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暫棄快遞業 中外運敦豪2億認賠出局

在國內(nei) 快遞市場打拚7年後,央企中國外運[1.86 1.09%]長航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外運長航”)最終決(jue) 定暫時放棄。此前它曾嚐試過獨立發展國內(nei) 快遞業(ye) 務,也曾聯手外資合作夥(huo) 伴收購民營快遞公司,但始終沒能擺脫虧(kui) 損局麵,也沒能在與(yu) 民營快遞公司的競爭(zheng) 中取得優(you) 勢。

6月29日,中國外運長航下屬上市公司中外運空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600270.SH,下稱“外運發展[8.52 0.00% 股吧]”)宣布,中外運敦豪國際航空快件有限公司將2009年收購的三家國內(nei) 快遞公司的全部100%股權,轉讓給民營物流企業(ye) 深圳市友和道通實業(ye) 有限公司。中外運敦豪是外運發展和德國DHL公司各持股50%的合資公司。

拋 售

中外運敦豪此次轉讓的三家國內(nei) 快遞公司,分別是上海全宜快遞有限公司(俗稱“全一快遞”)、北京中外運速遞有限公司和香港金果快遞有限公司。2009年的收購成本超過3億(yi) 元,此次打包出售的價(jia) 格約為(wei) 1億(yi) 元。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這次股權轉讓,意味著中國外運長航和中外運敦豪一起選擇了暫時退出國內(nei) 快遞市場。

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快遞業(ye) 務收入達到574.6億(yi) 元,其中國內(nei) 快遞業(ye) 務收入356億(yi) 元,占比62%。目前國內(nei) 快遞市場中,除中國郵政下屬的中郵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排名靠前外,其餘(yu) 的市場大部分為(wei) 民營企業(ye) 所控製。

全一快遞原是一家民營快遞企業(ye) ,2008年,有意通過收購民營快遞加快發展國內(nei) 快遞業(ye) 務的中國外運長航,在與(yu) 全一快遞接觸過程中發現,中外運敦豪也有意收購全一快遞。雙方經過協商,最終決(jue) 定由中外運敦豪出麵對全一快遞進行收購。

之後,中外運敦豪在2009年7月經過公開競標的方式,以4600萬(wan) 元的價(jia) 格,獲得了中外運速遞100%的股權。中外運速遞是外運發展在“外運發展e速”基礎上於(yu) 2008年4月成立的一家公司,主營國內(nei) 快遞業(ye) 務。

完成收購後,中外運敦豪於(yu) 2010年6月啟動了“中外運全一”品牌標識,計劃在兩(liang) 年時間內(nei) 新建13個(ge) 轉運中心,將服務範圍從(cong) 國內(nei) 的662個(ge) 城市擴大到800個(ge) 城市。不過一年之後,該品牌未能實現預期,反而因經營虧(kui) 損和資不抵債(zhai) ,麵臨(lin) 被出售命運。

外運發展6月29日發布的公告披露,截至2010 年末,全一快遞、中外運速遞和金果快遞三家公司累計虧(kui) 損約9923萬(wan) 元,到今年3月底,累計虧(kui) 損額降至約3300萬(wan) 元。

在資產(chan) 方麵,截至今年3月底,上述三家國內(nei) 快遞公司的合計資產(chan) 總額約2.17億(yi) 元,合計負債(zhai) 總額約3.47億(yi) 元。

在解釋出售股權原因時,外運發展表示,鑒於(yu) 目前國內(nei) 快遞業(ye) 務競爭(zheng) 過於(yu) 激烈,外資快遞公司缺少成本上的優(you) 勢;另外,2009年10月1日修訂後的《郵政法》開始實施,對外資經營國內(nei) 快遞業(ye) 務的政策並不明朗。中外運敦豪董事會(hui) 經過綜合考慮,計劃將投資重點和業(ye) 務拓展重新集中到中國的國際快遞業(ye) 務方麵。

DHL國際速遞亞(ya) 太區總裁許克威對媒體(ti) 表示,被中外運敦豪收購的全一快遞按法律規定不能從(cong) 事相關(guan) 文件的遞送業(ye) 務,而文件遞送的業(ye) 務量很大,可占據整體(ti) 業(ye) 務量的35%。

按照新《郵政法》規定,外商不得投資經營信件的國內(nei) 快遞業(ye) 務。中國快遞谘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表示,除《郵政法》限製外,中外運敦豪退出國內(nei) 快遞業(ye) 務,也與(yu) 行業(ye) 競爭(zheng) 不規範有關(guan) ,外資和國企經營國內(nei) 快遞業(ye) 務成本較高,在與(yu) 機製靈活、價(jia) 格較低的民營快遞公司競爭(zheng) 時難以取得優(you) 勢。

退 出

盡管中外運敦豪的中方股東(dong) 中國外運長航和外方股東(dong) 德國DHL公司都曾對這一市場十分看好,並且都采取了各種方式進行嚐試,但均未能堅持到最後。

徐勇認為(wei) ,DHL此次在中國快遞市場的倉(cang) 促退出,說明該公司麵臨(lin) 資金壓力和身為(wei) 上市公司的業(ye) 績壓力,也說明其缺乏在中國長期發展的戰略與(yu) 策略。從(cong) 投資角度看,快遞是一項長期投資項目,在目前國內(nei) 快遞市場的競爭(zheng) 格局下,前五年虧(kui) 損是正常的。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外運長航高層最初曾認為(wei) ,國內(nei) 快遞業(ye) 務發展不理想,主要是經營管理的戰術問題,但進一步地摸索和討論後意識到,可能在是否要發展國內(nei) 快遞業(ye) 務的戰略選擇上有問題。一個(ge) 值得思考的例子是,全一快遞當初是民營企業(ye) 時實現了盈利,但為(wei) 何被中外運敦豪收購,同時擁有了國企和外資的優(you) 勢後,反而陷入虧(kui) 損,而且虧(kui) 損呈現擴大的趨勢?

上述人士表示,從(cong) 體(ti) 製和環境因素看,國內(nei) 快遞業(ye) 務尤其不適合央企。這一市場幾乎沒有門檻,民營企業(ye) 通常以低成本、低價(jia) 格取勝,但國企,需要合法合規地經營,受到很多製約。與(yu) 此同時,國企在工作效率、員工的吃苦程度等方麵,也被認為(wei) 遜色於(yu) 民營企業(ye) 。

“我們(men) 有很多優(you) 勢,比如國際化市場化程度高,資金有保障,政府關(guan) 係好,但國內(nei) 快遞這個(ge) 行業(ye) 的競爭(zheng) 取決(jue) 於(yu) 很多因素,不僅(jin) 僅(jin) 是這些因素。”上述人士說。

在一位民營快遞公司高層看來,國內(nei) 快遞業(ye) 務目前是大兵團作戰的模式,對成本和效率的要求很高,而且與(yu) 高端的國際快遞業(ye) 務的運作形態不一樣。國企和外資可能在國際快遞業(ye) 務上更擁有優(you) 勢。而民營企業(ye) 由於(yu) 先天的體(ti) 製靈活和成本低廉,在國內(nei) 快遞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zheng) 力。

中國外運長航一位高層表示,盡管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綜合物流企業(ye) ,但並不意味著所有的物流領域都要涉足,因為(wei) 經濟和人力資源都相對有限。中國外運長航未來將著力發展高端業(ye) 務。

上述高層表示,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nei) ,中國外運長航都不會(hui) 再涉足國內(nei) 快遞行業(ye) 。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