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紡織行業內憂外患 化纖企業異軍突起

原材料價(jia) 格上揚、人力成本上漲、外貿訂單萎縮,國內(nei) 需求疲軟、融資困難……諸多因素製約下,我國紡織業(ye) 正麵臨(lin) 多方考驗。《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前往我國紡織業(ye) 聚集地江蘇省吳江市采訪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國紡織企業(ye) 內(nei) 憂外患逐漸凸顯,中小紡織企業(ye) 和天然纖維紡織業(ye) 經營形勢進一步惡化,而化纖企業(ye) 因比較優(you) 勢正謀求突圍。

吳江市盛澤鎮這一中國傳(chuan) 統的絲(si) 綢之都,現在已成為(wei) 現代紡織業(ye) 的聚集地,擁有數萬(wan) 台套國內(nei) 外領先的生產(chan) 設備,全鎮每年生產(chan) 各種紡織品60億(yi) 米。但是從(cong) 去年開始,綢都盛澤卻受到來自內(nei) 憂外患的衝(chong) 擊。

海關(guan) 總署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份,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888.35億(yi) 美元,從(cong) 銷售金額看,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長出現了一些萎縮跡象。從(cong) 5月份單月情況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203.38億(yi) 美元,同比 增 長2 3 .7 7 %, 較 去 年 同 期33 .53%的增速回落9 .76個(ge) 百分點,較今年前4個(ge) 月增速也明顯放緩。“人民幣升值、外貿訂單減少直接導致以低端紡織品為(wei) 主要產(chan) 品的中小紡織企業(ye) 銷量下滑。”吳江市紡織商會(hui) 秘書(shu) 長蔡豔華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我國紡織業(ye) 對出口依賴較大,一些企業(ye) 產(chan) 品比較單一,規模相對較小,外貿訂單占訂單總量比例較高,外貿訂單的減少對這些企業(ye) 影響頗大。

這是“外患”,“內(nei) 憂”中,首當其衝(chong) 則是原材料的上漲。“棉花最低從(cong) 約12000元/噸漲到約34000元/噸,現在又跌到24000元/噸左右,價(jia) 格仍然很高;棉紗從(cong) 3萬(wan) 元每噸漲到6萬(wan) 元 每 噸 , 翻 一 倍 的 品 種 很多。”江蘇恒力化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溫浩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不僅(jin) 天然纖維漲勢凶猛,化纖原料的成本也在不斷攀升。除此以外,還有人工成本的增加。據蔡豔華介紹,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期間,吳江紡織企業(ye) 人力成本上漲均在20%,紡織工人目前月薪升至3500元至5800元。紡織業(ye) 內(nei) 人士透露,在費用高漲、銷量下降的雙重製約下,紡織企業(ye) 利潤進一步壓縮:以前行業(ye) 平均淨利潤在六個(ge) 點左右,根據目前的情況,利潤可能隻有四個(ge) 點了。

“上述內(nei) 憂外患,加上中小企業(ye) 融資緊張加劇,使得中小企業(ye) 和天然纖維企業(ye) 生存狀況堪憂,但這對於(yu) 化纖紡織業(ye) 卻是利好。”溫浩告訴記者,與(yu) 其他紡織企業(ye) 資金鏈緊張的情勢恰恰相反的是,2009年開始起步到目前,化纖行業(ye) 產(chan) 品普遍高利潤沒有庫存。

據悉,在金融危機之後的複蘇過程中,寬鬆貨幣政策導致紡織業(ye) 下遊產(chan) 業(ye) 大幅擴大生產(chan) 規模,但是紡織原材料行業(ye) 由於(yu) 建設周期長,從(cong) 立項到產(chan) 品生產(chan) 時間至少一年半時間,擴充步伐普遍滯後於(yu) 下遊,供需不平衡導致化纖業(ye) 普遍高利潤且沒有庫存,資金鏈也相對寬鬆。記者在吳江采訪時了解到,在國內(nei) 紡織業(ye) 今年上半年整體(ti) 頹勢的背景下,化纖紡織業(ye) 卻得到了從(cong) 未有過的大發展———棉紗去年大幅漲價(jia) ,導致棉紗纖維和化學纖維的差距明顯,下遊服裝廠不能接受如此高的棉紗價(jia) 格,逼得織布廠隻得尋找替代性原材料:下遊麵料下單時,都盡量用化纖替代,避免用天然纖維。

“2008年的時候,滌綸價(jia) 格為(wei) 18000元/噸左右,棉紗價(jia) 格為(wei) 15000-16000元/噸,如今棉花價(jia) 格上漲到了23000-24000元/噸,滌綸的價(jia) 格依然在18000元/噸左右徘徊,這就說明,作為(wei) 原材料,滌綸更能保持平穩的價(jia) 格。”溫浩說,今年恒力化纖研究市場發展趨勢,開發了幾個(ge) 性能更接近棉紗的品種係列,且注冊(ce) 了品牌。

“感覺化纖市場突然擴大了很多,我們(men) 去年和今年的毛利率空間是近年來最大的,平均毛利率30%左右。”溫浩說,目前市場的需求方向是定位多孔超細的特種纖維產(chan) 品,也就是性能接近天然纖維的替代品,而在這一點上,恒力化纖是國內(nei) 研發較為(wei) 超前的,其研發麵料已經進入了N ike、A didas、豐(feng) 田汽車等品牌的全球供應鏈體(ti) 係。

吳江市紡織商會(hui) 秘書(shu) 長蔡豔華表示,每一次危機背後便是產(chan) 業(ye) 的契機,從(cong) 長遠來看,采用工業(ye) 化的合成紡棉材料將是大勢所趨,也是紡織業(ye) 產(chan) 業(ye) 升級的方向。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