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電商延伸新產業鏈條外包服務業現機會

隨著電子商務步入快車道,其火爆的發展空間帶來無窮市場想象力的同時,由此發酵出來的外延細分行業(ye) 也在逐漸嶄露頭角,電商服務業(ye) 就是一例。記者近日從(cong) 杭州熙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熙浪”)確認,其已完成千萬(wan) 美元級別首輪融資,而這也是國內(nei) 該領域最大的一筆融資額。該筆資金將用在市場推廣以及電商人才招聘,加速業(ye) 務發展。

據記者了解,目前有包括紅杉資本、紀源資本、達晨創投、建銀國際等多家投資機構正在覬覦電商服務業(ye) 。而早在此之前,已有IDG和阿裏巴巴[13.26 -0.90%]等企業(ye) 在該行業(ye) 蓄力。

電商服務業(ye) 主要針對傳(chuan) 統品牌企業(ye) ,為(wei) 其提供網上產(chan) 品分銷、電子商務渠道管理、倉(cang) 儲(chu) 配送、軟件應用等服務。

易觀國際電子商務分析師陳壽送指出,雖然近兩(liang) 年來,國內(nei) 浮現出千家以上的電商外包服務企業(ye) ,但企業(ye) 間的競爭(zheng) 力參差不齊。“大部分隻提供戰略谘詢、網店裝修托管、推廣營銷或軟件開發等簡單服務,大多都依托淘寶、拍拍、京東(dong) 等第三方購物平台生存,有能力提供電子商務產(chan) 業(ye) 鏈整合的企業(ye) 為(wei) 數不多,資本的進入或將推動這一市場的快速成熟。”

在今年3月30日商務部出爐的《商貿物流發展專(zhuan) 項規劃》中預計,未來五年電子商務交易額將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長速度,2015年將達到12萬(wan) 億(yi) 。這無疑給電商外包服務企業(ye) 打了一劑強心針。

傳(chuan) 統企業(ye) “觸網”背後的幫手

消費者在網上品牌旗艦店裏挑選、購買(mai) 商品時,可能未必知道是誰背後提供導購、下單等服務。實際上,眾(zhong) 多知名品牌的網絡官方旗艦店都不是他們(men) 自己在打理,而是選擇將其外包給第三方。

目前,美的、蘇泊爾[25.16 6.07% 股吧]、安踏、諾基亞(ya) 、HTC等企業(ye) 的B2C業(ye) 務均由電商外包服務企業(ye) 負責代為(wei) 運營管理。

陳壽送告訴記者,其實電商外包服務企業(ye) 早在本世紀初就已萌芽,發展初期的不少企業(ye) 都是從(cong) 易趣、淘寶等大平台中的大賣家轉型而來,不少企業(ye) 都有從(cong) 事B2C電子商務企業(ye) 的從(cong) 業(ye) 經驗。

“麵對電子商務巨大的市場空間,傳(chuan) 統品牌企業(ye) 一方麵迫切希望能通過網絡開展電子商務,另一方麵又受到經驗少、專(zhuan) 業(ye) 人才缺乏和成本高的限製。外包是加快傳(chuan) 統企業(ye) 涉水電子商務的捷徑。”陳壽送表示。

“傳(chuan) 統品牌如果自建電子商務,會(hui) 涉及到電子商務渠道規劃、建站或平台開店、店鋪運維、營銷推廣、倉(cang) 儲(chu) 物流、CRM管理、數據挖掘、售後服務等紛繁龐雜的運營環節。如果傳(chuan) 統企業(ye) 想要直接開展B2C業(ye) 務,起步沒有幾千萬(wan) 資金很難做到。”電子商務資深人士龔文祥告訴記者。

事實上,很多知名品牌起初都曾經自己嚐試過組建獨立的團隊來運作電子商務,但大都收效甚微。

電商外包服務企業(ye) 的存在無疑彌補了這一缺憾。然而,龔文祥告訴記者,由於(yu) 這個(ge) 行業(ye) 的進入門檻相對較低,目前業(ye) 內(nei) 紮堆著大量的小服務商,他們(men) 大多以組建幾個(ge) 人的團隊,靠幾萬(wan) 元的創業(ye) 資金起家,服務內(nei) 容也單一有限。

某業(ye) 內(nei) 企業(ye) 高層也向記者坦言,雖然外包服務商發展速度快,進入門檻低,但競爭(zheng) 門檻卻頗高。

“品牌團隊的配備、網絡分銷渠道的搭建、倉(cang) 儲(chu) 物流的跟進等供應鏈體(ti) 係的聚集才能確保穩定的品牌合作,而這對企業(ye) 本身的要求極高。目前業(ye) 內(nei) 銷售額達到億(yi) 元級規模的企業(ye) 也屈指可數。”上述人士說,“那些提供單一服務的企業(ye) 服務不容易產(chan) 生用戶黏性,難以確保持續的高速增長。”

