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財政20億(yi) 補貼將投向合同能源管理(簡稱EMC)的消息,給節能產(chan) 業(ye) 打了一劑強心針。
相比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概念,低碳經濟的另一支重要力量節能產(chan) 業(ye) ,卻因一直沒有明確的政策支持而備受冷落。事實上,新能源短期內(nei) 還不可能改變中國能源格局,但節能產(chan) 業(ye) 的空間卻無處不在,以建築節能為(wei) 代表很多已經走到了操作階段。專(zhuan) 家認為(wei) ,要想實現到2020年二氧化碳40%-45%的減排目標,必須重視節能。
節能產(chan) 業(ye) 中,被認為(wei) 是最完美模式的合同能源管理,雖然在中國已經發展了十年,但一直是蹣跚起步。隨著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看來,未來五年之內(nei) ,這種模式將會(hui) 成為(wei) 中國節能產(chan) 業(ye) 的主流,並可撬動高達4000億(yi) 的節能市場。
中央20億(yi) 補貼EMC
合同能源管理是指專(zhuan) 業(ye) 化的節能服務公司,與(yu) 節能改造的客戶簽訂節能服務合同,向客戶提供能源效率審計、節能改造方案、設備采購、施工、運行維護等節能項目的管理機製。它能幫助能耗企業(ye) 實現對節能項目的“零投資”,並從(cong) 節能產(chan) 生的效益中回收投資,獲得利潤,從(cong) 而實現節能服務公司與(yu) 能耗企業(ye) ,甚至包括環境效應的共贏。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向時代周報記者舉(ju) 例描述:“原來一能耗企業(ye) 一年用電1000萬(wan) 度,通過與(yu) 節能服務公司簽訂六年合同進行節能改造,每年能節省200萬(wan) 度電,節能公司和能耗企業(ye) 對這樣的成果分成,六年後全部歸企業(ye) 。”
合同能源管理早在石油危機之後的歐美國家迅速發展,已成為(wei) 國際市場上提供節能服務普遍采用的機製。其中,發源地美國的合同能源管理產(chan) 業(ye) 的市場產(chan) 值已經占到全球節能服務業(ye) 產(chan) 值的2/3。
1997年,合同能源管理隨著財政部與(yu) 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GEF)共同實施的“世行/GEF中國節能促進項目”高調現身中國。在其後的十餘(yu) 年間,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機製的節能服務公司在數量上雖成倍增長,但並沒有達到業(ye) 界預期的高速發展,隻能蹣跚而行。
“原因之一就是中國節能服務公司非常多,但規模都非常小,因此直接對企業(ye) 信用造成衝(chong) 擊,節能單位都抱著將信將疑的態度,害怕做不好你走掉了怎麽(me) 辦?另外一個(ge) 困難就是前期投資巨大,規模小企業(ye) 就不能融資。”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不過,今年以來的政策為(wei) 合同能源管理發展帶來了曙光。
4月2日,《關(guan) 於(yu) 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chan) 業(ye) 發展的意見》出台,對合同能源管理行業(ye) 實施一係列優(you) 惠扶持政策,其中包括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收入免征營業(ye) 稅、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所得享受三免三減半企業(ye) 所得稅優(you) 惠等四項稅收優(you) 惠政策。業(ye) 界期盼已久的扶植政策初現端倪。
接著,6月3日,《關(guan) 於(yu) 印發合同能源管理財政獎勵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中明確指出,中央財政將在2010年安排20億(yi) 元,對節能服務公司的工業(ye) 節能改造項目給予補貼。除了下發財政補貼之外,稅收、信貸支持的實施細則也有望在6月出台。
“20億(yi) 元的財政補貼資金對整個(ge) 行業(ye) 來說並不算多,但其推動作用卻顯而易見。”林伯強說。
5年內(nei) EMC將成節能產(chan) 業(ye) 主流
低碳經濟口號的背後,是我們(men) 能源的巨大浪費。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初步測算,2009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為(wei) 31億(yi) 噸標準煤。在33.5萬(wan) 億(yi) 元GDP龐大的數字背後是每萬(wan) 元GDP 911公斤的標準煤的巨大消耗,而歐盟每萬(wan) 元GDP隻需要191公斤的標準煤。
“這就說明生產(chan) 環節中的能耗太高了,這些能耗都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節能技術降下去的,不要求你一下就降那麽(me) 多,降一公斤就是天文數字了。”韓曉平認為(wei) ,中國節能服務產(chan) 業(ye) 潛力巨大,通過節能專(zhuan) 業(ye) 知識和專(zhuan) 業(ye) 技術的改造,減一百公斤完全可能。
在經濟發展需求和政策的雙重驅動下,節能產(chan) 業(ye) 將迎來發展新紀元。根據中國節能協會(hui) 節能服務產(chan) 業(ye) 委員會(hui) 的估算,今年我國節能服務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有望達到800億(yi) 元,增速保持在30%-40%,未來行業(ye) 市場容量高達4000億(yi) 元,發展空間非常巨大。
而合同能源管理作為(wei) 國際上普遍采用的節能機製,目前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國整個(ge) 節能市場中隻占非常小的一個(ge) 比例,現在還是以能耗企業(ye) 自主節能為(wei) 主。
“不過,合同能源管理是目前最完美的節能產(chan) 業(ye) 模式,如果政府加大扶植力度,未來五年之內(nei) ,這種模式將會(hui) 成為(wei) 中國節能產(chan) 業(ye) 的主流。”林伯強認為(wei) 。
麵對合同能源管理巨大的市場,企業(ye) 早已聞風而動。據了解,上市公司泰豪科技[15.56 -3.23%]在手的合同能源管理訂單超過6億(yi) 元,合同能源管理補貼政策出台後,該公司是滬深兩(liang) 市中最直接的受益者。此外,延華智能[13.05 -1.58%]、榮信股份[37.40 -2.27%]、智光電氣[17.47 9.05%]等擁有節能產(chan) 品和技術支撐的公司,其商業(ye) 模式也有望轉向合同能源管理。
“我們(men) 非常高興(xing) 政府出台補貼政策,今後合同能源管理將是我們(men) 一個(ge) 非常重要的利潤增長點。”泰豪科技相關(guan) 人士對時代周報表示,但對於(yu) 本報提出的其他問題,因該公司董事長黃代放正在江西參加節能宣傳(chuan) 周,未能作出回複。不過,董事長親(qin) 自出席節能宣傳(chuan) 活動,也可見對節能的重視。
在這樣的機遇麵前,韓曉平進一步提醒:最為(wei) 根本的還是要建立一個(ge) 社會(hui) 信用體(ti) 製,來保證企業(ye) 雙方的利益。
“節能不還錢要納入到企業(ye) 信用體(ti) 係,如果不還,企業(ye) 的信譽就沒有了,節能多少由獨立的第三方機構來鑒定,第三方機構可以是專(zhuan) 業(ye) 的機構,也在信用體(ti) 製之內(nei) ,如果作假也會(hui) 拉入信用黑名單。”韓曉平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