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從(cong) 權威渠道獲悉,《關(guan) 於(yu) “十二五”時期加強商務領域信用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已經定稿,商務部近期將正式下發。
“這是國內(nei) 首部商務信用建設的指導意見,也是首次明確政府層麵對商務領域信用建設的思路框架,從(cong) 信用道德文化建設、信用製度建設、商業(ye) 信用運用三個(ge) 層次規劃未來五年商務信用建設。”商務部內(nei) 部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
更具實際意義(yi) 的是,商務部將組織推動行業(ye) 協會(hui) 建立企業(ye) 信用信息數據庫,未來商業(ye) 企業(ye) 在交易中的信用信息都可記錄下來,交易對手可獲取信息,看其是否有不良記錄。
據有關(guan) 研究機構數據顯示,我國企業(ye) 每年因信用缺失導致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高達6000億(yi) 元。我國企業(ye) 的壞賬率高達1%至2%,且呈逐年增長勢頭,而相比較下,成熟市場經濟國家企業(ye) 壞賬率通常為(wei) 0.25%至0.5%。此外,目前我國每年簽訂約40億(yi) 份合同中,履約率隻有50%。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有些信用不好的企業(ye) 可以在多次交易中給對手造成損失,就是因為(wei) 信用信息不夠透明,失信的代價(jia) 過低。我國信用環境亟待完善,最關(guan) 鍵的就是要建立完善信用信息體(ti) 係,降低征信成本,提高企業(ye) 失信代價(jia) 。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內(nei) 部人士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構建起“誠信者受益,失信者懲戒”的社會(hui) 誠信體(ti) 係非常重要。企業(ye) 履行信用,能否得到社會(hui) 認同?企業(ye) 不守信,能否得到懲罰?企業(ye) 使用商業(ye) 信用,是否有合適的工具?這些都是企業(ye) 最關(guan) 注的。
“信用信息係統的建設是信用建設的基礎。目前商務部對商務信用信息係統建設的思路已經逐漸明確,就是從(cong) 部分行業(ye) 和地區的試點開始,逐步建立起企業(ye) 信用檔案,製作和發布守信企業(ye) 紅名單和失信企業(ye) 黑名單,總結試點經驗之後再逐步向全國推廣。”上述商務部人士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意見》的下發隻是係列政策的起步,在《意見》下發到全國商務係統之後,商務部還會(hui) 於(yu) 近期下發一份實施要點,並將研究選擇部分城市或行業(ye) 開展信用建設的試點。
“商務信用建設是個(ge) 龐大的係統工程,落實起來很難,有些行業(ye) 協會(hui) 已經意識到信用檔案的重要性,但還需要政府層麵的一個(ge) 推動。不過政府層麵的推動也需要一個(ge) 過程。”上述商務部人士坦言。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信用相關(guan) 信息主要掌握在多個(ge) 部委手中,很多國內(nei) 企業(ye) 有意建立信用信息係統,但是很難獲取政府層麵掌握的信息,即使能獲取一些,成本也非常高。而從(cong) 政府層麵去推動,部委的協調也很難。此外,我國征信業(ye) 領域法律法規一直處於(yu) 空白,《征信管理條例》遲遲未出,仍在征求意見階段,無法可依的狀態也使得信用信息建設舉(ju) 步維艱。
商務部研究院信用管理部主任韓家平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同業(ye) 企業(ye) 能夠實現信用信息的共享,可以有效防範風險,對行業(ye) 有明顯益處,也符合企業(ye) 的需求。不過目前地方商務部門和一些行業(ye) 協會(hui) 對信用建設的了解有限,這加大了相關(guan) 工作推進的難度。此外,信用活動並不是隻發生在商業(ye) 環節,整個(ge) 信用體(ti) 係是相連的,理想狀態是在法律規劃下,各部委形成有效協調,實現信用信息的有效共享和公開。
韓家平認為(wei) ,由政府組織推動行業(ye) 協會(hui) 開展試點是可行的路徑,同時他建議可以多發揮第三方信用機構的作用。中信保人士也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現在社會(hui) 對信用的關(guan) 注度還是不高,需要部委、行業(ye) 、企業(ye) 不同利益主體(ti) 呼應,形成一個(ge) 良好的大環境“有些機構和企業(ye) 也掌握了大量信用信息,調動他們(men) 的積極性讓他們(men) 都參與(yu) 進來也很重要。”
“政府隻是起到組織協調和推動的作用,從(cong) 長遠來說,信用體(ti) 係建設還是要更多依靠市場化的力量。”商務部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