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華係車漸成兩大陣營 國內受擠壓力拓海外市場

標準普爾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重擊全球經濟。受此影響,通用、福特等整車製造商以及美國最大的汽車經銷商集團股價(jia) 紛紛下跌。這引發了汽車銷售市場的悲觀情緒。與(yu) 此相應,歐洲的債(zhai) 務危機,也使得歐洲汽車市場出現巨大波動。

在宏觀政經環境不穩定的情況下,中國汽車市場的銷量增幅繼續回落。根據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的統計,2011年前7個(ge) 月,乘用車累計產(chan) 銷量分別為(wei) 682.84萬(wan) 輛和633.3萬(wan) 輛,增幅分別為(wei) 9.9%和9.3%。預計,接下來市場的表現仍不容樂(le) 觀。

伴隨中國汽車市場的增幅回落,華係車品牌的波動尤為(wei) 明顯。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華係車品牌乘用車共銷售315.61萬(wan) 輛,同比下降0.82%,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4.39%,占有率較同期下降2.96個(ge) 百分點。其中,奇瑞、比亞(ya) 迪[27.08 2.38% 股吧]、華晨、長安、上汽乘用車等主流自主品牌銷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現在,華係車逐漸形成兩(liang) 大陣營,以上汽榮威、一汽奔騰、東(dong) 風風神等為(wei) 代表的集團所屬自主品牌和以奇瑞、比亞(ya) 迪以及吉利等為(wei) 主的獨立自主品牌。加上合資整車製造商陸續推出合資自主品牌,中國本土品牌變得複雜起來。

麵對多變的市場,華係車的前景如何?2011年8月2日至8日,本報汽車研究院與(yu) 蓋世汽車進行了聯合調查。參與(yu) 本次調查的有2219位業(ye) 內(nei) 人士。他們(men) 對華係車品牌的走勢給予了預判。

失去的十年

2011年7月7日,2011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正式發布:東(dong) 風汽車[4.05 2.27% 股吧]以營收557.48億(yi) 美元、淨利潤24.80億(yi) 美元,排在第145位;上海汽車[16.81 2.50% 股吧]營業(ye) 收入為(wei) 542.57億(yi) 美元、淨利潤為(wei) 19.14億(yi) 美元,排名151位;一汽集團營業(ye) 收入434.34億(yi) 美元、淨利潤21.26億(yi) 美元,排在第197位;長安汽車[4.50 3.93% 股吧]營業(ye) 收入379.96億(yi) 美元、淨利潤2.25億(yi) 美元,排在226位。廣汽、北汽等雖未進入世界500強排名,但良好的利潤增長表現也使得這些國企大型集團在發展自主品牌業(ye) 務上有充足的資金投入。

在上汽公布的“十二五”總體(ti) 規劃中提出,在前期投入100多億(yi) 元進行自主開發後,在“十二五”計劃再投入200多億(yi) 元,共計370億(yi) 元投入到自主研發領域,力爭(zheng) 年產(chan) 銷自主品牌和本土化研發汽車突破總量40%。一汽在自主品牌的投入上同樣大手筆。“十二五”期間,一汽在“十一五”投資約130億(yi) 元的基礎上再追加190億(yi) 元用於(yu) 自主品牌研發,旨在全麵提升自主轎車、中重型卡車、輕型車、微型車和客車的市場競爭(zheng) 力。東(dong) 風、長安、廣汽以及北汽等集團均對提升自主品牌業(ye) 務設定了大規模的投資計劃。

但調查結果顯示,40%的被調查者認為(wei) 以奇瑞、比亞(ya) 迪、吉利等為(wei) 代表的華係車品牌,在市場的承受力方麵要遠大於(yu) 歸各大整車集團所有的自主品牌。

31%的人士將其歸咎於(yu) 這些大型汽車集團所處的競爭(zheng) 環境過於(yu) 安逸,缺少自主品牌建設所需要的創業(ye) 精神。一直以來被廣為(wei) 質疑的是,滿足於(yu) 合資企業(ye) 帶來的豐(feng) 厚利潤,幾大集團自主品牌業(ye) 務的滯後發展一直備受業(ye) 界詬病。領導注重業(ye) 績考核,對投入巨大短期前景不明的自主業(ye) 務始終難下決(jue) 心做大,創業(ye) 精神的缺失則致使整個(ge) 團隊喪(sang) 失對發展自主品牌的熱情和創新能力。在中央政府表明發展自主品牌的意願和決(jue) 心後,這些集團才開始真正重視起這塊業(ye) 務,卻錯失了發展的黃金十年。

向內(nei) 還是向外

就在中國汽車市場出現波動的時候,江淮、奇瑞、吉利等華係車品牌在中國之外市場建立生產(chan) 工廠引發全球熱議。

2011年7月19日,奇瑞汽車在巴西投資4億(yi) 美元建立新工廠,其規劃產(chan) 能為(wei) 15萬(wan) 輛整車。奇瑞將此定位其輻射南美市場的重要基地。

2011年8月1日,江淮汽車[9.07 -0.55% 股吧]決(jue) 定投資6億(yi) 美元在巴西建立生產(chan) 工廠。這個(ge) 新的生產(chan) 工廠規劃產(chan) 能為(wei) 10萬(wan) 輛整車,預計2014年投產(chan) 。

2011年8月3日,吉利在印尼建立生產(chan) 工廠一事曝光。據海外媒體(ti) 報道,吉利計劃在印尼投資20億(yi) 美元,建立生產(chan) 基地。覆蓋東(dong) 南亞(ya) 、澳大利亞(ya) 等市場。到2014年,其規劃產(chan) 能為(wei) 3萬(wan) 輛整車。之後,吉利汽車[2.66 4.72%]稱,其確有在印尼建廠的計劃,但具體(ti) 細節尚未確定。

與(yu) 這種情況相應,中國國有的大型汽車集團這方麵表現要捉襟見肘得多。其中,北汽集團的自主品牌受到了最多的質疑。北汽方麵希望借助在2009年收購的薩博相關(guan) 知識產(chan) 權發展中高端自主品牌,但業(ye) 內(nei) 觀點普遍認為(wei) 這樣的品牌並不合適當前北汽的發展現狀:品牌孕育時間過短、網絡建設受困資金短缺,營銷風險被低估等,都是其必須麵對的難題。

在國有大型汽車集團的自主品牌中,上海汽車的榮威與(yu) 名爵品牌得到較多的支持。57%的被調查者認為(wei) 上汽的自主品牌具有一定的競爭(zheng) 力,但也麵臨(lin) 技術、網絡拓展、品牌推廣方麵的難題。

華係車在拓展中國市場與(yu) 拓展海外市場上,逐漸形成兩(liang) 種不同的思路。在向海外市場拓展方麵,世界範圍內(nei) 的跨國汽車製造商也大多有類似的經曆。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