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自主品牌車企的市場份額一跌再跌,與(yu) 之相反的是,汽車出口數量不斷攀升。
據中汽協統計的汽車整車企業(ye) 出口數據,上半年汽車企業(ye) 出口38.11萬(wan) 輛,同比增長56.99%。其中5、6月連續創月出口量新高,6月出口量超過8萬(wan) 輛。協會(hui) 預計,今年汽車出口有望超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前最高水平。
不知是國內(nei) 市場的增速放緩“逼迫”自主品牌企業(ye) 走出去,還是受全球經濟複蘇的影響提升了中國汽車出口的速度。或許兩(liang) 個(ge) 原因兼而有之,但出口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了部分自主品牌企業(ye) 的銷售頹勢。
從(cong) 企業(ye) 的業(ye) 績報表可見一斑。如長城汽車[10.32 -0.96%](02333,HK)上半年淨利潤18.12億(yi) 元,同比增長109%,其增長的主要原因在於(yu) 汽車出口實現較快增長。
無獨有偶,日前奇瑞汽車的出口也創下曆史新高,7月出口量高達1.7萬(wan) 輛,同比增長93%。奇瑞汽車2011年出口12萬(wan) 輛汽車的目標有望在第三季度提前完成。吉利的出口表現也可圈可點,並宣布計劃向英國出口轎車。
盡管有業(ye) 界人士認為(wei) ,由於(yu) 目前自主品牌汽車的品牌溢價(jia) 能力差,營銷網絡和售後服務不健全,因而出口的阻力不可小視。
但是,從(cong) 小批量出口到大批量放量銷售,出口帶給了自主品牌企業(ye) 豐(feng) 厚的利潤和生存機會(hui) ,也促進自主品牌企業(ye) 由現在的汽車貿易為(wei) 主,轉變為(wei) 塑造品牌為(wei) 主,逐步在國際市場上打造出中國品牌的形象。
另外,根據中國發改委的信息,中國到2020年的汽車年產(chan) 能將達到4500萬(wan) ~5000萬(wan) 輛,但需求僅(jin) 在3000萬(wan) 輛,因此汽車企業(ye) 的出口成為(wei) 必須的選擇。
但需要提醒企業(ye) 注意的是,在放眼海外的同時,不能忘記本土市場的掌控能力。
眼下,自主品牌在國內(nei) 的市場份額僅(jin) 存不足25%,幾近無路可退。而反觀各家外資公司,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如魚得水,市場占有率進一步增加。甚至就連今年受到日本地震影響的日係車企,在經曆了短暫的市場空檔期後,依然能夠迅速回歸,重奪失地。這不得不讓人替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間擔憂。
更值得關(guan) 注的是,在中國,大眾(zhong) 、通用、日產(chan) 、現代等跨國公司的合資公司不斷擴充產(chan) 能。他們(men) 基於(yu) 中國市場的生產(chan) 基地,在掘金中國市場的同時,也向其他市場輸出產(chan) 能。廣本汽車公司就是其中典型的一家,出口指向歐洲市場。盡管目前他們(men) 的數量還不多,但是未來趨勢不可小覷。
雖然目前歐洲市場並非中國自主品牌企業(ye) 的重點市場,但卻是吉利、奇瑞、華晨等公司希望攻破的陣地。
而來自中國產(chan) 地的外資品牌,仍然會(hui) 在歐洲等市場上短兵相接。一旦在產(chan) 能重壓之下,跨國公司也轉向出口釋放銷量,中國自主品牌的海外陣地麵臨(lin) 危機。不僅(jin) 僅(jin) 是跨國公司,即便是同為(wei) “金磚四國”的印度也在加快出口,汽車銷量增長不可小視。
內(nei) 憂外患同時存在,自主品牌企業(ye) 的市場需要穩定、穩固地發展,而絕非一味追求“牆內(nei) 開花牆外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