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ye) 國企和民企的利潤分化正在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來。雖然上半年鋼價(jia) 整體(ti) 取得了較為(wei) 可觀的漲幅,但從(cong) 披露完畢的半年報來看,包括寶鋼、鞍鋼、馬鋼等在內(nei) 的多家大型鋼企並沒有獲得業(ye) 績增長,利潤反而出現同比大幅下滑。
與(yu) 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民營鋼企在上半年的業(ye) 績紅火異常,呈現出與(yu) 國有鋼企完全不同的景氣情況。部分民營鋼企甚至達到40%以上的利潤增長。
國有大鋼企業(ye) 績堪憂
已上市鋼鐵企業(ye) 上半年運行平淡。根據上證資訊統計的半年報數據顯示,33家鋼鐵企業(ye) 中,上半年盈利同比增長19家,同比減少12家,虧(kui) 損2家。全行業(ye) 營業(ye) 收入增長18.8%,但淨利潤卻同比下降24.49%。龍頭企業(ye) 鞍鋼股份[5.60 0.18% 股吧 研報]、馬鋼股份[3.02 0.00% 股吧 研報]、寶鋼股份[5.29 0.00% 股吧 研報]等大國企都出現了利潤大幅下滑的情況。
其中,鞍鋼股份淨利潤2.20億(yi) 元,同比下降92.0%;馬鋼股份淨利潤3.10億(yi) 元,同比下降70.2%;寶鋼股份淨利潤53.2億(yi) 元,同比下降36.0%。
對於(yu) 業(ye) 績大幅下滑,上述國有鋼企有一個(ge) 共同理由,就是上半年以鐵礦石為(wei) 代表的原料價(jia) 格上漲。“去年上半年還在使用2009年的低價(jia) 協議礦,可比基數較低導致今年上半年鐵礦石采購價(jia) 漲幅偏大。”這些理由被鞍鋼和馬鋼作為(wei) 利潤下滑的重要原因加以解釋。
影響該部分鋼企業(ye) 績的另一個(ge) 原因是,上半年汽車、家電、機械等行業(ye) 需求持續低迷,使得板材市場下滑明顯。與(yu) 之對應的,長材類產(chan) 品因為(wei) 得益於(yu) 保障房及高鐵建設等支撐,整體(ti) 價(jia) 格走勢優(you) 於(yu) 板材產(chan) 品。
與(yu) 上述國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部分民營鋼企的利潤狀況。在香港上市的中國東(dong) 方集團[6.60 0.61% 股吧 研報]主要資產(chan) 為(wei) 河北津西鋼鐵,其半年報顯示,上半年該公司淨利潤為(wei) 11.55億(yi) 人民幣,同比增幅高達44.58%。同樣屬於(yu) 民營鋼企的大冶特鋼[13.59 0.22% 股吧 研報]和南鋼股份[3.97 0.25% 股吧 研報]也實現了業(ye) 績增長,淨利潤同比分別上升8.36%和14.8%。
礦價(jia) 上漲成“通用借口”
鐵礦石價(jia) 格上漲一直扮演著刺傷(shang) 中國鋼鐵業(ye) 的“罪魁禍首”角色。但事實上,從(cong) 不同鋼企的業(ye) 績中可以發現,礦價(jia) 似乎隻是國企業(ye) 績不好的借口,民營企業(ye) 卻能順利消化。
事實上,礦價(jia) 上漲是全行業(ye) 麵臨(lin) 的共同問題。而上述業(ye) 績欠佳的鋼企在“可比基數”上的解釋恰恰說明了在鐵礦石長協體(ti) 係崩潰後,大量失去了成本優(you) 勢的國有鋼企正在麵臨(lin) 的危機。
對於(yu) 協議礦比例高的國企來說,過去長協礦與(yu) 現貨礦之間的價(jia) 差是其重要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而現在礦石定價(jia) 周期一再縮短,協議礦和現貨礦價(jia) 差逐步減少,國有鋼廠的優(you) 勢已喪(sang) 失殆盡,其費用成本高企的劣勢凸顯無遺。
以鞍鋼股份為(wei) 例。鞍鋼在半年報中除了表示礦價(jia) 上漲過快外,還提及“同期鋼價(jia) 漲幅不足,使得噸鋼盈利能力較去年出現較大滑坡”。
民營企業(ye) 則在此方麵優(you) 勢凸顯。因為(wei) 民營鋼廠一直以來都是以購買(mai) 現貨貿易礦為(wei) 主,因此,短期化定價(jia) 對其影響遠低於(yu) 國有企業(ye) 。相反,其效率優(you) 先、精細化管理、無曆史包袱的優(you) 勢在市場競爭(zheng) 中得以最大化。
此外,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鋼鐵行業(ye) 已經啟動了新一輪以民營企業(ye) 為(wei) 主的產(chan) 能擴張。由於(yu) 噸鋼利潤可觀,眾(zhong) 多民營鋼企正在通過各種方式擴大規模。有統計顯示,按照前7個(ge) 月粗鋼日產(chan) 量核算,今年我國全年粗鋼產(chan) 量將達到7億(yi) 噸,同比增長12%。產(chan) 能的日益擴大將逐步對行業(ye) 利潤形成擠壓,這將讓利潤空間本來就很小、甚至已經出現虧(kui) 損的國有鋼企壓力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