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9日,B D I指數(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報收1462點,延續自9日來的漲勢,累計漲幅達16%。盡管如此,全球海運市場以及受其直接影響的造船業(ye) 仍在曆史低穀徘徊。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從(cong) 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指標來看,全球造船業(ye) 正處在2008年以來的曆史最低水平。
據克拉克研究公司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際造船市場新船成交量共計1677萬(wan) 修正總噸,不及2010年全年3800萬(wan) 修正總噸的一半。
申銀萬(wan) 國16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也顯示,今年7月份全球新接訂單為(wei) 285萬(wan) 載重噸,同比加速回落81%,環比結束上月上漲態勢下滑64%。1至7月份全球合計訂單4302萬(wan) 載重噸,同比下降了47%。
申銀萬(wan) 國在這份研究報告中下調了2011年全球新接訂單預期至8000萬(wan) 載重噸,其年初預期為(wei) 10000萬(wan) 載重噸。實際上今年1至7月份全球新船僅(jin) 成交4302萬(wan) 載重噸,這遠不足於(yu) 支撐其年初10000萬(wan) 載重噸的判斷。另外,7月全球散貨船新接訂單大幅減少,同比下降96%;油船繼續也呈下降趨勢,同比下降72%;而集裝箱船環比下降94.1%。
申銀萬(wan) 國分析師李曉光表示,7月份散貨船新船造價(jia) 指數為(wei) 141點,環比下降4.1%,同比下滑7.8%。目前的船價(jia) 已經跌到了2004年的位置,雖然2010年船價(jia) 在鋼材價(jia) 格底位、訂單逐漸恢複的情況下有小幅上升,但是在產(chan) 能逐步釋放、訂單維持相對底位等因素影響下,目前的船價(jia) 仍隻能在底部盤整,不具備趨勢性上漲的態勢。
“當前全球造船業(ye) 的成交量、船價(jia) 、航運市場都不容樂(le) 觀。”中國船舶工業(ye) 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包張靜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由於(yu) 航運市場不好,船東(dong) 也不願意按期接船,另外造船業(ye) 的融資難度在加大,船價(jia) 的不斷下跌使得造船業(ye) 的盈利空間不斷縮小,船企成本上升的壓力也比較大。
包張靜認為(wei) ,當前全球造船業(ye) 遭遇低穀,主要是因為(wei) 全球經濟複蘇乏力,貿易需求不足,海運市場持續低迷,並且目前國際幹散貨、原油、集裝箱市場運力供大於(yu) 求。
“目前船舶市場運力過剩,在波羅的海那邊是兩(liang) 三條船在等一個(ge) 業(ye) 務,大量的船處在閑置狀態。”國都證券分析師向磊也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未來三到五年內(nei) 運力市場的過剩局麵都不會(hui) 有根本改變。
今年上半年,中國船舶工業(ye) 協會(hui) 監測範圍內(nei) 的一半企業(ye) 沒有接到訂單;重點監測的43家船企中,有10家沒有接到訂單。由於(yu) 缺少訂單,部分企業(ye) 明年上半年陷入開工任務不足的困境,個(ge) 別企業(ye) 甚至今年四季度已無開工船舶。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黎雪榮表示,全球貿易有所萎縮,海運需求量減少,上半年航運形勢又加劇了悲觀預期,全球造船業(ye) 處於(yu) 持續低迷的狀態,下半年造船業(ye) 很難走出低穀。
包張靜表示,由於(yu) 影響上半年造船業(ye) 發展的因素在下半年還會(hui) 繼續存在,並且一些新船的持續交付將加劇目前海運市場已經存在的供求失衡,這反過來會(hui) 進一步衝(chong) 擊全球的造船市場,預計下半年形勢比上半年還嚴(yan) 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