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liang) 年來,第五大道、唯品會(hui) 、走秀網、魅力惠、佳品網、尚品網、聚尚網……這些電商市場細分出來的奢侈品折扣網站紛紛崛起,在一線城市已呈白熱化。短時間內(nei) ,誰能“圈”走最多的用戶,誰就占領市場“高地”,這意味著,當上百家網站同時瘋搶一個(ge) 客戶時,就會(hui) 出現“賠本賺吆喝”的現象。而很多網站並不具備供應鏈整合能力以及用戶粘性差,在此情況下,專(zhuan) 家預計2011年國內(nei) 時尚網購網站的洗牌速度會(hui) 加快。
貨源整合成企業(ye) 生死線
記者注意到,目前奢侈品網站的運作模式基本一致,注冊(ce) 會(hui) 員、限時搶購和“正品保障”保險的承諾是必備的三大要素。
“對任何電子商務網站來說,擁有豐(feng) 富的供應鏈資源是核心競爭(zheng) 力,對單一或是幾家合作夥(huo) 伴過度依賴會(hui) 成為(wei) 網站的致命傷(shang) 。”廣東(dong) 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指出時尚網購出現亂(luan) 象的根本原因。他指出,如何拓寬渠道、持續獲得穩定可靠的商品,成為(wei) 網站間必爭(zheng) 的核心資源。
目前,網站與(yu) 合作夥(huo) 伴的合作方式,有獲取品牌代理權或通過經銷商直接拿貨一次性買(mai) 斷等形式。然而,打包買(mai) 斷的方式對企業(ye) 的銷售壓力很大,對前期的資金投入也有一定的要求。相比而言,多數網購企業(ye) 采取的代銷分成形式,對企業(ye) 的現金流基本沒有影響。不過,王先慶透露,代銷形式品牌商對商品的渠道有極強的控製欲,品牌商對於(yu) 後續商品的形象也有要求。
關(guan) 於(yu) 這一點,記者在采訪唯品會(hui) CEO洪曉波時得到印證。他說,唯品會(hui) 專(zhuan) 門成立了“商務部”,專(zhuan) 門招聘有時尚觸覺的人負責與(yu) 品牌商的合作與(yu) 洽談,並有專(zhuan) 業(ye) 的拍攝團隊與(yu) 網頁製作團隊,但拍攝後的照片仍要通過品牌商的挑選方可放在網上。此外,一些過季庫存貨網上折扣的最低限度,品牌商也有一定的規定和門檻。
一線時尚購物網站不同策略突圍
而在強勢品牌商的“打壓”下,也有不少時尚網購企業(ye) 從(cong) 其他渠道進貨,比如雇傭(yong) 海外買(mai) 手在國外批量代購貨源。走秀網就標榜了在10個(ge) 國家和城市設立了時尚買(mai) 手辦公室,雇請海外買(mai) 手。但根據海關(guan) 總署去年頒布的第54號公告,進境攜帶20種不予免稅商品或單品價(jia) 值超過5000元人民幣的個(ge) 人自用物品均需納稅,提高了關(guan) 稅的起征點;一些大牌也對商品銷售明確規定,一位客戶購買(mai) 同一款商品最多不能超過3件,這些外部因素的變更,無疑都增加了企業(ye) 的成本。
在這種情況下,記者了解到,目前生存得還可以的一線時尚網購網站采取了不同策略進行突圍,比如佳品網背靠歐洲最大的特賣網Buyvip,借此與(yu) 歐美不少奢侈品供貨商建立了穩定的業(ye) 務關(guan) 係;第五大道則主要依靠其創始人孫亞(ya) 菲曾在國外的工作經驗積累下的人脈關(guan) 係拓展渠道;聚尚網主要憑借創始團隊之前為(wei) 國外知名品牌貼牌代工的經曆,拿到一手的國外品牌代理權;而走秀網則依靠開發自有品牌和分銷兩(liang) 條腿走路,其貨源組成中,自有品牌和其他品牌份額比是4:6。
專(zhuan) 家:洗牌才剛剛開始
燒錢過後,除麥考林服裝服飾時尚網站能光鮮上市外,那些未獲得融資的大部分中小電商的生存狀況堪憂。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目前存在的這上千家時尚購物網站中,大多數仍處於(yu) 虧(kui) 損或勉強維持的境地,隻有極少數實現盈利。而網購要保持10%~15%的利潤率才能生存,但為(wei) 爭(zheng) 搶客源,網購價(jia) 格戰頻頻武打,現在連5%都不到,除去推廣費用、人力費用,肯定就是不盈利的。
艾瑞谘詢最新調查報告顯示,過去兩(liang) 年,倒閉的電子商務B2C網站就有米粒商城、家居易站、龍訊網、番茄樹等一大批,千尋網也在苦苦掙紮後於(yu) 去年初低價(jia) 兜售給京東(dong) 商城。近期,業(ye) 內(nei) 在流傳(chuan) 著不少關(guan) 於(yu) 各類B2C網站的轉售信息。依據建站時間、行業(ye) 知名度、盈利情況、日IP訪問量、ALEXA排名、百度收錄等情況不同,價(jia) 格從(cong) 幾百萬(wan) 元到數十萬(wan) 元不等。
王先慶表示,今年將是中國電商最殘酷的一年,也將是中小型網站被淘汰最多的一年。2012年將是中國網購行業(ye) 走向成熟的第一年。經過優(you) 勝劣汰,綜合較強的時尚網購企業(ye) 5年後可能剩下不到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