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品質做到天花板上,把成本做到地板上。”這句張貼在東(dong) 風日產(chan) 技術中心的標語讓人印象深刻。而如何做到這一點,也正是技術中心副中心長徐建明認為(wei) 合資自主品牌啟辰麵臨(lin) 的最大挑戰。
通過控製零部件采購體(ti) 係,從(cong) 而實現合資公司向產(chan) 業(ye) 鏈上遊的延伸,逐步掌握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被認為(wei) 是目前大行其道的合資自主的主要訴求。
同樣,東(dong) 風日產(chan) 的啟辰品牌,不僅(jin) 僅(jin) 定位於(yu) 對行業(ye) 全價(jia) 值鏈的整合,並借此實現整個(ge) 企業(ye) 的戰略轉型,而對全價(jia) 值鏈的整合,關(guan) 鍵點是對零部件供應商的整合。東(dong) 風日產(chan) 正借在開放的供應商體(ti) 係中成立“品質聯盟”來打破這一窠臼,突破日係車企封閉式的供應商體(ti) 係。
從(cong) 開放到戰略轉變
“我們(men) 接觸下來,所有我們(men) 配套的合資公司中,東(dong) 風日產(chan) 幾乎是最開放的。”一位供應商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隻要產(chan) 品符合了東(dong) 風日產(chan) 的品質要求,就有進入其供應商體(ti) 係的可能。
因為(wei) 合資公司產(chan) 品的外方導入特點,這些往往屬於(yu) 全球平台的產(chan) 品,出於(yu) 成本的考慮,在設計之初就限定了零部件的配套。合資公司在中國的本土化生產(chan) ,並不能帶來本土化的成本優(you) 勢。
同時,由於(yu) 零部件配套體(ti) 係潛在的巨大利潤,幾乎每個(ge) 合資公司都有自己相對封閉的零部件體(ti) 係,而這個(ge) 配套體(ti) 係往往也由外方所掌控。這種情況,在日係、韓係車企身上表現得更加明顯。
就拿汽車製造最基本的原材料汽車用鋼來說,國內(nei) 50%的汽車用鋼都由寶鋼供應。但韓係車企的北京現代就必須由海斯克公司從(cong) 境外供應商處采購,再轉售給北京現代。這就是典型的封閉式供應商體(ti) 係。
但自從(cong) 日產(chan) 雷諾聯盟建立之後,當時的日產(chan) 汽車CEO卡洛斯·戈恩就打破了日產(chan) 汽車的日係零部件配套體(ti) 係。在此之後成立的東(dong) 風日產(chan) ,也由此擺脫了這種束縛。
而在產(chan) 品外方導入的現狀下,因為(wei) 合資公司並不涉及產(chan) 品的研發,即使東(dong) 風日產(chan) 開放的這種零部件體(ti) 係,也隻是滿足需求型的體(ti) 係,東(dong) 風日產(chan) 仍無法掌控更多的資源。
徐建明對記者表示,兩(liang) 年前,我們(men) 就準備轉型,啟辰的出現讓轉型開始加速。他表示,以前隻是關(guan) 注日產(chan) 導入的單一車型,沒有機會(hui) 從(cong) 研發開始就介入。現在,東(dong) 風日產(chan) 的技術中心完全承擔啟辰的研發工作。
這樣,從(cong) 研發之初,東(dong) 風日產(chan) 就可以深度整合零部件供應商,從(cong) 而切入產(chan) 業(ye) 鏈的上端,從(cong) 之前單純的製造基地上升為(wei) 真正意義(yi) 上的公司。
化解品質與(yu) 成本矛盾
一般意義(yi) 上,品質和成本是一個(ge) 矛盾體(ti) ,高品質必然對應著高成本,低成本對應著低品質。而合資自主要想成功,就必須破解這一個(ge) 矛盾體(ti) 。在東(dong) 風日產(chan) 零部件供應體(ti) 係變化之後,為(wei) 化解這對矛盾提供了可能。
東(dong) 風日產(chan) 采購部部長秦華對記者表示,目前啟辰的供應商絕大部分也是日產(chan) 品牌的供應商。而在整合現有資源的同時,也將培養(yang) 本土的供應商。
徐建明表示,高品質低成本的關(guan) 鍵在於(yu) 核心技術。他坦言,核心技術是逐步積累而來,“我們(men) 做了8年日產(chan) 車型的相關(guan) 工作,比如技術中心的實驗能力等,這些都不是按零部件國產(chan) 化的標準來投入,而是按整車開發能力計劃。”
寶鋼股份[6.03 -0.66% 股吧]產(chan) 品發展部汽車板技術服務總監鮑平認為(wei) ,要控製成本首先就需要介入前期研發,這一點在國內(nei) 合資企業(ye) 尤其重要,因為(wei) 合資企業(ye) 承擔研發工作的往往是外籍研發人員,他們(men) 不清楚寶鋼等國內(nei) 供應商到底哪些零部件的成本更低。
目前啟辰的零部件供應商共有80多家,所有的都建有研發中心。徐建明表示,在零部件供應商的選擇上,沒有知識產(chan) 權肯定不行;隻有研發中心還不一定行,必須有正向研發能力,否則就沒有核心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