大城市汽車趨於(yu) 飽和,但在廣大中小城市、城鄉(xiang) 接合部和廣大農(nong) 村地區,汽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係主任歐陽明高認為(wei) ,中國汽車保有量的極限是3億(yi) 輛,達到頂峰的時間點大概在2025年或2030年。
國家能源委員會(hui) 專(zhuan) 家谘詢委主任張國寶指出,要保證汽車社會(hui) 的健康發展,必須尋求可替代能源,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他認為(wei) ,電力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汽車要走電力化方向,這是保證汽車動力最穩妥、最有前瞻性的技術路線。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對新華社記者說,目前國內(nei) 購車大型化的趨勢非常明顯。如果不加以控製,中國勢必會(hui) 變成美國而非歐洲的車型結構。中國在汽車結構上隻能走歐洲和日本的模式,以小型化為(wei) 主,而絕不能走美國的模式。基於(yu) 目前中國麵臨(lin) 的能源困境,大型化趨勢必須得到抑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