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出租車罷運,公眾(zhong) 或多或少地都會(hui) 產(chan) 生視覺上的“審醜(chou) 疲勞”。出租車罷運就像一場周而複始的戲劇循環出現,隻是“演出地”不同而已。就在上月初杭州發生了大規模出租車停運事件。據悉,杭州市目前共計8000多輛出租車,其中大約一半到三分之二的車輛已停運。經過初步了解,路堵、起步價(jia) 低、“份子錢”過高等是此次停運的主要原因,出租車司機紛紛提出要減少“份子錢”、提高起步價(jia) 、降低運營規費等訴求。
縱觀全國各地的出租車集體(ti) 停運,無非都是油價(jia) 成本高企、起步價(jia) 過低以及“份子錢”過高等因素。然而在這些因素中,媒體(ti) 輿論關(guan) 注的焦點更加傾(qing) 向於(yu) 批判不合理的“份子錢”問題上,認為(wei) 出租車公司才是最大的利益“策劃者”和“既得利益者”。隻要取締出租車公司,變為(wei) “政府—個(ge) 體(ti) 經營主體(ti) ”的二元經營模式下,讓個(ge) 體(ti) 經營者自主經營、自負盈虧(kui) 就能扭轉出租車罷運的上演。可問題是,這樣就真能讓出租車市場步入良性發展的道路嗎?
我們(men) 來看個(ge) 現實中的例子,在浙江溫州市出租車市場改革上,他們(men) 做出了一次敢於(yu) “吃螃蟹”的創新之舉(ju) 。簡而言之,就是將出租車經營權拍賣給個(ge) 人或私營公司,中間取締國有或集體(ti) 出租公司這個(ge) 環節。這種由市場主導出租車行業(ye) 運營的方式曾被人們(men) 歸結為(wei) “溫州模式”,因而一時名聞遐邇。在公眾(zhong) 眼中,認為(wei) 溫州出租車改革的這一刀觸碰到了其“病灶”所在。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市場的發展,溫州模式終於(yu) 還是在半路夭折了。
據了解,目前溫州市共有3329輛出租車,車主基本上是私人或私營公司。車主把車轉包出去後,然後由“遍地開花”的出租車介紹所再把車出租給外地人去經營,經過多層轉包,車主在家裏即可照樣拿到“份子錢”,最後落到的哥手中的錢已所剩無幾。通過溫州這個(ge) 案例,其實取締出租車公司製並不能徹底優(you) 化出租車市場。事實證明,隻要有極高的準入門檻和政府授予的特許經營的限製,“份子錢”不會(hui) 因為(wei) 取締了出租車公司就可以消失掉,其實“份子錢”隻和牌照的數量管理有關(guan) ,而與(yu) 是否為(wei) 姓“私”和姓“公”無關(guan) 。
歸根到底,要想優(you) 化出租車市場,政府就必須要與(yu) 市場撇清利益關(guan) 係,把本應該屬於(yu) 市場化的服務消費品交給市場主體(ti) 去調節與(yu) 經營。隻要政府放開出租市場的數量管製,下放經營許可權,那麽(me) 無論公司製還是個(ge) 體(ti) 經營製,都會(hui)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中找到屬於(yu) 自己的位置。其實再好的改革模式都不如“政府讓利”的模式更見效、更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