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看漲中國車市,預計未來五年年平均增速仍達15%
盡管近期中國輕型車市場銷售出現了放緩,但專(zhuan) 業(ye) 資訊機構仍看漲中國車市。
全球資訊公司Alix Partners昨日表示,中國整個(ge) 汽車市場的銷售額從(cong) 現在至2016年將保持高達15%的年平均增長率。該機構昨日在對外公布《2011年中國汽車展望調研報告》中,重點提及了這一觀點。
本土車企市場份額最低
“在今年年初的幾個(ge) 月,中國的汽車市場經曆了一段時間的放緩,這是因為(wei) 政府取消對汽車行業(ye) 的刺激政策以及對新車購買(mai) 采取了部分限製。”Alix Partners董事總經理羅曼表示。
“盡管如此,參與(yu) 我們(men) 調查的跨行業(ye) 高官們(men) 對於(yu) 市場長期增長仍然非常樂(le) 觀,他們(men) 認為(wei) 在2016年之前,中國汽車市場每年的平均增長速度為(wei) 12%~15%。沒有像2009年那樣的高增長,是一個(ge) 非常健康的數字。”羅曼稱。
這一增長預期背後的主要推動力來自於(yu) 家庭財富的增長。目前,中國年收入超過60000元人民幣的城市家庭中,72%擁有一輛汽車,但這個(ge) 收入層的家庭隻占城市家庭總數的20%,因此,增長潛力可見一斑。Alix Partners認為(wei) ,未來五年,收入超過這個(ge) 門檻的家庭數量預計將翻一番。
雖然市場前景仍然樂(le) 觀,但中國本土汽車製造企業(ye) 卻麵臨(lin) 較大經營壓力。根據對國內(nei) 40位內(nei) 資和跨國公司高管的調研結果表明,2010年,雖然中國整車廠商的市場占有率略有上升,但知名企業(ye) 如比亞(ya) 迪和奇瑞的市場份額均在最近有所下降。
“有意思的是,能在前一年風光無限的公司往往無法在次年保持成功。我們(men) 曾經目睹過這樣的情形發生在吉利、奇瑞和如今的比亞(ya) 迪身上。”羅曼認為(wei) ,在全球範圍內(nei) 取得成功的汽車製造企業(ye) 已經在經驗和技術方麵累積和耕耘多年,因此,對於(yu) 新的市場參與(yu) 者,包括許多中國本土的企業(ye) ,要在短時間內(nei) 達到跨國公司的成熟水平,並非易事。
一組數字剛好證明了這一觀點。在擁有本土汽車工業(ye) 的主要國家中,中國的本土整車製造商市場份額最低。統計顯示,日本本土整車廠在當地的市場份額最高,達到96%。其次是韓國,達到95%。而中國則排在德國、法國、美國、俄羅斯、意大利、印度之後,僅(jin) 為(wei) 29%。雖然預計五年之後,中國本土整車商的市場份額可以提高至34%,但這一數字仍然不高。
中國汽車零部件去年進賬1.6萬(wan) 億(yi)
Alix Partners的報告指出,中國汽車零配件供應商繼續保持世界上最高的盈利水平,2010年的平均利潤率約為(wei) 10%,比整車廠商的利潤率高2.4個(ge) 百分點,並為(wei) 2008年利潤的兩(liang) 倍。數據顯示,中國汽車零部件的銷售收入在2010年增長了44%,達到約1.644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
最近幾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廠商一直保持在全球同行中最強的吸金能力,而中國整車製造行業(ye) 的飛速發展僅(jin) 是一方麵原因,Alix Partners董事吳晶輝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認為(wei) ,主要與(yu) 中國汽車零部件市場較為(wei) 零散的現狀有關(guan) 。
“中國市場不同地域、不同品牌體(ti) 係都有自己的供應體(ti) 係,而國外市場的整合程度較高,由5%的供應商提供整個(ge) 市場80%~90%的產(chan) 品,而中國市場還沒有到那種高度整合的階段。”吳晶輝認為(wei) 。
中國零部件市場何時能夠發展到國外成熟市場的程度,吳晶輝表示,如果市場一直向好,沒有出現下滑,那麽(me) 每家零部件企業(ye) 都有盈利空間,是不會(hui) 產(chan) 生競合的,隻有市場下滑,整個(ge) 行業(ye) 才會(hui) 提高規模、降低成本,提高集中度。
而在新能源汽車前景方麵,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預計由於(yu) 受中國政府大力推進的刺激,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將在中國市場實現高度滲透,預測從(cong) 現在到2016年之前,其在整個(ge) 汽車市場的平均占有率將達13%。
“大部分的受訪者認為(wei) ,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要獲得顯著的增長仍然隻有在政府補貼的情況下才具有經濟上的可行性。”Alix Partners上海辦公室副總裁李麗(li) 華表示, “不過,對於(yu) 新能源汽車未來的市場份額預測,已遠高於(yu)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對於(yu) 新能源在成熟市場滲透率的估計,這表明中國政府和汽車行業(ye) 都對此領域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