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後危機時代訂單下降10% 造船業真正“冬天”已來臨

三年前金融危機來襲,船企都說手上滾動訂單可維持三年,三年期滿,訂單未見補充恢複,“這回是真的沒有了”。

這是銀監會(hui) 主席劉明康近日對造船工業(ye) 的三年概括。他將全球造船訂單的減少,視為(wei) 全球經濟下滑的其中一個(ge) 先行指標。

據中國船舶[36.89 -0.03% 股吧 研報]工業(ye) 協會(hui) 不久前發布的報告,7月份我國造船完工753萬(wan) 載重噸,而新船訂單近198萬(wan) 載重噸,比當月造船完工量少555萬(wan) 載重噸。

造船完工量已經第9個(ge) 月超過同期新接訂單量,意味著企業(ye) 手持船舶訂單的數量繼續下落。

今年上半年,船舶工業(ye) 協會(hui) 監測範圍內(nei) 的一半船企都沒有接到訂單,重點監測的43家船企中也有10家沒有接到訂單。

進軍(jun) 市場的勇敢進軍(jun) ,無船可造的繼續無船,中國造船業(ye) 兩(liang) 極分化的格局正在愈演愈烈。

9月6日,記者從(cong) 中集集團[16.60 1.10% 股吧 研報](000039.SZ)獲悉,已經收購蓬萊中柏京魯船業(ye) 有限公司51%的股權。這家目前全球最大集裝箱製造商,或將試水船舶製造。

訂單下降10%

造船行業(ye) 的周期性與(yu) 宏觀經濟大勢密切相關(guan) 。

8月末,在銀監會(hui) 3季度分析會(hui) 上,劉明康在分析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難度加大的原因時,指出除投資者信心指數PMI創28月新低外,另一大先行指標——海運運價(jia) 指數,和造船廠手上的訂貨單,都不樂(le) 觀。

“我記得09年陪國務院領導從(cong) 南到北看了大造船廠,沒有一家有中長期憂患的,都是說現在困難一點,但手上的存量訂單都能維持三年,”他說,“09、10、11年,三年到了,也就是末日到了。”

劉明康指出,現在有半數規模以上的中國船舶企業(ye) ,沒有任何造船合同成交,各個(ge) 企業(ye) 已經出現了船台空置,無船可造的局麵。到5月末,船舶企業(ye) 的手持訂單,比2010年底下降了6%,“下降10%都是很快的事情”。

他的判斷已經得到了現實的印證。8月底,中國船舶工業(ye) 協會(hui) 發布的1-7月全國船舶工業(ye) 經濟運行情況中,截至7月底,全國手持船舶訂單17608萬(wan) 載重噸,比上年同期下降6.4%,比2010年底下降了10.1%。

造船完工量和新接船舶訂單,這“一升一降”的特點愈加顯著。今年前7個(ge) 月,全國造船完工3846萬(wan) 載重噸,同比增長9.3%。而新承接船舶訂單2358萬(wan) 載重噸,同比下降29.2%。

“歐盟是用船的大戶,大家都知道巴拿馬、希臘、賽弗洛斯都是主要船籍注冊(ce) 地,德國(漢堡)和倫(lun) 敦兩(liang) 個(ge) 大港口是主要集散地,這些地方一旦簫條,怎麽(me) 可能有那麽(me) 大的市場去給企業(ye) 做船,保有船現在都停在那裏。”

劉明康尖銳地指出,“這回是真的沒有了”,因為(wei) 除續建的船,不少造船船台實際已經空置了。

行業(ye) 分化顯著

壓縮的空間,正考驗不同造船企業(ye) 的求存能力。形成業(ye) 內(nei) 共識的是,優(you) 勝劣汰、洗牌整合的時代已經來臨(lin) 。

一年以前,最大的海工船製造商、太平洋[7.57 0.40% 股吧 研報]造船集團董事長梁小雷向記者大膽預判:“大概80%的企業(ye) 已經沒有訂單,麵臨(lin) 淘汰;剩下20%中,可能有15%的日子過得一般;而另外5%的高附加值企業(ye) ,越是危機越會(hui) 好過。”

今年以來,大型集裝箱船、LNG(液化天然氣船)及海洋工程裝備等高附加值產(chan) 品主導國際船舶市場。但高附加值產(chan) 品的訂單,卻多為(wei) 韓國、新加坡造船集團所壟斷,這令國內(nei) 船舶企業(ye) 承接新訂單的難度增大,也使得斬獲者備受矚目。

8月,中國最大的民營船企熔盛重工(01101.HK)與(yu) 歐洲船東(dong) 簽訂2+2艘(已有2艘建造合同,再加意向建造2艘)6600TEU集裝箱船的建造合同。至此熔盛重工共獲30條新船訂單,其中包括24艘散貨船和6艘集裝箱船,估算總價(jia) 值近15億(yi) 美元。

僅(jin) 其一家,2011年上半年新接訂單就占中國所有船廠的21%,而去年同期,這個(ge) 數字為(wei) 8%。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船舶工業(ye) 協會(hui) 統計範圍內(nei) 的約半數企業(ye) 沒有接到訂單,重點監測的43家船企中也有10家沒有新接訂單。個(ge) 別企業(ye) 甚至今年四季度就將陷入無船開工的窘境。

中集集團出擊

在今年4月進軍(jun) 高端海工船製造的梁小雷也告訴記者:“現在客戶情願付更高的金額,將訂單集中到最優(you) 秀的資源上,這是金融危機後一個(ge) 很重要的新變化。這意味著,優(you) 秀的企業(ye) 會(hui) 很好過。”

當有人麵對冬天擔心,就有人認為(wei) 春天並不遙遠。

9月6日,中集集團證券事務代表王心九向記者證實已經收購蓬萊中柏京魯船業(ye) 有限公司,但他表示尚不確定具體(ti) 的發展步驟。

2010年,中集集團收購了煙台來福士50.98%的股權,進軍(jun) 海洋工程領域,但利潤貢獻還需時日,近1-2年海工業(ye) 務的訂單和收入情況仍有不確定性。此番再度出擊船廠,令外界遐想中集集團是否意在進軍(jun) 集裝箱船製造。

今年7月,在日本召開的世界造船專(zhuan) 家預測會(hui) 上,各國代表團幾乎都認為(wei) 未來10-20年新船需求會(hui) 比過去10年出現回落,但在細分船型市場,全球集裝箱吞吐量將強勁增長,因而對集裝箱船的需求可產(chan) 生積極影響。

“蓬萊中柏京魯之前主要做散貨船,但以後怎麽(me) 做現在我們(men) 還在規劃中。”王心九向記者表示,“收購是出於(yu) 一種綜合考量,不能說是為(wei) 了產(chan) 業(ye) 鏈延伸等。畢竟未來岸線也是稀缺資源,這個(ge) 項目又離我們(men) 煙台基地很近,基本上可以說連成一體(ti) 。”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