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內(nei) 較為(wei) 成熟的電商外包服務企業(ye) 的主要業(ye) 務包括幫助傳(chuan) 統行業(ye) 的品牌商在網上開店,並負責店麵裝修、運營、推廣、倉(cang) 庫物流、售後服務;將品牌商的商品放在與(yu) 服務商有合作的分銷渠道銷售;為(wei) 品牌商提供技術支持,包括品牌B2C商城搭建、ERP係統、CRM係統開發等。

上述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記者,電商外包服務企業(ye) 目前的收入主要來自向品牌商收取的基礎服務費以及銷售傭(yong) 金的分成。其按照服務企業(ye) 所處行業(ye) 的特性,分成比例略有區別,一般比例介於(yu) 10%~30%之間。

類GSI企業(ye) 的出路

今年3月全球電子商務巨頭eBay以24億(yi) 美元收購了美國知名的電子商務服務商GSI Commerce,成為(wei) 其自2005年以來的最大一筆並購,這一消息無疑為(wei) 中國的類GSI電子商務服務商們(men) 樹立了信心。

在美國前500名的B2C企業(ye) 中,超過70家為(wei) GSI的客戶。目前,GSI管理著180多家零售商的網站和庫存。包括牛仔褲生產(chan) 商Levia、玩具反鬥城公司等。GSI通過其數據中心管理零售商的電子商務網站,進行營銷,並管理庫存。由於(yu) 它的存在,許多零售商都已停止在亞(ya) 馬遜網站銷售商品,轉而將電子商務外包給GSI。

“目前大家都在參考GSI的模式發力,但現階段國內(nei) 同類企業(ye) 手握的傳(chuan) 統品牌商都普遍不多,且大多服務能力有限,每家基本集中在2~3個(ge) 行業(ye) 。” 前述提到的業(ye) 內(nei) 企業(ye) 向記者坦言,製約服務商發展的瓶頸是規模化的服務能力,如何在隨著合作商增加的基礎上,遞減自己的邊際成本是個(ge) 難點。“如果發展太快,後端服務跟不上,很容易死掉,最終行業(ye) 競爭(zheng) 比拚的是供應鏈整合與(yu) 管理能力,而非是合作品牌商的數量。”

此外,運營費用對企業(ye) 而言是主要的支出,其中人力成本更是一種考驗。“電商專(zhuan) 業(ye) 人才的缺乏是一塊不小的短板,而每個(ge) 服務的品牌商都需要組建幾個(ge) 人到十幾個(ge) 人的團隊,後端客服人員的數量也會(hui) 隨著服務品牌商數量的增加隨之遞增。”他說。

陳壽送指出,目前電商外包服務市場尚處於(yu) 供小於(yu) 求的局麵,隻要客服、物流等環節具備競爭(zheng) 力,產(chan) 業(ye) 鏈體(ti) 係夠完整,真正有運營能力的企業(ye) 容易脫穎而出。“不過市場未來的集中度不會(hui) 特別高,單家企業(ye) 的服務能力有限,一兩(liang) 家不可能做到通吃,但會(hui) 在具體(ti) 服務的細分行業(ye) ,比如3C、服裝等領域出現幾家相對成熟的電商外包服務企業(ye) 。”

雖然這個(ge) 方興(xing) 未艾的行業(ye) 讓投資人看到了潛在的機會(hui) ,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投資人向記者直言,電商外包服務企業(ye) 從(cong) 其提供的業(ye) 務屬性來看,屬於(yu) 電子商務領域的重工業(ye) ,他們(men) 在資金方麵受到庫存和不斷增加的大量人力支出的壓力巨大,在硬件條件上需要持續的投入,這就容易導致其背後所得的利潤非常有限。

此外,陳壽送指出,電商外包服務企業(ye) 未來的發展除取決(jue) 於(yu) 企業(ye) 自身的長遠戰略目標和自身的運營服務能力,也與(yu) 傳(chuan) 統品牌企業(ye) 的電子商務戰略選擇息息相關(guan) 。

陳壽送預計,電商外包服務企業(ye) 未來或在於(yu) 轉型成為(wei) 傳(chuan) 統品牌企業(ye) 的一個(ge) 網絡經銷渠道,而其服務的客戶對象也會(hui) 逐漸從(cong) 一些傳(chuan) 統大品牌企業(ye) 轉向中小品牌企業(ye) ,這一塊的長尾市場需求會(hui) 逐漸釋放出來。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