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改委一紙《關(guan) 於(yu) 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jia) 政策的通知》(下稱“通知”)引起輿論的渲染大波,更被投資者視作是二級市場光伏行情再度揚帆的信號。
通過這份“通知”,發改委要求“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價(jia) 格政策”,從(cong) 而實現“規範光伏發電價(jia) 格管理,促進太陽能光伏發電產(chan) 業(ye) 健康持續發展的目的”。
所謂“規範光伏發電價(jia) 格管理”,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絕大部分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其主要意義(yi) 在於(yu) 設立了光伏發電並網的“標杆價(jia) ”,並利用“標杆價(jia) ”刺激國內(nei) 光伏市場,刺激設備製造、發電企業(ye) ,同時也為(wei) 未來出台更具體(ti) 的、更可行的補貼政策提供條件和依據。
保定英利集團宣傳(chuan) 部副部長王誌新就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利用好國家政策,不斷降低光伏發電成本,爭(zheng) 取早日實現平價(jia) 上網,是現階段光伏業(ye) 的首要任務。”
不過,即便是“通知”在二級市場一石激起千層浪,提振了一度受歐美市場需求下滑而低迷的光伏板塊,卻也有不願具名的業(ye) 內(nei) 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短期來看,"通知"的效應有積極作用,但長期來看並不好說,或者說"通知"並未觸及製約光伏並網的核心要害。”
1元/度平價(jia) 上網時代來臨(lin)
在“通知”中,發改委規定,凡今年7月1日以前核準建設、今年12月31日建成投產(chan) 、發改委尚未核定價(jia) 格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上網電價(jia) 統一核定為(wei) 每千瓦時1.15元(含稅);
今年7月1日及以後核準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以及今年7月1日之前核準但截至今年12月31日仍未建成投產(chan) 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除西藏仍執行每千瓦時1.15元的上網電價(jia) 外,其餘(yu) 省(區、市)上網電價(jia) 均按每千瓦時1元執行。今後,發改委將根據投資成本變化、技術進步情況等因素適時調整。
簡而言之,發改委設置光伏發電“標杆價(jia) ”明年將降低至1元/度,且未來還會(hui) 適時調整。
殊不知,“1元/度”是光伏業(ye) 盈虧(kui) 臨(lin) 界線,曾是所有企業(ye) 為(wei) 之奮鬥的目標。“我想,發改委的"通知"一定是在大規模的調研基礎上編製的,因此,可以推測,明年將有一批企業(ye) 有能力實現光伏發電成本1元/度,甚至更低。”一位不願具名的業(ye) 內(nei) 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依據北京市供電局的數據,北京地區大工業(ye) 用電尖峰價(jia) 格為(wei) 0.995元/度。由此可見,光伏發電隻有實現成本1元/度,才有機會(hui) 與(yu) 傳(chuan) 統發電模式競爭(zheng) ,而實現發電成本1元/度後,光伏業(ye) 就進入了“平價(jia) 時代”。
光伏業(ye) 集體(ti) “向內(nei) 看”
事實上,早在年初,英利集團實現光伏發電成本1元/度得消息就已見諸報端,後經《證券日報》記者證實,“這還隻是個(ge) 理論值,需要在電網傳(chuan) 輸無損耗等條件下才能實現,所以我們(men) 不認為(wei) 這是一個(ge) 發布消息的好時機。”曾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英利集團相關(guan) 人士稱。
保定英利集團宣傳(chuan) 部副部長王誌新就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網電價(jia) 是國家根據中國國情並參考歐州支持太陽能光伏市場補貼政策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後製定的,有利於(yu) 推動國內(nei) 光伏市場的發展。作為(wei) 企業(ye) 來講,應該不斷降低光伏發電成本,爭(zheng) 取早日實現平價(jia) 上網。英利目前正在積極關(guan) 注國內(nei) 項目,爭(zheng) 取進一步加大國內(nei) 市場份額。”
伴隨歐洲市場的需求下滑,雖然絕大多數中國光伏企業(ye) 仍然以其為(wei) 主,卻也開始關(guan) 注到內(nei) 需的啟動了。據記者了解,2010年英利光伏產(chan) 品分布在歐洲82%,美國加中國17%,其它1%;而今年這一比例可能會(hui) 調整為(wei) ,“歐洲市場預計達到65%-75%,中國和美國全年預計達到25%-30%”。可想而知,正是在外需不足時,國內(nei) 的需求啟動才使得光伏業(ye) 開始集體(ti) “向內(nei) 看”。
“通知”有望為(wei) 上網電價(jia) 法鋪路
不僅(jin) 如此,“通知”的發布也被視作是在為(wei) 後續補貼政策鋪路,例如業(ye) 內(nei) 一直呼籲出台的“上網電價(jia) 法”。
據記者了解,目前我國正在實行的“太陽能屋頂計劃”規定為(wei) 每瓦補貼20元;而“金太陽工程”規定,項目可以獲得50%的初始投資補貼。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太陽能屋頂計劃”和“金太陽工程”在支持光伏業(ye) 發展方麵,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不足。
比如,用戶端並網光伏發電項目所發電量原則上自發自用,富餘(yu) 電量及並入公共電網的大型光伏發電項目所發電量均按國家核定的當地脫硫燃煤機組標杆上網電價(jia) (全國平均價(jia) 格大約0.4元/千瓦)全額收購。這意味著,大型光伏發電項目幾乎無法實現盈利,且發電就賠錢,生產(chan) 積極性普遍不高,而用戶端的自發自用項目,主要是助推BIPV(光伏建築一體(ti) 化項目)的發展。
所謂的“上網電價(jia) 法”正是通過對上網電價(jia) 的管理彌補上述兩(liang) 項國家“計劃”的不足。以德國為(wei) 例,2004年德國實施修正後的《上網電價(jia) 法》,規定光伏發電必須上網,電力部門必須依照規定的電價(jia) 收購,上網電價(jia) 每年下降5%。與(yu) 此同時,德國還頒布了一係列優(you) 惠貸款、資金補貼等政策。
大同證券(博客,微博)電力分析師蔡文彬就認為(wei) ,“若上網電價(jia) 法出台,國內(nei) 光伏市場將快速啟動”。因為(wei) ,“上網電價(jia) 法具有可操作性強,更加注重實用性,補貼資金使用效率更高的特點。”
“但實現這一目標的關(guan) 鍵問題在於(yu) ,"標杆價(jia) ",或者是未來可能出台的"上網電價(jia) 法"能否得到電網的認可,認可了能否付諸行動。要知道,要求電網按規定價(jia) 格收可再生能源發電就等於(yu) 與(yu) 其分利潤,這是核心問題。”上述不願具名的業(ye) 內(nei) 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